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持续高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非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非ALI/ARDS)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用计算机检索PubMed、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发表的关于不同水平PEEP治疗ICU患者(未合并ALI/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试验组较对照组采用相对高水平的PEEP治疗。结局指标为住院病死率或28 d病死率、氧分压、ARDS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肺炎发生率等。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均为RCT研究;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10篇。Meta分析显示:不同水平的PEEP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病死率:优势比(OR)=1.06,95%可信区间(95%CI)为0.57~1.96,P=0.85;28 d病死率:OR=0.34,95%CI为0.09~1.32,P=0.12〕。与低PEEP相比,持续高PEEP可增加患者的氧分压〔加权均数差(WMD)=48.27,95%CI为22.56~73.97,P=0.000 2〕,预防ARDS的发生(OR=0.32,95%CI为0.13~0.82,P=0.02),降低肺炎发生率(OR=0.52,95%CI为0.30~0.89,P=0.02),而两组间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9,95%CI为0.23~2.06,P=0.51)。结论治疗ICU非ALI/ARDS全麻机械通气患者时,采用相对高水平PEEP(10~16 cmH2O,1 cmH2O=0.098 kPa)较低水平PEEP(≤8 cmH2O)能明显提高氧分压,显著降低ARDS和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气末正压通气 重症监护病房 Meta分析
  • 作者: 周亮 谭利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重症医学领域常见疾病,易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DNA(mtDNA)在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目前mtDNA在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

  • 标签: 线粒体DNA 炎症反应 细胞死亡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严重多发生并发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 E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综合治疗。方法 以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间我院收治的 28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80例患者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对其均采取 ICU监护与治疗,给予 73例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 53例加用血液灌流治疗。结果 严重多发伤伤后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治疗多发伤的基础上,给予严重多发伤并发 ARDS患者呼吸支持、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一定要警惕 ARDS的并发, EICU综合治疗是严重多发伤并发 ARDS患者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多发伤 ARDS EICU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病死率极高备受关注。ARDS患者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肺的顺应性降低、肺内通气血流比严重失衡等。机械通气是ARDS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近年关于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文献,阐述了其临床应用和新进展。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肺保护性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俯卧位通气在 ARDS 患者 康复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患者 65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 pH 值、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氧合指数( PaO2/FiO2)。 结果: 俯卧组患者的 PaO2为 ( 201 .28 ±34 .23 ) mmhg ,优于常规组的( 158.26 ±28.92 ) mmhg ( P< 0.05 );俯卧组患者的 PaO2/FiO2为 ( 229 .28 ±45 .23 )优于常规组的( 143 .06 ±37 .39 ) mmhg ( P< 0.05 )。而两组患者的 PH 和 PaCO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P> 0.05 )。 结论 : 在 ARDS 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俯卧位机械通气是一种比传统模式更加科学的辅助通气方式,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因此 俯卧位通气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ARDS 护理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护理程序减少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8年 9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的 78位 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 39人)和对照组( 39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规范化护理模式,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导管移出、压疮、心律失常等风险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患者的视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程序在减少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发生率上有一定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规范护理程序 ARDS患者 俯卧位通气
  • 简介:摘要妊娠期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有不良围产结局,其诊治具有挑战性。本文回顾了1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应用于妊娠期重症肺炎孕妇的诊疗经过。孕妇27岁,因"停经22周,发热1周"收入院。入院后行机械辅助通气效果差,查找感染原因困难,治疗效果不佳。经多学科协作评估后,孕妇接受了ECMO治疗,为后续的病原基因组测序诊断及治疗奠定了基础。针对妊娠期重症肺炎合并ARDS危重孕妇,适时应用ECMO、多学科协作,对改善低氧血症、争取救治时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初,我国许多省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曾面临严峻挑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常见的致命原因是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后续的多器官功能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导致的肺水肿是其重要病理特征。因此,如何减少与消除肺部间质与肺泡腔渗漏,改善肺泡有效通气量与弥散功能成为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肺水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中改良俯卧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ICU ARDS患者共计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俯卧位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组行改良俯卧位方法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标改善情况和压疮发生率。结果:实施俯卧位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氧合指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实施俯卧位前,实施俯卧位后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俯卧位方法 ICU ARDS 俯卧位 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血清PCT及凝血指标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的ARDS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4 ~ 75岁,平均(55.8±11.2)岁。按入院30 d时患者的生存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36例)和死亡组(24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和肺损伤评分(Murray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于确诊ARDS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指标的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与临床评分之间的关联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应指标对ARDS患者存活的预测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组的(26.8±3.1)分比生存组的(22.3±2.6)分]与Murray评分[死亡组的(2.9±0.5)分比生存组的(2.2±0.3)分],死亡组均高于生存组(P均<0.05),血清PCT[(11.29±3.48)μg/L比(4.37±1.65)μg/L]、PT[(25.8±4.7±3.48)s比(16.4±3.1)s]、APTT[(49.4±5.1)s比(32.9±2.5)s]、DD[(4.92±1.05)s比(3.52±0.74)s]水平也高于生存组,但FIB水平低于生存组[(2.78±0.63)g/L比(4.26±0.91)g/L,P<0.05],而两组T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患者的血清PCT、PT、APTT、DD与APACHEⅡ和Murray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FIB与临床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PCT联合PT、APTT、FIB、DD的预测患者预后的AUC是0.963,显著高于各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PCT以及PT、APTT、FIB、DD凝血指标与ARDS患者的肺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且PCT联合凝血指标对ARD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凝血指标 曲线下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俯卧位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收治的4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俯卧位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干预组采用改良俯卧位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差异情况及压伤的发生情况。结果俯卧位前后,2组患者间SaO2、PaO2、PaCO2、PaO2/FiO2等氧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俯卧位前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俯卧位后氧合指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患者的压伤发生率(17.64%)明显低于对照组(4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7,P<0.05),患者胸部是俯卧位通气时压伤的高发部位。结论改良俯卧位方法可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情况,且能减少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中压伤的发生率,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护理 改良方法 俯卧位通气 压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在 ARDS 重症患者 康复 中的意义。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10 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重症 ARDS 患者 82 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 结果: 观察 组治疗后 PaO2/FiO2为 ( 249 .28 ±46 .28 ) mmhg 优于常规组的( 204 .06 ±32 .39 ) mmhg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 18 .78 ±1 .1 8)天和( 152 .59 ±16.72 )小时,优于常规组; 观察 组 VAP 发生率为 9.76% , 低于常规组的 26.83% ( P< 0.05 )。 结论 : 在 ARDS 患者临床治疗中,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 改善重症患者 的氧合指数,减少住院时 间,降低并发症发生, 因此临床重症 ARDS 治疗中,可以考虑推广该技术的使用 。

