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评估血液病患者输血前护理干预与输血不良事件风险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的血液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输血前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免疫相关和非免疫相关反应、感染风险以及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更加安全和有效的输血策略,提高输血治疗的整体质量。

  • 标签: 血液病 输血前 护理干预 输血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情况,针对相关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及处理意见。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前来本院进行输血治疗的4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在院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不同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不良反应类型、不同科室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424例患者共用1847袋血液制品,其中有16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主要发生在血浆及去白悬浮红细胞,不良事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非溶血发热反应、胸闷咳嗽、寒战,不良事件发生13起,主要有设备故障、安全检查问题、计算机系统故障。结论针对不同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处理及预防。

  • 标签: 基层妇幼保健机构 输血不良反应 预防 处理
  • 作者: 覃银愿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观察加强质量控制后的输血过程与常规输血过程在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来我院实施传统输血管理期间接收的1365份血液样本,再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来我院实施输血质量控制期间接收的1423份血液样本,观察加强质量控制前后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质量控制前,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31%,实施质量控制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14%,医院实施输血质量控制前后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7名输血科工作人员实施前后的工作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输血质量控制能够让输血过程更具可控性,并且,可明确输血环节中每个人员的职责,实现责任到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安全隐患,建议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不良反应;工作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输血不良反应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输血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两组,按照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为实验组共50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对照组共50例,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因素以及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所有输血患者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为54.00%(54.00%),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8.00%,心理反应发生率为6.00%(6%),溶血反应发生率为2.00%(2%);两组输血类型、输血次数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输血过程中伴随不同程度的风险,严格控制输血各个环节,合理选择成分,能够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 标签: []输血检验质量控制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治疗的输血患者98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参照组49例患者,应用常规方式进行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研究组49例患者,应用优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研究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出现概率(4.08%)明显低于参照组(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对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有助于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 标签: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患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治疗患者,采用输血检验与护理流程优化,观察其效果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开始时间为2021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9月,将62例患者分为两组,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输血检验与护理,优化组采用输血检验与护理流程优化干预,对比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普通组和优化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照中,普通组总发生率为13(例)41.93%、优化组总发生率为3(例)9.67%,(x2=15.827,p=0.011),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输血治疗患者,采用输血检验与护理流程优化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输血治疗 输血检验 护理流程优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及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措施,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的重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用药的合理性、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行政管理干预的方法。结果干预后,不和理用药例数下降,护理操作冲管率达100%,药师干预率100%,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师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督导率为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十四家医疗机构开展培训2次。结论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宽药师为患者和医师及护士的服务内容、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质量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技术,每组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发热患者1例,过敏患者1例,无蛋白尿患者,对照组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分别为3例、3例、1例,输血后的发热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输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常规输血来说,为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输血治疗中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价值以及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我站检验科120输血者,将其按照输血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在输血中采取常规输血技术,研究组在输血中采取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分析输血效果,对比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输血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在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P<0.05;研究组在输血后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P<0.05。结论:在输血治疗中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输血安全性,建议推广。

  • 标签: 输血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不良反应 C-反应蛋白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带来的诸多社会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各级医疗机构的广泛重视,其中护理安全发展成为医疗机构中护理管理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优质性护理服务开展的基石。本文总结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制订相应防范对策,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统医疗安全观念经常将护理过程发生的不良事件归咎于医护人员本身,认为是医护人员的个人操作行为和防范意识不当导致事件发生,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应该把事件发生的责任归咎于系统失误因素。本文对我院95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通过深入了解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从而探讨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 标签: 临床护理 不良事件 对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19-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血糖试纸作为一种快速即时监测血糖的工具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文章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年来收到的220例血糖试纸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试纸生产企业应加强产品稳定性研究工作和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血糖试纸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对血糖试纸使用人员的培训与指导。

  • 标签: 血糖试纸 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安全对策。方法回顾性我院2012-2015年间125例病人发生跌倒不良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跌倒例数、年龄结构、伤害严重度等级、跌倒地点。结果住院患者跌倒以年龄大于65岁患者为主体。跌倒地点频率最高依次是卫生间、病室、走廊。跌倒事件逐年上升,伤害严重度等级中1级伤害程度及所占比例逐年增多,2伤害程度有下降趋势,3级伤害程度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结论应用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制定对策,协同跨部门合作,才能有效地、致力地降低跌倒/坠床的伤害程度,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 标签: 跌倒事件 分析 对策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静脉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00例行静脉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加强静脉输血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前期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47%,P<0.05。结论加强静脉输血中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静脉出血 不良反应 因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