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的效果,同时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中,选取42例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改善其氧合指标,采用俯卧位通气,并观察比较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后的氧合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据数据分析看,在俯卧位通气72h后,患者各项氧合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初始仰卧位(P<0.05)。结论:对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有助于改善氧合指标,同时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起到辅助性作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度感染 俯卧位通气 护理 氧合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总结了 1例 劳力型热射病 合并重度ARDS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 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保护)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以及心理护理。

  • 标签: 热射病( EHS ) 脑保护 ARDS 护理
  • 简介:总结1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合并ARDS行俯卧位通气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消毒隔离,医务人员的防护,俯卧位通气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等,经过上述护理措施的实施,住院19天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ARDS 俯卧位通气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仿真模拟技术设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护的护理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方法以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2级至2014级374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实验组,以2010级至2011级292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开展基于仿真模拟技术的ARDS救护综合性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课后对实验组进行满意度调查及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用SPSS 17.0对组间成绩进行t检验,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问卷回收率为100%,学生满意度为95%。行为表现自我评价显示学生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自我评价高(3.47±0.63),在关注患者心理问题等方面自我评价低(2.62±0.68)。实验组理论成绩为(77.03±2.55)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为(71.75±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基于仿真模拟技术设计ARDS救护综合性护理实验项目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

  • 标签: 仿真模拟教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护 综合性护理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改善ARDS患者氧化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50例为一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仰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通气后氧合效果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对照组改善情况低于观察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俯卧位联合机械排痰能够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联合机械排痰 ARDS患者 氧合效果
  • 简介: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pneumonia,PCP)是由耶氏肺孢子菌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ome,AIDS)患者中大部分都会发生PCP,病死率达20%~40%,系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PCP临床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情凶险,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会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增加病死率.临床常见为数不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为首发症状的AIDS合并PCP首诊呼吸科.临床在常规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SMZ)和(或)卡泊芬净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我院给予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和标准氧疗.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2~2012.10期间入住我院合并AIDS合并PCP并出现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无创辅助通气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 标签: 辅助通气治疗 临床分析 PCP Immunodeficiency 并发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不张区域容积(NILT)与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ARDS原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氧合指数(PaO2/FiO2)等基本资料;收集患者入ICU 1 d和7 d的CT影像学资料,根据CT值分为过度通气区域(-1 000~-900 HU)、正常通气区域(-899~-500 HU)、通气欠佳区域(-499~-100 HU)、肺不张区域(-99~100 HU),计算总肺容积和NILT占总肺容积百分比(NILT%);同时收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根据28 d随访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NILT%预测ARDS患者28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确定诊断的准确性,并根据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中,剔除诊断ARDS超过48 h、非首次因ARDS入ICU、ICU住院时间<7 d、入ICU 72 h内死亡、存在慢性间质性肺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入ICU后7 d内未进行胸部CT检查、入ICU后2 h内未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最终共53例患者纳入分析。53例患者中,28 d存活31例,死亡22例,28 d病死率为41.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5.32±11.29比55.77±14.23),SOFA评分更高(分:11.68±3.82比8.39±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性别、BMI、ARDS原因、APACHEⅡ评分和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1 d时两组CT检查获得的CT值、总肺容积和NI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7 d时死亡组NILT%明显高于存活组〔(28.95±8.40)%比(20.35±5.91)%,P<0.01〕,而CT值和总肺容积与存活组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DS患者28 d预后与年龄、SOFA评分和7 d NILT%独立相关〔年龄:优势比(OR)=0.892,95%CI为0.808~0.984,P=0.023;SOFA评分:OR=0.574,95%CI为0.387~0.852,P=0.006;7 d NILT%:OR=0.841,95%CI为0.730~0.968,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7 d NILT%可以预测中-重度ARDS患者的28 d预后,AUC为0.810(95%CI为0.678~0.952,P<0.01)。确定NILT%阈值为15.50%,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0.6%,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74.6%。根据7 d 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将7 d NILT%>15.50%定义为临床预后高风险,≤15.50%为低风险;与低风险患者(7例)比较,高风险患者(46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9.37±6.14比4.43±1.72,ICU住院时间(d):12.11±5.85比7.57±1.13,总住院时间(d):18.39±5.87比11.29±2.22,均P<0.05〕。