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急诊内科感染疾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76例急诊内科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和归纳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65岁以上患者感染率相对较高,达到28.4%,其次为儿童患者,感染率为25.6%;感染率较高的内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类型为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及奎若酮类。结论急诊内科感染疾病的类型较多,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大多数抗菌药物是单一使用,并主要采取注射治疗,应加强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避免单一药物使用增强病原菌的耐药性。

  • 标签: 急诊内科 感染性疾病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降低感染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对26名感染疾病科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26名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均为1次或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经历,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行正确紧急处理的有22名,68%的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结论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是感染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项感染疾病指标(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在妇科疾病中的分布。方法对2008年~2011年间在贵州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就诊的3080例患者,术前进行四项感染疾病检测。结果妇科常见疾病中,宫颈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梅毒、HIV感染比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其他妇科疾病。结论宫颈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与生殖道性传播疾病有关。

  • 标签: 四项传染病指标 妇科疾病 生殖道性传播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入我院的感染疾病患者1000例,其中有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511例,作为病毒性疾病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489例,作为细菌性疾病组,对这两组空腹患者进行腹静脉抽血,采取血样测定血清中降钙素原含量。结果对两组患者血清测定降钙素原含量均有升高者,但是细菌性疾病组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含量高于病毒性疾病组患者,说明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敏感度高,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感染的是细菌性疾病时运用对患者血清内降钙素原的测定可以快速的诊断患者所感染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降钙素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小儿是不成熟的个体,从解剖结构到生理和生化功能都处于不断发育时期,尤其是肝肾功能与成年人差异很大。而小儿的免疫功能也不是特别完善,一旦患上感染疾病,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及药物的配合,才可能恢复健康,但是依旧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其日后的生活可能造成一定的困扰。目前,我国的很多医院及科室都存在着对小儿感染疾病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的现象,为了更好的帮助患儿恢复健康,以及避免感染疾病对造成的伤害,本文就小儿感染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做出研究。

