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新生儿的感染疾病提高可靠的医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0月入住我院的35例新生儿感染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的35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免疫荧光定量DCT、免疫比浊法对血清中PCT及CRP进行测定。比较两组PCT及CRP阳性检测率、血清PCT及CRP水平。结果观察组PCT及CRP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5.00%、88.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18%、12.73%);观察组新生儿血清中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可有效诊断与鉴别新生儿感染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新生儿感染疾病的评判指标。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外科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4例感染疾病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38例,病毒感染16例,对其进行全血CRP与血常规WBC计数联合检验。结果全血CRP和血常规WBC计数检测呈正相关关系,细菌感染组的全血CRP和WBC计数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全血CRP阳性率(94.7%)和血常规WBC阳性率(84.2%)均高于病毒感染组(37.5%、43.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WBC诊断儿科感染疾病的准确性较高,可谓临床用药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有效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有助于保证患儿的身体,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感染性疾病 联合检测
  • 简介:目的评价恒温扩增芯片法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当天采集痰液等分泌物标本,通过恒温扩增芯片法(芯片法)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比较芯片法与痰培养和血清学方法的检出率。结果研究期间应用恒温扩增芯片法共检测230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共检出182例(79.1%)病原阳性。单一病原感染77例(33.5%),混合感染105例(45.6%)。芯片法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33.8%)、流感嗜血杆菌(27.8%)和肺炎链球菌(22.6%),芯片法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两种方法对于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芯片法操作简便、快速,可同时检测13种病原体,且病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

  • 标签: 环介导恒温扩增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儿童
  • 简介:目的调查苏州市孕妇季节性流感的发病情况,评估孕妇流感的疾病负担。方法本项目依托于"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由2015年10月开始队列建设,随后对纳入研究队列的孕妇进行随访调查,并对产生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孕妇采集咽拭子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截止2016年7月24日,本研究共纳入4438名孕妇进入队随访队列,其中早孕1539人,中孕2174人,晚孕726人,失访率为5.5%。呼吸道感染病例实际采样995例,采样率为80.83%。共有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本68份,阳性率为6.8%,发病密度为0.08/(100人·周),阳性数最多的月份是2016年1月。结论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孕妇人群的流感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了实验室病毒核酸检测,可提供妊娠期孕妇流感发生率的可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类研究的空白。

  • 标签: 流感 孕妇 主动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感染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患有细菌感染疾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4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抽取2组新生儿的静脉血测定2组新生儿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值,并且进行相应的治疗后进行复查,观察分析2组新生儿的C-反应蛋白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新生儿的CR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的CRP值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的CRP值小于8mg/L,恢复到正常范围,和对照组新生儿的CRP值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C-反应蛋白能够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有效的进行新生儿感染疾病的诊断,同时C-反应蛋白的动态监测可以作为判断感染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标准,对新生儿感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意义重大,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关键词C-反应蛋白;新生儿;感染疾病;诊断与治疗TheroleoftheCGreactiveprotein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neonatalinfectiousdiseases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roleofCGreactiveproteininneonatalinfectiousdiseasesdiagnosisandtreatment.MethodsChoose40patientswithbacteriGalinfectiousdiseasenewborninourhospitalduringtheperiodofJanuary2014toJanuary2015treatedastheresearchobject,setasobservationgroup,atthesametime,choosethesameperiodof40physiologicjaundiceinfantsascontrolgroup,patientswhowerehospitalizedfrom2groupsofneonataloutcomesvenousblooddeterminationoftwogroupsbeforeandaftertreatmentofCGreactiveproteinvalues,analyzethetwogroupsofneonatalCGreactiveproteinindicators.ResultsBeforethetreatment,observationgroupofneonatalCRPvalue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1),after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ofneonatalCRPvaluedecreasedsignificantly,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statisticallysignifGicant(P<0.01),after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ofneonatalCRPvaluelessthan8mg/L,restoretothenormalrange,andthecontrolgroupcomparedneoGnatalCRPvalue,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determinationofCGreactiveproteincanhelpclinicalmedicalpersonnelandeffecGtiveforthediagnosisofneonatalinfectiousdiseases,atthesametime,CGreactiveproteindynamicmonitoringcanbeusedasajudgethedegreeofinfectionandthetreatmKeenytewfofredcstofstandards,isofgreatsignificanceto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neonatalinfectiousdiseases,ithasclinicalapplicationvalue.CGreactiveprotein;Thenewborn;Infectiousdiseases;Diagnosisandtreatment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8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感染疾病患儿共166例,将患儿按照感染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全部为细菌性感染,对照组患儿全部为病毒性感染,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计数和阳性率的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和常规中白细胞都显示出了升高状态,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另外观察组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血C反映蛋白的检测方法方便且快速,加上血常规白细胞联合检验,对于儿科感染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血C反映蛋白 血常规 儿科 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检测对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治疗感染疾病的80例患者,按照其感染质的不同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发生病毒性感染的40例对照组患者、发生细菌性感染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采取PCT、SAA及hs-CRP的联合检测并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均低于研究组,并且在研究组患者中,局部感染患者的检测结果均低于全身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SAA、hs-CRP检测对感染疾病有显著应用价值,可以用于鉴别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肠道外感染疾病应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肠道外感染疾病患儿,对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粪便进行细菌学分析,并选取100例同期健康儿,对比分析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差异情况。结果小儿肠道外感染疾病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患儿占63.00%,其中Ⅰ度肠道菌群失调、Ⅱ度肠道菌群失调分别占33.00%、30.00%,无Ⅲ度肠道菌群失调,其中婴儿组肠道菌群失调比例高达80.00%,与幼儿组、儿童组患儿相比差异显著(P<0.05);患儿组肠道菌群组成比例变化明显,与健康儿相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尤其是婴儿而言,应慎重应用抗生素,选用窄谱抗生素,保护其正常肠道菌群。

