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mucosal-associated invariant T cells, MAIT)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免疫细胞,可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类相关蛋白途径或细胞因子途径被激活,进而参与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目前已证实MAIT细胞大量存在于人体外周血及特定组织,并在感染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MAIT细胞在不同病原体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作用,并探讨在感染疾病中以MAIT细胞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及面临的挑战。

  • 标签: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感染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下呼吸道感染在我国所致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巨大,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早期快速检测,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途径。经典的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等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存在如操作复杂、耗时长、阳性率低等诸多局限,因此,临床实践中迫切需求呼吸道病原体的新型快速精准检测方法。近年来,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飞速发展,其具备长读长、设备便携、可进行实时测序和直接分析等技术优势,使其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病原学诊断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将从纳米孔测序技术的进展及其在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病原学快检提供新思路,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护士的潜力,使感染疾病的护理队伍能够圆满完成对感染者的护理。方法人性化管理在病毒性肝炎感染病房中的应用研究总结,将人文观念人性化管理理念运用于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者的合理运用激励机制,重视护士团队建设,提高凝聚力。结果病人与护士建立起深厚的友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是一种进步的、可供临床实用的管理理念,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同时提高护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护理管理 人性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监测对小儿感染疾病的临床指导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定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00例感染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血液检测指标和微生物培养情况等将其分为细菌性感染组223例,和病毒性感染组177例;另选取60例本院健康体检的同期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PCT和CRP,将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处理。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阳性率为94.6%,CRP的阳性率仅为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感染组PCT阳性率低于PCR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T对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其对感染疾病的诊断和动态监测价值均高于CRP。

  • 标签: 儿童 降钙素原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临床感染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临床诊疗的协助作用十分明显。2017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在发布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1中明确指出了生物标志物在感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即能够辅助诊断感染疾病并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住院病人中选择96例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病毒等非细菌感染组。结论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鉴别细菌感染疾病和病毒等非细菌感染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性疾病 非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实施 CRP+ 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 。 方法:将 2019 年 1 月 ~ 2020 年 3 月作为本次研究展开时间段,从中感染疾病患儿共计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为细菌性感染疾病分为观察组( n=45 ,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和对照组( n=45 ,非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均实施 C 反应蛋白( CRP ) + 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全血 CRP 检测值、白细胞计数检测值、中性粒细胞检测值,同时比较不同检验方式阳性检出总计率 。 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分析,观察组在 实施 CRP+ 血常规检验后全血 CRP 检测值、白细胞计数检测值、中性粒细胞检测值均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CRP 检验阳性检出率为 86.66% ,血常规检验阳性检出率为 48.89% , CRP+ 血常规检验阳性检出率为 100.00% ,相较于 CRP+ 血常规检验, CRP 检验、血常规检验阳性检出率均显著较低,有统计学意义 (

  • 标签: CRP 血常规检验 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指标检测在感染疾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感染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28例非感染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的FIB(2.97±0.47)g/L、TT(28.02±2.22)s、PT(19.23±4.23)s以及APTT(39.08±5.70)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疾病患儿的凝血指标水平显著升高,因而凝血指标检测有利于确诊感染疾病,可预防患儿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凝血指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妇科感染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妇科感染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治疗前为41.57±8.13ng/mL,治疗后为5.67±2.51ng/mL,对照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0.34±0.06ng/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科感染疾病患者选择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可有助于判断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情况,对病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妇科感染性疾病 血清降钙素原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感染疾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以我院经微生物培养或临床确诊细菌感染80例、病毒感染80例、细菌合并病毒80例及同时段血培养阴性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定为A、B、C、D组,分析比较4组患者血培养采血当日PCT、CRP及WBC计数差异。结果相对于血培养阴性患者,细菌感染患者PCT、CRP及WBC计数均明显增高;病毒感染患者CRP较之均明显增高,PCT、WBC计数较之无差异;细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者PCT、CRP较之明显增高,但WBC计数较之无差异,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可早期、准确诊断感染疾病,尤其细菌感染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探讨合并感染疾病的高危产科中的风险因素,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通过对孕产妇及家属在围产期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宣教,了解自身所合并的感染疾病对其健康状况及新生儿的影响,从而配合治疗与护理,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培训,提高风险意识,保障护患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高危产科 风险管理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有感染疾病的患者进行全血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的联合检测,以探讨它们在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择病毒性感染(相应血清学试验证实)45例为A组,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微生物学检验证实)45例为B组,体检中心健康体检45例为对照组C组。共合计135例,年龄为1月~75岁。按要求采血并立即送检,分别进行血常规及全血CRP的测定。结果通过检测,细菌感染组CRP和WBC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CRP可明确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全血CRP在其鉴别上无论特异性还是灵敏性均比WBC好,将全血CRP和WBC计数二者联合,应用于感染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血CRP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感染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专项护理在肺部感染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86 例肺部感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组( n=43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专项护理,对比两组应用效果。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呼吸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将专项护理应用于肺部感染疾病患者中,可改善其呼吸功能,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专项护理 肺部感染性疾病 呼吸功能 排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重症医学科(ICU)的感染疾病中,应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诊断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的价值。方法在我院2017年间在ICU治疗的患者中选择60例感染细菌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的非细菌性感染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样本,检测PCT水平时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RP水平时使用散射比浊法。结果研究组的PCT、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PCT与CRP呈现正相关性,对照组中PCT与CRP间没有相关性。结论血液中PCT、CRP的水平在诊断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中具有不错的辅助作用。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血清降钙素原 C&mdash 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感染 非细菌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糖霉素直肠给药治疗儿科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7年4月360例细菌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核糖霉素直肠给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核糖霉素对儿科细菌感染疾病总有效率为90.34%,不良反应率为1.94%。结论核糖霉素直肠给药治疗儿科细菌感染疾病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且直肠给药操作简单,经济无创痛,能有效减少小儿“口服难,注射难”的问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核糖霉素 直肠给药 细菌感染 效果显著 安全可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感染疾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眼科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感染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病原菌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规范执行,药敏试验利用KB法,相关数据采用CLSI评价。结果114例眼科感染患者的脓液中培养出13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68株,革兰阳性球菌55株,真菌10株。绝大多数病原菌具备抗药性。结论眼科感染疾病的病原菌种类繁多,且抗药性明显。

  • 标签: 眼科 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感染疾病患者时,能够产生何种效果。方法:80例患者分为加强组与常规组,分别接受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与常规护理。比对两组患者四种额外感染的发生情况,计算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加强组额外感染率为7.50%,低于常规组的25.0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5.00%,高于常规组的65.00%(P值均<0.05)。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感染疾病患者时,能够显著降低额外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感染性疾病 感染率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诱发感染疾病科护理人员出现焦虑心理的相关因素,寻求有效的防范处理措施。方法 本研究于 2019年 2月展开,在感染疾病科科室当中抽取 30例护理工作人员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取我院非感染疾病科室即其他普通护理人员 30例并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纳入对象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根据所得数据进一步分析对感染疾病科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结果 在调查后提示相对于普通科室护理人员,感染疾病科室护理人员处于焦虑状态例数明显更高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比较两组纳入对象社会支持度情况,观察组所得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观察组护理人员数据归纳后认为导致其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因素包括:被理解与支持程度不足、担心受到疾病传染及传染家人、物理化学的刺激及经济收入不高。结论 感染疾病科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重视,该职业社会支持程度相对较低,应该通过各项有效措施及防护工作来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理负担,保障身心健康。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护理人员 焦虑 相关因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