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到6月—2021年12月到本院医治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80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6%,疗效显著;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3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有1例耐药菌,对照组为3例;各项数据对比实验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感染疾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灌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8例肺部感染疾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用纤支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肺部感染性疾病 纤维支气管镜 灌洗治疗 症状缓解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疾病诊疗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情况。方法:本组观察开始时间为2021年8月,观察结束时间为2022年7月,对38例患者进行观察,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38例患者诊断治疗后,治疗无效为2(例)5.26%,治疗总有效率为36(例)94.73%。结论:对基层妇产科感染疾病患者开展临床诊疗后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对其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从而降低妇产科感染疾病的发生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妇产科 感染性疾病 诊疗 效果
  • 简介:摘要:感染疾病是人类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疫情就是感染疾病中的一种,其给人类带来的死亡及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害有目共睹。病原学的快速精准判断对感染疾病的治疗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传统病原学检测技术却有着诸如病原检测单一、精确度低、检测周期长、病毒及特殊病原体难以得到阳性结果等局限,因而导致临床治疗中常常出现在延误治疗时机或者抗菌药物滥用等情况。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以其高通量、覆盖度广、精确度高等优势,通过对样本所含基因进行测序,进一步明确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为临床出现的新发、多重及疑难感染疾病的确诊提供帮助。本文通过综述NGS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认识其现阶段存在的优缺点,使广大医疗工作者对NGS这一种新型的感染疾病诊断工具有一定了解。

  • 标签: 二代测序技术,感染性疾病,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采用降钙素原测定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9月-2022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者中任意择取25例细菌感染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25例正常健康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降钙素原测定以及WBC、CRP检测,比较两组儿童检测结果以及不同指标在细菌感染疾病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从测定结果上看,细菌感染疾病儿童在PCT、WBC以及CRP检测结果上均比健康儿童检测数据更高,两组测定结果差异加大(P<0.05)。观察PCT、WBC以及CRP指标发现,在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利用PCT测定的阳性率最高,诊断作用最明显,组间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细菌感染疾病采用降钙素原测定所取得效果十分理想,利用降钙素原可有效区分健康儿童与患病儿童,其数值越高,则表明儿童细菌感染越严重,可为医生提供可靠判断依据,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性疾病 儿科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感染疾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感染疾病科收治的患者1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干预,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侵入性管道损伤、抗生素应不规范、卫生环境污染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感染疾病科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对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以及防范,可以降低各类风险事件以及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卫生消毒管理与技术在感染疾病护理中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卫生消毒管理与技术在感染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其次,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对医院环境、医疗设备和人员消毒情况进行观察和问卷调查。最后,我们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得出相关结果。结果: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卫生消毒管理与技术在感染疾病护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正确使用和管理消毒剂、消毒设备和消毒程序,可以有效杀灭致病菌,减少感染疾病的传播。此外,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习惯和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应该定期进行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的培训。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卫生消毒管理与技术在感染疾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医疗机构加深卫生消毒管理与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完善消毒程序和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意识,以降低感染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卫生消毒管理与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感染疾病形势。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感染疾病门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中择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内本院感染疾病门诊内进行留观的52例患者为主要对象,实施电脑程序均分所有患者为传统组(n=26)和人性组(n=26)。传统组进行常规性护理,人性组进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比人性组更低,数据比较后具有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人性组更低,数据比较后具有意义(P<0.05)。结论 在感染疾病门诊当中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患者护理的满意度高。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感染性疾病门诊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2022年3月-2023年为研究开展时段,抽选在此时段内进入院的感染疾病患者60例,按照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行常规检测,观察组30例使用微生物检验(细菌培养)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感染程度。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感染程度则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疾病的诊断中,常规检测准确率低,微生物检测不但准确率高,还可精确区分不同感染程度的患者,方便临床针对性的给予治疗方案,减少患者机体损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壳聚糖伤口护理膜在皮肤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220例皮肤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他们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壳聚糖伤口护理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皮肤生活质量指数,并且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皮肤生活质量指数差异无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皮肤生活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壳聚糖伤口护理膜应用于皮肤感染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皮肤质量,还可以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壳聚糖伤口护理膜 皮肤感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的护理治疗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观察。方法:选取在 2014年 6月 -2015年 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 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的护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查看组,每组患者各 50例。对查看组选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患者恢复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患者护理治疗模式之后,研究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 97,5%,查看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 70,00%,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查看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系统性护理方式对患者护理治疗与医生对患者身体的配合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进行护理辅助的应用研究与探讨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合并皮肤感染 患者 护理 研究
  • 简介:感染在历史阶段,曾一度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手段、缺乏有效的抗菌手段,加之糖尿病本身的免疫功能低下。尽管今天已大大的改善,但对于一个长病程的糖尿病病人,依然是一个重要威胁;在皮肤病中,感染也是皮肤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在皮肤科门诊中,大约20%为皮肤感染疾病: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等。

  • 标签: 糖尿病性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性疾病 识别 免疫功能低下 皮肤病变 糖尿病病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是一种广泛表达于机体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在免疫反应中可以帮助识别并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近年来,随着对TLR不断的深入研究,可溶性TLR(soluble TLR,sTLR)在越来越多的体液中被发现。sTLR与TLR胞外域结构高度同源,可与跨膜TLR竞争配体。sTLR作为TLR的负反馈调节途径之一,在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sTLR2、sTLR4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sTLR,二者表达水平的变化可引起感染疾病的加重并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现就sTLR的产生、激活与在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对疾病诊疗、预后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与总结。

  • 标签: 可溶性Toll样受体2 可溶性Toll样受体4 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感染疾病患者中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04例老年感染疾病患者,根据痰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66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8例),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PCT、CRP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患者PCT、CRP阳性率(90.91%、81.82%)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10.53%、18.42%)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可作为老年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老年 感染性疾病 PCT CRP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AA(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CRP(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肺部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研究时段为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并纳入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且经确诊为肺部感染的2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类型将患者分为病毒感染组(n=100)与细菌感染组(n=100),录入10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SAA与CRP水平进行分析,并记录患者个体状况,进一步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组患者的SAA值与CRP值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SAA与CRP联合检测在肺部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备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检测患者的SAA与CRP水平,有助于辅助区分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依据。

  • 标签: 肺部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SAA C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