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延髓原发淋巴瘤的非典型影像表现复习、归纳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特征,提升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认识,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2021年01月14日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延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患者临床症状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除了延髓区域受累外无其他脏器受累,其他部位无淋巴结肿大,无化疗及免疫缺陷等病史。MRI见延髓左后背侧见斑块影,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T2FLAIR显示较明显,呈稍高信号,累及局部发出的舌下神经,相邻近端增粗,信号改变与瘤区相仿,弥散不受限,增强呈明显强化,瘤周未见水肿带,占位效应不重,MRS提示:脑干左侧旁占位性病变实质部分多体素波谱显示中心区:Cho明显增高,NAA及Cr峰减低,Cho/Cr峰值比=4.27,Cho/NAA峰值=3.7,Cr峰值

  • 标签:
  • 简介:多数淋巴管炎是南于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破损处或其他感染源蔓延到邻近淋巴管所引起。溶血性链球菌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肤损伤以及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等。其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管壁和周同组织充血、水肿、增厚,淋巴管腔充满细菌、凝固的淋巴及脱落的内皮细胞。严重者常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及白细胞计数增多,早诊断、早治疗、早护理是关键。目前护理淋巴管炎的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甚满意。2006年9月-2007年9月我院采用自制四黄用于治疗淋巴管炎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淋巴管炎 病人护理 溶血性链球菌 足部真菌感染 皮肤破损 化脓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对术后并发淋巴漏的4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掷硬币的方式随机分成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实验组给予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取治疗后术后第3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5天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术后第3天引流量低于对照组[(357.62±116.27) ml比(459.05±161.95) ml,t=2.331,P<0.05],实验组术后第4天引流量低于对照组[(238.10±78.40) ml比(380.48±143.44) ml,t=3.991,P<0.05],实验组术后第5天引流量低于对照组[(100.95±68.91) ml比(309.05±124.54) ml,t=6.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5.76±0.54) d比(10.52±1.40) d,t=14.5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7.67±0.73) d比(12.67±1.32) d,t=15.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在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方面安全有效。

  • 标签: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漏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 简介:多孔介质可以强化相变传热,被广泛应用到电子器件散热中。热管依靠毛细芯孔隙沸腾和凝结形成热质快速迁移的驱动,实现高密度和高效传热。薄层多孔层沸腾时液体回流特性研究对提高热管传热效率、热流密度及寿命意义重大。通过不同多孔介质在不同位下的池沸腾实验,获得了薄层多孔表面在较高热流密度下沸腾时的气泡特性和沸腾曲线,并结合毛细理论分析多孔表面的回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高热流密度下毛细回流占主导作用,较小的有效毛细半径和较大的渗透率有利于液体回流。

  • 标签: 多孔介质 池沸腾 气泡特性 沸腾曲线 回液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鼻镜术后应用臭氧(臭氧 +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 140例鼻镜手术后患者分成治疗组 70例,对照组 70例,治疗组应用臭氧冲洗鼻腔。对照组应用等渗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观察、分析两组冲洗液对术腔上皮化时间、术腔粘连、治愈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术腔上皮化时间、鼻腔粘连、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臭氧冲洗鼻腔能促进术腔上皮化时间,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鼻内镜, 臭氧液,鼻腔冲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与内耳磁共振(MR)钆造影淋巴积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或病房住院治疗的成人单侧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内耳MR钆造影检查,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案,记录疗效,并随访3个月以上。分析伴发症状、耳聋各频率程度等因素与患者淋巴积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患者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21~52(37.3±10.0)岁;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耳28例,右耳20例;病程均≤2周。淋巴积水组14例,包括前庭积水6例,耳蜗积水2例,耳蜗与前庭均积水6例。与无积水组(34例)比较,淋巴积水组头晕发生率高(6/14比0/34,P<0.001)。有无淋巴积水两组听力在125、250、500、4 000和8 000 Hz听力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积水组在1 000、2 000 Hz听力值均较无积水组差(均P<0.05)。听力疗效总有效33例(68.8%),无效15例(31.2%),其中11例淋巴积水患者听力预后差。结论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中,与无淋巴积水者比较,有淋巴积水的患者头晕发生率较高,在1 000、2 000 Hz听力值更差,预后较差。

  • 标签: 听觉丧失,突发性 内淋巴积水 预后
  • 简介:淋巴瘤样肉芽肿病(1ymphomatoidgranulomatosis,LG)是一种少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可侵犯多种脏器,主要是肺、皮肤、肾脏等,少数可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单独发生在颅者极为罕见,国外仅有几例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颅LG报告如下,并对有关国外文献进行复习.

