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重度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期间临床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并发ARDS19例患者进行静脉管道护理、人工气道护理及呼吸机管理等全方位护理和全身治疗。结果19例并发ARDS患者,存活11例。结论全方位的护理、准确及时的治疗是减少ARDS发生、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烧伤 重度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1例概述一例ARDS患者护理经验。主要内容如下:患者病情变化时的处理;救治中的用药护理;俯卧位的护理。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的肺功能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目前已趋于平稳。

  • 标签: ARDS 俯卧位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了解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机制和实施措施以及护理要点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俯卧位 ARDS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持续高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非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非ALI/ARDS)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用计算机检索PubMed、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发表的关于不同水平PEEP治疗ICU患者(未合并ALI/A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试验组较对照组采用相对高水平的PEEP治疗。结局指标为住院病死率或28 d病死率、氧分压、ARDS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肺炎发生率等。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均为RCT研究;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10篇。Meta分析显示:不同水平的PEEP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病死率:优势比(OR)=1.06,95%可信区间(95%CI)为0.57~1.96,P=0.85;28 d病死率:OR=0.34,95%CI为0.09~1.32,P=0.12〕。与低PEEP相比,持续高PEEP可增加患者的氧分压〔加权均数差(WMD)=48.27,95%CI为22.56~73.97,P=0.000 2〕,预防ARDS的发生(OR=0.32,95%CI为0.13~0.82,P=0.02),降低肺炎发生率(OR=0.52,95%CI为0.30~0.89,P=0.02),而两组间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9,95%CI为0.23~2.06,P=0.51)。结论治疗ICU非ALI/ARDS全麻机械通气患者时,采用相对高水平PEEP(10~16 cmH2O,1 cmH2O=0.098 kPa)较低水平PEEP(≤8 cmH2O)能明显提高氧分压,显著降低ARDS和肺炎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气末正压通气 重症监护病房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总结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方法将2021年6月~2022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0例,以入院时间先后作为分组依据,各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均大于护理前,呼吸末正压通气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大于对照组,呼吸末正压通气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症ARDS患者行ECMO技术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ECMO 重症ARDS 气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ARDS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在机械通气基础上行个体化肺复张策略治疗ARDS患者,探讨研究个体化肺复张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体化肺复张策略,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FiO2、PaO2、Cst等指标均有所上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策略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小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个体化肺复张策略治疗ARDS患者能更好的改善肺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肺部损伤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肺复张 ARDS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气末正压(PEEP)值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2年应用呼气末正压技术(PEEP)抢救ARDS患者60例,并重点分析了不同的PEEP范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范围的PEEP值抢救ARDS其病死率不同,以10~15cmH2OPEEP抢救成功率最高,病死率仅12%。结论选择适当的呼气末正压可以大大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呼气末正压值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80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有大幅度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道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可观的效果,通过对患者病情变化实施密切的观察,有助于呼吸机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辅助机械通气时间,患者的血气指标得以大幅度改善,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临床治愈率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 标签: 严重胸外伤 ARDS 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80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有大幅度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道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可观的效果,通过对患者病情变化实施密切的观察,有助于呼吸机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辅助机械通气时间,患者的血气指标得以大幅度改善,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临床治愈率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 标签: 严重胸外伤 ARDS 机械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患者应用早期肺康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接受治疗的ARDS重症患者90例,分组以患者抽签结果为准,蓝签患者45例接受基础临床护理为对照组,红签患者45例接受早期肺康复措施干预为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带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ARDS重症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早期肺康复技术的干预方案,可有效调整患者氧合指数,促进患者康复速度,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早期肺康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俯卧位通气在 ARDS 患者 康复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患者 65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 pH 值、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氧合指数( PaO2/FiO2)。 结果: 俯卧组患者的 PaO2为 ( 201 .28 ±34 .23 ) mmhg ,优于常规组的( 158.26 ±28.92 ) mmhg ( P< 0.05 );俯卧组患者的 PaO2/FiO2为 ( 229 .28 ±45 .23 )优于常规组的( 143 .06 ±37 .39 ) mmhg ( P< 0.05 )。而两组患者的 PH 和 PaCO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P> 0.05 )。 结论 : 在 ARDS 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俯卧位机械通气是一种比传统模式更加科学的辅助通气方式,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因此 俯卧位通气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ARDS 护理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护理程序减少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 2018年 9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的 78位 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 39人)和对照组( 39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规范化护理模式,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导管移出、压疮、心律失常等风险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对照组患者的视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程序在减少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发生率上有一定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规范护理程序 ARDS患者 俯卧位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后的变化规律,研究戊乙奎醚对ARDS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探讨戊乙奎醚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将60例18到60岁ARDS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常规标准治疗,实验组30例每12h给予戊乙奎醚2mg肌肉注射,持续7天。观察给药前、给药第4天、第6天、第8天,比较患者在氧合指数(PaO2/FiO2)及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差异。结果ARDS患者在应用戊乙奎醚后第4天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数值有所下降。第6天及第8天氧合指数(PaO2/FiO2)肺静态顺应性(CLST)进一步升高,气道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气道阻力(RAW),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数值有所下降。结论戊乙奎醚对ARDS患者有肺保护作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盐酸戊乙奎醚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且探讨其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死亡组(n=80)和存活组(n=75),对两组的ICU住院时间、脓毒症严重程度、起始病因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各项资料进行记录,并且对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55例患者中,心血管系统是比较常见的基础疾病,占56.13%(87/155);常见病因为肺内感染,63.23%(98/155);ICU住院时间(13.09±3.25)d;总住院时间(17.42±4.55)d;急性器官功能障碍数目(2.28±0.55)个;经单因素分析,两组的血液净化、急性心血管功能障碍、急性器官功能障碍数目、脓毒症严重程度、合并基础疾病以及起始病因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临床特点 ARDS 脓毒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ARDS患者护理中应用俯卧位通气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80例ARDS患者(2020.04-2021.04),抽签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行仰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护理后,两组血气指标改善,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更优(P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ARDS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重度ARDS患者使用俯卧位通气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某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11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使用仰卧位通气,研究组使用俯卧位通气。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的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却相对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重度ARDS患者使用俯卧位通气的方式,效果相对更好,患者的舒适度相对而言也比较高。但由于护理的难度系数相对较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各种并发症,因此需重点研究相关的改善措施。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ARDS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改善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诊的52例ARDS患者为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数据为25(96.15%)和22(84.62%),数据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CO2、SpO2、PaO2、PaO2、FiO2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ARDS患者治疗中采取俯卧位通气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氧合相关指标,对患者康复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改善 ARDS患者 氧合状态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