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俯卧位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收治的4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俯卧位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干预组采用改良俯卧位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差异情况及压伤的发生情况。结果俯卧位前后,2组患者间SaO2、PaO2、PaCO2、PaO2/FiO2等氧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俯卧位前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俯卧位后氧合指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患者的压伤发生率(17.64%)明显低于对照组(4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7,P<0.05),患者胸部是俯卧位通气时压伤的高发部位。结论改良俯卧位方法可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情况,且能减少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中压伤的发生率,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护理 改良方法 俯卧位通气 压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ARDS患者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8例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88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通气治疗方法为先有创机械通气后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患者通气治疗方法为始终有创通气机械通气治疗。比较观察两组在接受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数变化、心率、呼吸频率、总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的心功能指数与血气分析指数均有较大改善,且两组数据对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总通气时间为(8±3.5)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总通气时间为(14±4)d(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0±2.5)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4.5)d(P<0.05);研究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例数为2例,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例数为8例(P<0.01)。结论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单纯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 标签:
  • 简介:目的就重症胸外伤合并ARDS病人应用呼吸机进行治疗,并就呼吸机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方法和过程,以及其它支持治疗和愈后进行讨论。方法全组病人均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机型EFI-150,模式:同步间歇指令性正压通气(SIMV),潮气量15~20ml/kg,频率12~16次/min,FiO2:50%,PEEP0.5~1.47kPa(5~15cmH2O)。结果治愈8例,死亡2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1例死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并发气管狭窄1例。结论呼吸机在重症胸外伤合并ARDS的救治中,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呼吸机 重症胸外伤 ARDS 救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CMV肺炎合并AR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肾移植手术后67例发生巨细胞病毒(CMV)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9例)和死亡组(3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程、术前血液透析时间等对预后并无显著影响(P>0.05),而糖尿病、有无免疫排斥反应、X线胸片浸润程度、是否进行机械通气以及是否进行早期药物治疗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CMV肺炎合并ARDS的临床死亡率较高,其中药物早期治疗、肺部浸润程度、是否机械通气以及有无糖尿病等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预防CMV肺炎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肾移植术 CMV肺炎 ARDS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使用右美托咪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8例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回顾临床资料。将使用咪达唑仑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使用右美托咪啶的2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的炎症因子指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ARDS 机械通气 右美托咪啶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反应指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8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经检查确诊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4例,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恢复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ARDS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急性重症坏死型胰腺炎合并ARDS患者的护理过程,通过在急救期患者进行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酶的同时血浆置换、液体复苏、降低腹内压、恢复胃肠功能,针对性地处理患者的护理问题,成功地解决了患者的护理难点,取得非常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胰腺炎 高脂血症 ARDS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RDS重症患者中应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05——2022.01期间临床收治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统计下共计筛选80名,以“平行对照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40名。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基础护理+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护理。整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氧合指数、干预前后动脉血气指数、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康复依从性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对比氧合指数、动脉血气指数未见差异性,P<0.05。干预后,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氧合指数、康复依从性评分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动脉血气指数更优,P<0.05。结论:ARDS重症病人接受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指导后,至此器官组织氧气获得提升,肺功能恢复更佳,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重症ARDS 早期分阶段 肺康复锻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综合治疗方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0-2021.10月,1年内ICU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10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和治疗组(200例,实施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明显降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满意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集束化护理在ARDS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72名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进行研究,并随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36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出现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ARDS俯卧位通气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危重疾病合并严重ARDS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的临床效果。