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输血前给予预防性药物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输血的148例输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输血前不采用预防性用药,观察组则给予预防性用药,然后对比统计两组输血者在输血时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输血者有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对照组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输血者有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两组输血不良反应率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输血者给予预防性用药对输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预防性用药 不良影响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64例输血治疗患者,于2016年11月14日至2018年4月5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给予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治疗,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热、寒战、过敏、尿蛋白)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32例输血治疗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3.13%(1/32)低于对照组数据21.88%(7/32),P<0.05。结论输血治疗过程中采用少白细胞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少白细胞技术输血 常规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种类、发生原因,统计不同职称和不同时段的发生率,探讨如何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对我院截止于2017年年底所上报的所有护理不良事件20起进行资料收集统计,进行最后的分析研究。结果20件护理不良事件中I级16件,Ⅱ级3件,Ⅲ级l件。20件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为管道滑脱(30.00%)、跌倒/坠床(30.00%)、用药错误(15.00%)、手术延期(10.0%)、输液相关事件(5.00%)、其他(5.00%)。此次研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所初级职称护士发生率占比最高,占到全部的65%;而接下来的25%为护师职称。晨、午、夜间占65%,剩余35%发生在正常上班期间。结论我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多数属于I级伤害,分析发现,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类别相对集中,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的预防措施也达到预期效果,切实可行。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并给予相应对策改善护理质量。方法统计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ICU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及其类型,分析其各自发生的可能原因和潜在风险,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给予相应对策以改善护理质量。结果近一年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回顾性统计分析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潜在风险并给予相应对策确实能降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这种总结、持续改进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临床一线的16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取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制自评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测评,分析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下,164名护士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7.32±10.79分,抑制自评量表评分为53.65±12.75分;护理不良事件对护士心理的影响因素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r=0.24、0.18、0.23、0.35、0.48、0.59,P<0.05)。结论护士心理受到护理不良事件影响下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水平,具有焦虑及(或)抑制心理,影响因素具有多样化,与学历、职称、工龄、缺乏护理安全氛围、偏重的处罚模式、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识低等密切相关。

  • 标签: 护士心理 护理不良事件 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护理不良事件一词被更多地使用,并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不良事件的暴露远低于实际发生的数量。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人们对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兴趣不断提高。本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识及管理现状进行了如下综述。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科2015年1月—2017年11月发生的30起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当事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和制度,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或沟通不良;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主要是跌伤和坠床,标本错误,用药错误等;低年资的临床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当事人。结论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种类、高发人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3例眼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对策,为眼科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12月上报的13例眼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进行分析。结果眼科护理不良事件13例,主要有医患沟通、职业暴露、跌倒和管道滑脱等。结论护理工作中易发生不良事件,应采取针对性对策,提高眼科护理质量。

  • 标签: 眼科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择87份护理不良事件为此次研究范本,所有范本均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老年病房收集,对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管道脱落、跌倒,其占取的百分率分别为39.08%、34.48%。结论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发生不良事件时护士的心理状况,根据共存的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自制表格的方法对科室内各年资共30名护士进行分层次调查。结果发现越是低年资护士越在发生不良事件时存有恐惧、焦虑,甚至担心辞退等心理状态明显。结论通过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加强基础及专科知识培训,增强护患有效沟通,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完善科室质量控制管理等可有效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使护士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护理。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士心理状态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全院各科室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寻求并采取相关的管理对策。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65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发生的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找出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查对制度不落实、工作态度不严谨、实习带教不认真、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主要因素。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院2014年上报159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根因分析。结果159例护理不良事件种由于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造成的有99例,占62.26%,主要原因与系统原因、个人原因有关。结论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从系统和个人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在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1)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例数呈上升趋势;(2)产科、重症监护室及急诊科的不良事件报告例数明显比其他的科室高,其中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报告相对较高。结论医院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利于发现医院医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发布预警信息,从根源上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目的,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坚持了非处罚性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主动发现不良事件的积极性,有利于医院质量管理。

  • 标签: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特点,针对性采取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15年至2016年全院116例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医嘱处理错误,输液相关事件,给药错误。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违规操作,查对制度不严,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不强,观察,巡视不到位等。护士的资历与不良事件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多发生在白班。结论需重视工作流程改进,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学习与培训,加强关键环节与质量控制才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房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缓解医患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产房发生的26例不良事件为研究对象,其相关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不良事件中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1例。主要原因分析,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产妇自身原因6例,业务素质不高3例,服务态度不良12例,法律意识不强5例。结论为切实将产房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产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可从护理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入手,分析研究造成其结果的一系列原因,进而根据原因予以相应的措施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产房 不良事件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是新时期临床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查对制度执行不严,业务知识欠缺和临床经验不足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医院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在各类医疗纠纷中,由于实习护士护理服务质量差而导致的医患纠纷也占据相当的比例。本文试对目前临床护理实习发生不良事件的常见原因加以探讨,进而提出防范措施。

  • 标签: 实习护士 不良事件 原因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有效的对策,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保障手术安全。方法分析2012~2016年度我院手术室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5年中、大手术室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共45例,其中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以上共27例,占60﹪,病人自身营养不良加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共18例,占40﹪。结论通过对手术室非惩罚事件的分析,术前护士与手术医生的沟通,手术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室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 非惩罚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回顾性统计分析2014年我市上报的1746例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全面了解辖区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提供数据依据。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并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方法特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护理不良事件18起进行分析、总结、反馈,利用PDCA循环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及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教育并且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预案,进一步强化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处理效果,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性。结论通过使用PDCA风险管理,制定出护理的风险管理,从而达到加强护理风险的监督和控制工作,不断的将护理质量提升。

  • 标签: 神经内科 不良事件 管理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