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输血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1

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输血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惠作林

毫州市人民医院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情况,针对相关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及处理意见。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前来本院进行输血治疗的4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在院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不同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不良反应类型、不同科室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424例患者共用1847袋血液制品,其中有16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主要发生在血浆及去白悬浮红细胞,不良事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非溶血发热反应、胸闷咳嗽、寒战,不良事件发生13起,主要有设备故障、安全检查问题、计算机系统故障。结论:针对不同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处理及预防。

关键词: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输血不良反应;预防;处理

妇幼保健机构作为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儿童和妇女[1.2]。在妇幼保健机构治疗活动中,输血作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是对患者进行抢救时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输血也与其他各类治疗方式一样,存在有一定风险,譬如输血后的不良反应[3.4]。输血后的不良反应是指患者输血后出现与原疾病无关的新症状,一般如发热、过敏等均属于输血不良反应,偶尔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对生命健康有较大威胁[5]。为有效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本院特选取424例患者的在院记录进行分析,具体内容下文可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月进行输血治疗的4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这些患者中,男性281例,女性143例,年龄1~66岁,平均35.73±7.82岁。

1.2方法

查阅患者在院记录,根据患者输血不良事件记录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

2.结果

424例患者总计使用血液制品1847袋,其中16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主要发生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两种血液制品,其发生率分别为18.8%,81.2%,其它血液制品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其不良反应情况主要为过敏反应10袋、非溶血发热反应3袋、胸闷咳嗽2袋、寒战1袋,其占比分别为62.5%,18.8%,12.5%,6.2%。不同科室的不良反应情况,产科不良反应情况为产科13例,妇科3例,儿科0例,其占比分别为81.3%,16.7%,0.0%。.妇女不良事件共计发生13起,其中仪器故障9起,安全检查问题3例,计算机系统故障1起,占比分别为69.2%,23.1%,7.7%。

3.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发现,与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在血浆及去白悬浮红细胞两种血液制品上,其它血液制品则无不良反应,其中儿科未发生不良反应,分析后认为其主要由于患儿均进行了血小板抗体检测,产科输血不良发生率高于妇科,经分析后发现13例患者均为输血量>1600ml出现产后大出血的产妇,而此类产妇由于其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凝功能不好,出血不易受控,因而在输血过程中需要的血液制品种类较多,输血速度较快,继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而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其占比分别为62.5%,18.8%,胸闷及寒战分别占比12.5%,6.2%,但根据相关研究可知,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及血溶性发热反应与其它不良反应无明显占比差异,可初步判断为护理人员对此两类不良反应较迅速,判断较及时,但对其它不良反应缺乏判断力,需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在13起不良事件中,仪器故障为主要不良事件,其它不良事件概率较低。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相关预防及处理意见有:(1)妇幼保健机构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对输血不良反应认识。(2)进行输血前做好患者的抗体筛查及其血小板抗体检测,进行有针对性的输血,避免盲目输血。(3)在对患者输血时,应尽量做到使用单一供血者的血液制品,防止多个供血者的不同血制品输注入患者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4)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以免出现故障。(5)在对患者输血时,应先确定患者是否有脾肿大、感染、药物反应等,若有则在应尽量在其症状消失后再进行输血。

参考文献

[1]覃碧静,覃宜飞,韦小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20):176-177.

[2]郭文涛.PDCA循环在控制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4):650-651.

[3]吴启旺.浅谈基层医院对输血不良反应的系统性管理[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3):28-29.

[4]王嫩妹.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与预防处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8):158-159.

[5]王霓,段莹,肖南,等.受血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v.16(2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