方法:确定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20年9月-2022年12月,对此期间在我院实施诊疗的78例危重疾病合并严重ARDS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以入院就诊的先后时间作为分组标准,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选用常规治疗模式,为常规组(39例),另外一组选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模式,为实验组(39例)。统计两种模式的临床效果,并对相关指标数据展开分析和对比。结果:选用不同方式治疗后,常规组有效率76.92%(30例),实验组有效率94.87%(37例),组间比较,实验组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为危重疾病合并严重ARDS患者选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在明显提升临床疗效的基础上,为患者缓解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优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危重疾病 严重ARDS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行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分析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气道平台压、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等呼吸力学指标数据。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气道平台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P<0.05),而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重症ARDS行俯卧位通气患者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气道平台压、提高氧合水平、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从而改善呼吸功能,有望提高ARDS患者的生存和康复率。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ARDS 俯卧位通气
  • 简介:摘要:俯卧位通气(PPV)治疗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阻止病情加重,避免气管插管,但由于妊娠期女性子宫超载、主动脉静脉压迫和胎儿健康监测的特殊性,用于清醒妊娠患者却不易实现。清醒俯卧位(ASPP)可选择个体化的俯卧姿势,自行变换体位,减少对腹部的刺激,尽量接近日常睡眠体位,患者自觉舒适更容易坚持,可应用于妊娠合并轻中度ARDS患者早期。本文从ASPP在妊娠合并轻中度ARDS患者早期的应用背景、应用对象、应用时间、应用体位、应用护理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医护人员更加科学地应用ASPP通气于妊娠患者提供帮助。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妊娠期 清醒俯卧位 应用
  • 简介:Background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causedbyH7N9influenzainpregnantwomanisalife-threateningeventwithanincreasedriskformaternalandbaby'sdeath.Theaimofthisstudywastoevaluatetheimpactofpoint-of-careultrasonography(POCUS)onthemanagementandprognosisofthesepatients.MethodsAcaseof31-yr-oldpregnantwomaninourhospital,whowasunderwentPOCUSforevaluatingcardiopulmonaryfunctions,volumestate,fluidresponsivenessandultrasound-guidedprocedureswasadmittedtoIntensiveCareUnit(ICU).Weperformedultrasonographydailyformonitoringorganfunctions.Reviewofrelatedliteratureswasalsoconducted.ResultsWiththehelpofPOCUS,wemadequicklydiagnosisofseverepneumoniaandARDScausedbyH7N9influenza.ThetherapieshadalsobeenchangedafterPOCUSexaminations,suchasrestrictfluidadministrationrelyingontheassessmentsoftheinferiorvenacava(IVC)toestimatepreloadandlungultrasoundmonitoringtoidentifytheearlypresenceofextravascularlungwater(EVLW)andavoidfluidoverresuscitation,ultrasound-guidedrecruitmentmaneuvertoimproved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ndsoon.ConclusionsPOCUShasasignificantimpactondecision-makingandtherapeuticmanagementandshouldbecomeaclinicalroutineinthemanagementofARDSpatientscausedbyH7N9influenzainpregnancy.

  • 标签: 超声监测 常规管理 禽流感 检查点 妊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ARDS重症病人护理中应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ARDS重症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比对以2组开展,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应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比对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带管呼吸时间短于对照组、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 ARDS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ARDS重症病人护理中应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90例ARDS重症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记录并对比患者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康复用时更短;研究组经护理后的氧合指数改善幅度更大;研究组经护理后的肺功能水平改善幅度更大,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ARDS重症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锻炼技术 康复用时 氧合指数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从有效性和安全性2个方面评价不同体位干预方式对于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体位干预措施对于成人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效果的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月。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采用StataSE 15统计软件和Addis1.16.6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31项RCT,涉及俯卧位、半卧位、侧卧位、平卧位和端坐位5种体位,共3 738例患者。俯卧位与半卧位、半卧位与平卧位相比能降低患者28 d全因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与半卧位、平卧位相比能减少患者入住ICU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与平卧位相比能提高患者氧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任意2种体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结局指标网状Meta概率排序显示,俯卧位和侧卧位较优,平卧位和半卧位优势不明显。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俯卧位和侧卧位干预措施对治疗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更为有效和安全,是几种体位中较优的选择。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机械通气 网状Meta分析 体位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外源性多种损伤因素引起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研究表明,内皮衍生的细胞外囊泡是病理信号转导的重要媒介,在ARDS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现就内皮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ARDS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内皮 细胞外囊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