  • 标签: 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应用在诊断新生儿感染疾病中的效果展开分析与评估。方法择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新生儿感染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新生儿的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及健康组,三组各40例,并对三组新生儿分别进行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检测,对各组新生儿患者的临床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与研究。结果经临床分析结果得出,重度感染组和轻度感染组的血清浓度指标与健康组患者指标相比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组的血清浓度指标与轻度感染组的血清浓度指标相比重度感染组更高,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阳性率上,重度感染组患者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患者,同时,重度感染组与轻度感染组的阳性率要显著高于健康组患者,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感染患者应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进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降低误诊几率,对新生儿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帮助。

  • 标签: 降钙素原 新生儿 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T、hs-CRP及SAA检测在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疾病患者224例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感染疾病患者200例作为非感染组,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循环血液样本,分析血液检测结果。结果感染组检测血WBC、Neu、PCT、hs-CRP、ESR、D-D、FIB、SA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0.05);感染组检测血LY、RBC、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PCT、hs-CRP及SAA检测有助于提高感染疾病诊断准确率。

  • 标签: PCT hs-CRP SAA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情绪调节法对妇科感染疾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治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150名妇科感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了日常的心理干预;观察组使用了情绪调节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医学应对问卷(MCMQ)、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及疗效。结果: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MCMQ、GSES评分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是98.67%(74/75),比对照组89.33%(67/75)显著地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情绪调节法 妇科感染性疾病,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查看对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人采取MRI、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人进行总结,抽出35例样本进行分析,作为观察组,样本收录时间在2019年4月~2021年4月区间,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所有资料均进行MRI、CT检测,概括临床诊断数据等。结果:所有资料异常检出率较高的为观察组,观察组中检出率较好的为MRI,各种疾病检出率较高的为MRI,病毒病因检出率以CT较高,细菌、其他病因检出率以MRI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病人采取MRI、CT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MRI的准确率更高,对于疾病的检查情况更准确,病因检测中对于病毒的检查CT指标更好,MRI更适用于细菌病因或是其他病因的检查,临床可联合CT、MRI进行疾病的诊断。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性疾病 MRI CT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存在感染疾病患者,应用微生物检验的方式,来进行预防和诊断,探讨其在治疗过程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2019年10月到2020年8月期间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进行尿路留置导管术患者,共89例纳入试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施的是直接临床给药干预,而实验组则实施微生物检验后针对性给药干预,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之间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尿路留置导管术患者,采取感染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时,需要及时进行微生物检测,这样可以更好的将在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提升,从而加强治疗的整体有效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性疾病 预防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在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50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行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测,对比两组儿童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并对比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测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两者联合检测对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组间两两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在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疾病的治疗中采用蒙药嘎木朱尔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疾病患者,均为本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共计选取60例。分组开展研究,组别设置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患者数量相同。研究组采用蒙药嘎木朱尔治疗,对照组未使用该种药物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杂交捕获二代(HCⅡ)、液基细胞(TCT)检测,观察疾病转阴及炎症改善情况。结果  HCⅡ检测研究组疾病转阴率、显著改善率均较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满足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刍议感染疾病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20年3月~2021年9月收治了82例感染疾病患者,借助计算机表法的作用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41例与参照组41例。其中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参照组感染疾病患者的继发交叉感染发生率相比,P<0.05。②观察组参照组感染疾病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相比,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感染疾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主要体现在可控制患者继发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面,存在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优质护理 护理干预 护理质量 影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诊断感染疾病的价值。方法:选择感染疾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4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比较两组检测指标水平,并分析联合检验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17.82±2.15)mg/L、WBC(13.66±1.24)x109/L,均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