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妇产科感染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妇产科感染疾病往往包含多种不同的诱因。一般而言,可由女性生殖道内的微生物生长过度所致,或个人卫生习惯、外伤、性交、抵抗力下降及手术等因素引起。针对基层医院,受自身卫生条件及部分消毒措施限制,诊治往往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增加妇产科患者的感染几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妇产科 感染性 疾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检测用于诊断感染疾病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5年 12月 -2016年 1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为感染疾病患者 89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均给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并将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与血培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感染炎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与细菌感染患者相比明显要低, P<0.05,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时通过降钙素原的检测具有可靠、简便的优点,且对患者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临床诊断 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感染疾病降钙素原检测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42例感染疾病患儿,按照病原学或血清免疫学结果,将其中分73例确诊为细菌性感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余下69例病毒性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均进行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含量,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以PCT≥0.05g/L为阳性标准,结果显示在PCT<0.05g/L和PCT≥0.05g/L两种标准下,观察组患儿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将PCT视为确诊是否感染的敏感标志物,并借助该项指标含量来对感染与非感染疾病进行区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牵引患者皮肤并发症的有效干预方法和技巧。方法对84例下肢骨折行骨牵引的患者给予减压、翻身、皮肤清洁、针眼处消毒等措施进行皮肤并发症干预。结果84例下肢骨牵引患者牵引期间均无压疮、皮肤擦伤、针眼感染、红臀等发生。结论通过减压、翻身、皮肤清洁、针眼处消毒等干预措施,有效地预防了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预防骨牵引 皮肤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情况。方法选取我院546例进行体检的人员,有80例确诊为甲肝、戊肝患者。对80例感染疾病甲肝、戊肝患者进行检测,常规组为胶体金法检验方法,观察组为酶联免疫法检验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进行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甲肝、戊肝患者应用免疫学检验,应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验比较适宜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高,有一定的优势性和客观性,酶联免疫法是目前最为理想的一种检验方法。

  • 标签: 甲肝戊肝 感染性疾病 免疫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3月份至2017年5月份本院收治的感染疾病患儿104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抗感染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元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疾病诊断中,完成了对儿科感染疾病的有效辨别,为感染疾病病情的评估提供了合理的指标,展现出了较强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儿科 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定量测定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感染疾病患者进行血清PCT检测,并比较其在细菌与病毒感染中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中,血清PCT<O.5ng/ml有41例,占51.25%;以PCT≥0.5ng/ml为阳性阈值,细茵感染患者PCT阳性率为78.57%,且浓度高,≥2ng/ml患者较多;病毒感染患者PCT阳性率为15.79%,且浓度相对较低,0.5ng/ml~2ng/ml患者较多;细茵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可有效提高感染疾病诊断准确率,含量变化可以有效地提示感染情况,对临床医师诊断及用药治疗提供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前感染疾病现状严峻,应用于感染疾病诊断的实验室技术种类繁多,为快速、准确地鉴别出感染类型,帮助临床工作者早期、快速的诊断感染疾病,降低感染疾病的危险性,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对感染疾病实验室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快速 WBC CRP Hs-CRP NAP PCT PCR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在肛周感染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15 年 8 月~ 2017 年 2 月,肛肠外科共收治肛周感染疾病 114 例,采用会阴、直肠超声诊断,指导手术治疗。结果:直肠超声多发病灶敏感性、肛瘘敏感性、支管敏感性高于会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肛周感染疾病,多发脓肿病灶占 61.40% ,肛瘘占 68.42% ,支管占 53.51% 。直肠超声发现的病灶外口距肛门距离、瘘管主管长度较手术的差值低于会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标签: 肛周感染性疾病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的护理治疗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观察。方法:选取在 2014年 6月 -2015年 6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 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的护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查看组,每组患者各 50例。对查看组选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患者恢复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患者护理治疗模式之后,研究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为 97,5%,查看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 70,00%,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查看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系统性护理方式对患者护理治疗与医生对患者身体的配合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皮肤感染患者进行护理辅助的应用研究与探讨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合并皮肤感染 患者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妇科感染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妇科感染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治疗前为41.57±8.13ng/mL,治疗后为5.67±2.51ng/mL,对照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34±0.06ng/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科感染疾病患者选择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可有助于判断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情况,对病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妇科感染性疾病 血清降钙素原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指指标检验在妇科感染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感染疾病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组,同期选取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2例成年女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组,参照组健康体检志愿者行直接性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水平检测,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分别实施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水平检测。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健康体检志愿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感染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展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水平检验,能够助力临床妇科医师实现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准确判断,指导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优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助力我国现代妇科临床医学事业的良好发展。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检验 妇科感染疾病 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包头地区临床感染疾病致病菌谱的检测与耐药性成因。方法对包头市6所医院感染疾病致病菌检测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72例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2184株,临床常见感染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念珠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5%,因此这些药物已无法起到治疗作用,故无法应用于临床。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因此这两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必须控制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科学应用。

  • 标签: 感染性 菌谱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疾病治疗中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I与试验组II均32例,试验组I运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试验组II运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试验组I和试验组II患者治疗后的PCT、CRP水平,试验组II比试验组I低,差异均显著(P>0.05);对比试验组I和试验组II患者治疗后的APACHE-II、SOFA评分,试验组II比试验组I低,差异均显著(P>0.05);试验组I患者治疗后死亡17例,死亡率为53.1%;实验组II患者治疗后死亡13例,死亡率为40.6%;实验组II的死亡率比实验组I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疾病治疗中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值得推行与应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严重脓毒症 激素 免疫调节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5例新生儿感染疾病病例,对比不同时间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降钙素原水平、阳性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患儿抗生素治疗5天后的降钙素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抗生素治疗5天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的阳性率78.82%、敏感性78.82%、特异性为83.56%,而超敏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71.76%、敏感性71.76%、特异性为72.33%。对两种指标的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新生儿感染的患儿进行降钙素原临床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新生儿感染领域进行推广。

  • 标签: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新生儿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观察。方法此次选择了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230例,其中细菌感染148例作为A组、非细菌感染患者82例作为B组,以免疫化学发光法来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详细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各项实验数据,并作对比分析,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结果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A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B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高于非细菌感染(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患者病情诊断时以血清降钙素原为观察指标的准确性高,可经此指标有效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可充分显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呼吸系统 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