  • 标签: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 ARDS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总结了 1例 劳力型热射病 合并重度ARDS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 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保护)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以及心理护理。

  • 标签: 热射病( EHS ) 脑保护 ARDS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仿真模拟技术设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护的护理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方法以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2级至2014级374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实验组,以2010级至2011级292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开展基于仿真模拟技术的ARDS救护综合性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实验教学。课后对实验组进行满意度调查及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用SPSS 17.0对组间成绩进行t检验,分析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问卷回收率为100%,学生满意度为95%。行为表现自我评价显示学生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自我评价高(3.47±0.63),在关注患者心理问题等方面自我评价低(2.62±0.68)。实验组理论成绩为(77.03±2.55)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为(71.75±3.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基于仿真模拟技术设计ARDS救护综合性护理实验项目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

  • 标签: 仿真模拟教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护 综合性护理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不张区域容积(NILT)与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ARDS原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氧合指数(PaO2/FiO2)等基本资料;收集患者入ICU 1 d和7 d的CT影像学资料,根据CT值分为过度通气区域(-1 000~-900 HU)、正常通气区域(-899~-500 HU)、通气欠佳区域(-499~-100 HU)、肺不张区域(-99~100 HU),计算总肺容积和NILT占总肺容积百分比(NILT%);同时收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根据28 d随访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ARD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NILT%预测ARDS患者28 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确定诊断的准确性,并根据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1例中-重度ARDS患者中,剔除诊断ARDS超过48 h、非首次因ARDS入ICU、ICU住院时间<7 d、入ICU 72 h内死亡、存在慢性间质性肺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入ICU后7 d内未进行胸部CT检查、入ICU后2 h内未进行标本采集的患者,最终共53例患者纳入分析。53例患者中,28 d存活31例,死亡22例,28 d病死率为41.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岁:65.32±11.29比55.77±14.23),SOFA评分更高(分:11.68±3.82比8.39±2.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性别、BMI、ARDS原因、APACHEⅡ评分和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1 d时两组CT检查获得的CT值、总肺容积和NI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7 d时死亡组NILT%明显高于存活组〔(28.95±8.40)%比(20.35±5.91)%,P<0.01〕,而CT值和总肺容积与存活组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DS患者28 d预后与年龄、SOFA评分和7 d NILT%独立相关〔年龄:优势比(OR)=0.892,95%CI为0.808~0.984,P=0.023;SOFA评分:OR=0.574,95%CI为0.387~0.852,P=0.006;7 d NILT%:OR=0.841,95%CI为0.730~0.968,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7 d NILT%可以预测中-重度ARDS患者的28 d预后,AUC为0.810(95%CI为0.678~0.952,P<0.01)。确定NILT%阈值为15.50%,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0.6%,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74.6%。根据7 d NILT%阈值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将7 d NILT%>15.50%定义为临床预后高风险,≤15.50%为低风险;与低风险患者(7例)比较,高风险患者(46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9.37±6.14比4.43±1.72,ICU住院时间(d):12.11±5.85比7.57±1.13,总住院时间(d):18.39±5.87比11.29±2.22,均P<0.05〕。结论中-重度ARDS患者入ICU 7 d NILT%>15.50%与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T检查 肺不张区域容积 像素分析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