结论中-重度ARDS患者入ICU 7 d NILT%>15.50%与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T检查 肺不张区域容积 像素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吸痰后应用肺复张治疗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将32例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肺复张组各16例,两组病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无差异(p>0.05),两组病人均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护理,肺复张组在吸痰后配合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肺复张组病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肺顺应性明显提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复张过程病人中心静脉压(CVP)出现一过性升高,未出现严重致命性并发症。结论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使用密闭式吸痰后配合肺复张治疗,能更好改善病人氧合,避免出现低氧过程,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密闭式吸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用于与 ARDS 重症病人中的价值 。方法:2018 年 4 月 -2020 年 3 月本院接诊的 ARDS 重症病人 58 例,按照数字抽签原理均分 2 组。研究组采取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带管时间等指标。 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3.45% ,比对照组 24.14% 低, P < 0.05 。研究组 ICU 入住时间(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及其ICU的监护,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2例创伤后AR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ARDS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及监护要点。结果本组32例患者治愈27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5.6%。结论治愈创伤后ARDS患者的关键是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其呼吸功能及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监护与气道护理。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重症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识别和管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并发的右心功能不全。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入1例重度ARDS患者,期间并发右心功能不全,积极给予综合处理。结果经过液体的优化(包括输注的总量与速度)、感染控制、气道的引流、改善胸腹腔压力、心率控制、药物降肺动脉压、右心保护的肺通气策略和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等右心管理的措施,患者右心功能逐步恢复。结论以右心保护为核心的循环管理是ARDS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右心功能不全 体外膜氧合作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牛肺磷脂注射液(珂立苏)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使用珂立苏气管内注入治疗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ARDS36例(治疗组),对照组ARDS20例(未使用珂立苏治疗),总结患儿住院期间血气、胸片、呼吸机参数变化情况及合并症、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给药后3天内患儿氧合及通气功能(PaO2、a/APO2、FiO2、PaCO2)明显改善,a/APO2在给药2、6、24小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机重要参数(PIP、MAP、PEEP)于给药后2天内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iO2在给药后0.5小时内明显降低,用药2天内Fi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X片在给药后24小时情况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总用氧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珂立苏在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疗效肯定,可以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总用氧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牛肺磷脂注射液(珂立苏)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 作者: 冯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湘潭411101
  • 简介:目的:分析肺部超声与X线对新生儿ARDS诊断价值的对比。方法:以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为限,对62例伴有ARDS症状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X线检查与肺部超声检查。其中对照组(n=32)采用X线检查,实验组(n=30)采用肺部超声+X线检查,对比并发症检出情况、诊断情况及差错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诊断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诊断价值更高,P<0.05;实验组诊断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部超声联合X线检查对新生儿ARDS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的X线检查,其安全性与准确性更高,便于动态观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肺部超声;X线检查;新生儿ARDS;并发症检出情况;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44例重症肺炎引起的ARDS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接受PEEP干预,实验组接受PEEP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与氧合指数等观察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EEP联合俯卧位通气的疗法干预,可改善重症肺炎引起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氧合指数。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气末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减少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病人并发症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间收治的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集束化护理,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GC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ARDS俯卧位通气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至今为止,因各地区经济水平、医疗条件影响,国内新生儿转运急救设备的配备参差不齐,经济发达地区多数医院已配备转运呼吸机,但资源贫乏地区部分医院,特别是二级以下医院无法提供转运新生儿的机械通气设备;基层医院如何提供有效呼吸支持将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特别是严重ARDS从基层医院转运到有条件的NICU至关重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以下是在缺乏机械通气设备及便携式车载呼吸机不能满足通气要求的前提下如何运用手控通气将新生儿严重ARDS从基层医院转运到有条件的NICU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综述。

  • 标签: 手控高频持续正压通气 自动充气式复苏囊 呼气末正压(PEEP) 新生儿转运 ARDS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总结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以入院时间先后作为分组依据,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均大于护理前,呼吸末正压通气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大于对照组,呼吸末正压通气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症ARDS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重症ARDS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