  • 标签: 小儿 感染性疾病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细菌性阴道炎合并妇科感染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服务中心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甲硝唑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维生素C进行治疗,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以上方式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有40例患者显效,2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有28例患者显效,有2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0.0%,二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容易合并其他妇科感染疾病,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好,在本文研究中,使用甲硝唑和维生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妇科感染性疾病 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当前妇产科感染疾病的临床诊疗现状以及有效诊疗方法.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妇产科感染疾病患者60例,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明确60例患者的临床发病原因以及具体的疾病种类,采取一系列相应有效的预后对策.结果在进行临床针对性药物治疗之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0%.结论妇产科感染疾病的临床诊疗效果显著.关键词妇产科;感染疾病;临床诊疗;效果;对比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urrentstatusof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intheinfectiousdiseases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andeffectivediagnosisandtreatmentmethod.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methodwasadoptedtoselect60cases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patientswhowerehospitalized.60casesofpatientswithclinicaldiseaseandthespecifictypeofdisease,totakeaseriesofeffectivemeasurestoprognosis.ResultsafterconductingclinicaltargeteddrugtKheeryapwyor,cdlsinicaltreatmentefficiencyreached95.0%.Conclusion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intheinfectiousdiseases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obstetricsandgynecology;Infectiousdiseases;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Theeffect;contrast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6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降钙素原(PCT)是近年研究较多的感染相关性生物标志物,被认为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等疾病的预警指标,其与全身细菌性感染、呼吸道感染感染疾病均有密切关系.PCT可以作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工具,在理论与实践上对治疗肺部感染有指导意义.关键词降钙素原;呼吸道感染;临床运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肛周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本次研究中,治愈8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9%,且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水平比较,有着明显差异(P<0.05),且经1年随访发现,各有1例患者出现肛周脓肿与肛瘘复发。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疾病患者对应手术治疗与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肛周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疾病产生的相关临床表现进行科学性观察与研究,探寻相关治疗办法。方法对60例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疾病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案,并结合胰岛素和抗感染应用。结果60例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均出院痊愈,未出现并发症患者。结论对已经确诊的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疾病的患者应尽快实施手术治疗,彻底对坏死病灶进行清除,按个控制患者的血糖,充分引流,合理选用抗生素类药进行辅助治疗,都可以优化治疗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肛肠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疾病科流感防控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建立规范的感染疾病科,积极培训医护人员及工勤人员,坚持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患者的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标本采集工作,严格规范消毒隔离措施和医疗废物的管理规定。结果2013年4月1日到2014年4月31日感染疾病科一共排查发热患者2135例,采集流感样病例729例,共发现季节性流感88例,无不明原因性肺炎、禽流感、非典的等,患者满意度100%,无医务人员交叉感染发生。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流感,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降低感染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减少意外伤害,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方法对24名感染疾病科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4名护士均发生职业暴露,主要暴露途径针刺伤和戴手套相对较低,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的有18名,80%的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60%的护士对紫外线过敏,95·6%的护士有针刺伤,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危险因素;80%的护士对乳胶手套过敏。结论影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是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化学性损害、物理性损害、紫外线危害;减少职业暴露提出防范措施做好标准预防。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儿童感染疾病的诊治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细菌感染55例、病毒感染35例患儿及43例体检的健康儿童的PCT和CRP值,分析PCT、CRP在各组间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儿童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非感染组间PCT、CRP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细菌感染组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CT用于诊断细菌感染及其与病毒感染加以鉴别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CRP。结论PCT、CRP检测可用于脓毒血症的诊断及细菌与病毒感染疾病的鉴别有一定作用,对儿童脓毒血症的疾病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PCT优于CRP,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临床应用
  • 简介:感染疾病治疗全球以西药为主,中国中西药并用。近年来,中成药在感染疾病治疗中的使用比例明显上升,但目前研究难以对其分类和与同类西药对接。对感染疾病治疗相关的46种中成药说明书的研究发现,说明书科学性和规范性欠缺。另以"清开灵"和"感染"为主题词检索发现,上市后临床研究质量较低,清开灵联合用药超过5成,近7成与西药合用。未来研究需要寻找治疗感染疾病的优势中成药品种,并提高临床研究方法学质量和论文报告质量,从而规范和指导中成药在感染疾病中的合理使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中成药 上市后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感染疾病患者实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至2014年到我院儿科门诊治疗的300例发热患儿充当受试对象,将其中205例病毒感染者和95例细菌感染者分成A组和B组,在血常规检测同时,给予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A组的hs-CRP与WBC指标水平相比B组明显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疾病患儿实施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利于早期明确病情,为临床医师制定施治方案提供有效依据,适合推广。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
  • 简介:摘要在妇科感染疾病的治疗中,经常会应用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提高妇科诊疗的水平,还可以达到防治感染疾病的效果。通过实践证明,在妇科感染疾病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而且有效减少了并发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本文对妇科感染疾病诊疗中,抗菌药物的选择以及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希望对相关医疗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保证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妇科 感染性疾病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感染疾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以我院经微生物培养或临床确诊细菌感染80例、病毒感染80例、细菌合并病毒80例及同时段血培养阴性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定为A、B、C、D组,分析比较4组患者血培养采血当日PCT、CRP及WBC计数差异。结果相对于血培养阴性患者,细菌感染患者PCT、CRP及WBC计数均明显增高;病毒感染患者CRP较之均明显增高,PCT、WBC计数较之无差异;细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者PCT、CRP较之明显增高,但WBC计数较之无差异,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可早期、准确诊断感染疾病,尤其细菌感染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含量测定用于新生儿感染疾病诊治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60例有感染疾病的新生儿全血中CRP含量。结果在感染的早期,CRP阳性率显著增高。结论血清CRP检测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可作为新生儿感染疾病早期诊断的客观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感染疾病早期诊断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的患有感染疾病的新生儿200例,然后随机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两组,每组各100例。对两组患儿在入院时和治疗后分别进行降钙素原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后的降钙素原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病毒感染组患儿的降钙素原变化明显比细菌感染组患儿大,且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于新生儿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作为一项快速诊断及评估病情的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新生儿 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