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疾病临床诊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性原则,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妇产科感染疾病临床治疗的患者患例共8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观察对象,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疾病症状、发病原因、疾病类型以及治疗方案等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疾病临床诊疗效果。结果80例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疾病患者,疾病治疗显效43例(53.75%)、治疗有效31例(38.75%)、治疗无效6例(7.5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疾病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情况,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加强诊疗管理,规范无菌操作,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降低其他感染疾病的发生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妇产科 感染性疾病 诊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急诊内科感染疾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76例急诊内科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和归纳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65岁以上患者感染率相对较高,达到28.4%,其次为儿童患者,感染率为25.6%;感染率较高的内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类型为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及奎若酮类。结论急诊内科感染疾病的类型较多,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大多数抗菌药物是单一使用,并主要采取注射治疗,应加强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避免单一药物使用增强病原菌的耐药性。

  • 标签: 急诊内科 感染性疾病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免疫学检验是依据免疫学原理,尤其是抗原与抗体反应原理,利用各种敏感的标记、示踪(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素、酶、镧系元素、发光物质、胶体金等)技术,超微量地、特异地分析检测各种生理的和病理的免疫学指标,进行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一组医学检验项目。现对甲肝、乙肝的检验步骤以及临床意义进行总结如下。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甲肝 乙肝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科常见生殖道感染疾病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病情况,以便采取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2180例妇科常见生殖道感染疾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检验滴虫、线索细胞、白色念珠菌及PH值,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标签: 妇科 生殖道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宫内感染是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及远期致残率高的原因之一,每年约100万人次的新生儿死亡由产妇产前或产时感染造成。因此,减少围生期宫内感染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现就宫内感染的病原体、危害、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等进行阐述。

  • 标签: 婴儿,新生 宫内感染 防控
  • 简介:医护人员处于被血源性病原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中。本文所推荐的控制感染的方法可应用于提供口腔治疗的各种设施中。牙科医生在从事专业工作中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危险性仍较低。而口腔医护人员通过工作接触而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危险性则比一般人群高出10倍。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般来说,怀疑有肺结核或喉结核的人,如果正在咳嗽,或接受可诱发咳嗽或有飞沫产生的治疗,或痰中的酸固杆菌阳性,则应认为其具有传染性。虽然由口腔医护人员将血源性感染传播给患者的几率极小,但其确切的危险性并没有经过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来量化。因此应该强调始终如一地坚持所推荐的预防传染的策略,包括应用防护屏障和采取恰当的消毒灭菌方法。每个牙科诊所都应有成文的器械再消毒、诊椅清洁、受伤时处理等规章。这些努力会促使建立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设备、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设施。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疾病传播 危险性 预防 医护人员 牙科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常见护理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研究开始于2019年5月,结束于2020年12月。选取我院感染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作为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管理方案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44例,占97.78%,对照组37例,占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常见护理 风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感染疾病患者在临床中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感染疾病老年患者60例开展研究。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实验组提供心理护理。分析对比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感染疾病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明显,同时还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感染性疾病 心理护理 护理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临床感染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临床诊疗的协助作用十分明显。2017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在发布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1中明确指出了生物标志物在感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即能够辅助诊断感染疾病并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细菌感染疾病属于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该病在新生儿诸多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其临床检查方法为血液培养、血液细胞分析。血液细胞分析具有检查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将白细胞分类和总数与患儿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而判断出疾病属于病毒感染或是细菌感染。这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临床价值较高,但其无法进行感染早期的有效诊断。CRP(C-反应蛋白)是近年来细菌感染疾病诊断的主要标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CRP检测 儿科 细菌感染性疾病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指导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住院及门诊尿路感染患者10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选用尿培养分离出的362株病原菌,将其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该组100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标本中,检出各类病原菌共362例,占36.2%,即阳性检出率为36.2%。大肠埃希菌的株数居首位,占22.93%,其次为肠球菌属,占14.09%,副溶血嗜血菌居末位,占0.28%,各类细菌构成比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路感染常以格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相关临床工作人员应根据尿路感染疾病的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用药,以达到治疗目的,而此种方法适用于临床实践中。

  • 标签: 尿路感染 病原菌 检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肛周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治提供早期干预证据。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来我院进行肛周感染疾病治疗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超声诊断应用的效果。结果65例肛周感染患者中超声诊断结果为单纯性肛周脓肿34例,复合性肛周脓肿8例,肛瘘21例,而65例患者通过手术证实肛周感染情况为单纯性肛周脓肿35例,复合性肛周脓肿9例,肛瘘21例,其符合率为6365(96.92%)。结论超声技术在肛周感染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优势和价值,其诊断结果为患者的治疗、手术方案、方式的优化与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超声 肛周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医学科学,在感染疾病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免疫调控网络、细胞因子及免疫调节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其免疫调控网络理论为防治感染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利用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诱生剂激活体内免疫应答机制,可有效抵抗病原体的感染,人工合成及植物性的免疫调节剂应用于临床抗感染也取得了满意疗效。免疫学应用广泛,其发展必将为临床感染疾病的治疗带来巨大突破,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免疫学 感染性疾病 免疫调控网络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伴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发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的背景下,感染疾病的临床诊疗愈发得到重视,而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实验诊断技术作为感染疾病临床实验诊断的重要手段尤其受关注。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应用化学、光物理学和生物传感等技术的进步,分子诊断技术也迎来了革命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新一代定量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技术、等温扩增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在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应用前景和发展前途。

  • 标签: 分子诊断技术 定量PCR 等温扩增 生物芯片 生物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降低感染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对26名感染疾病科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26名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均为1次或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经历,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行正确紧急处理的有22名,68%的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结论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是感染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项感染疾病指标(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在妇科疾病中的分布。方法对2008年~2011年间在贵州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就诊的3080例患者,术前进行四项感染疾病检测。结果妇科常见疾病中,宫颈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梅毒、HIV感染比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其他妇科疾病。结论宫颈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与生殖道性传播疾病有关。

  • 标签: 四项传染病指标 妇科疾病 生殖道性传播疾病
  • 简介:摘要妇产科感染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妇产科感染疾病往往包含多种不同的诱因。一般而言,可由女性生殖道内的微生物生长过度所致,或个人卫生习惯、外伤、性交、抵抗力下降及手术等因素引起。针对基层医院,受自身卫生条件及部分消毒措施限制,诊治往往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增加妇产科患者的感染几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妇产科 感染性 疾病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