  • 标签: 颅内 肉芽肿 淋巴瘤 肿瘤 罕见 淋巴增生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囊肿瘤(ELS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19例20耳经病理证实的EL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界、密度、骨质破坏、MRI平扫及增强的信号特点、DWI及动态增强特点。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病灶和同侧翼肌ADC值的差异。结果19例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其中1例为双耳发病。CT主要表现为主体位于岩锥后缘、前庭导水管周围的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密度稍高。CT值为(78.6±21.9)HU。19耳病灶骨质呈虫蚀样侵蚀破坏,肿块大量残存骨质。骨质破坏累及中耳乳突16耳、颈静脉孔11耳、半规管10耳、面神经管7耳、听道9耳。16耳肿块T1WI、T2WI上均为中央等信号伴周围高信号,4耳T1WI上无明显高信号。T1WI上高信号部分呈周围环绕分布10耳、偏一侧分布5耳、全病灶散在分布1耳。9耳肿块内部出现血管流空影,2耳T2WI图像上见-平面。T1WI、T2WI均为等信号部分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其余部分不强化。14耳行DWI,扩散未见明显受限,ADC值[(1.25±0.08)×10-3 mm2/s]高于翼肌(t=4.437,P=0.001)。2耳行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速升缓降趋势。结论ELST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主体位于岩锥后缘、前庭导水管周围,骨质呈虫蚀样破坏,T1WI上肿块周边部分明显高信号,扩散多不受限,有助于术前精确诊断。

  • 标签: 内淋巴囊 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是临床分期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腋窝淋巴结。淋巴结因其部位的特殊性,没有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临床对其研究较少。本文针对内乳淋巴结的问题综述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乳淋巴结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雪 王玮 李建彬 郑刚 张文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50200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胸部放疗一病区,济南 250117 王雪现在天津师范大学校内医院 300387,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胸部放疗一病区,济南 250117,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乳腺外科二病区,济南 250117,山东省肿瘤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以内乳淋巴结清扫(ImlND)前勾画的淋巴结临床靶区(CTVImlN)为参照,对比不同勾画方法构建的ImlND术后CTVImlN靶区间差异,探讨ImlND后CTVImlN勾画的合理方法。方法选取已行患侧ImlND且术前、术后CT图像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患者20例。依据RTOG指南在术前CT图像上勾画健侧及患侧CTVImlN (CTVpr-I、CTVpr-a)。在术后CT图像上分别采用形变配准(DIR)法、视觉对照法、精确测量法勾画术后患侧CTVImlN,并分别命名为CTVDIR、CTVV、CTVM。比较CTVV、CTVM、CTVDIR与CTVpr-a间靶区中心间距、靶区体积以及3种不同方式构建的CTVImlN的适形指数(CI)及包含度(DI)差异。结果CTVV、CTVM、CTVDIR与CTVpr-a的靶区中心间距分别为2.17、1.44、1.25 cm。CTVpr-a、CTVpr-I、CTVV、CTVM和CTVDIR的靶体积分别为2.10、2.17、2.04、1.88、2.07 cm3(均P>0.05)。CTVV-CTVpr-a间、CTVM-CTVpr-a间CI均为0.16,CTVDIR-CTVpr-a间CI为0.43,明显高于前两者(均P<0.01)。CTVV-CTVpr-a、CTVM-CTVpr-a间DI分别为0.26和0.24,CTVDIR-CTVpr-a间DI为0.58,明显高于前两者(均P<0.01)。结论准确勾画ImlND术后的CTVImlN是困难的,但相比较而言,DIR法所勾画靶区的空间位置适配度优于视觉对照法和精确测量法。

  • 标签: 内乳淋巴结清扫术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儿童右侧下肢骨淋巴管瘤病,患儿男,10岁。CT表现为右股骨远端干骺端及骨骺、右胫骨近远端干骺端及骨骺、右腓骨远端骨骺及右侧跟骨、距骨、局部跗骨多发大小不等囊状、条片状低密度影。MRI表现为病变区骨质多发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囊状异常信号,局部呈小片状,T1WI呈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与液态水信号相似。

  • 标签: 儿童 磁共振成像 骨内 淋巴管瘤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primaryCNSlymphoma)是在脑、脊髓、眼或脑膜发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侵袭类型.一般不累及全身。PCNSL占原发性颅肿瘤的0.5%~2%。然而.在过去20年.免疫力低下和免疫力正常患者PCNSL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免疫力正常患者PCNSL的平均发病年龄是55岁.免疫缺陷患者通常比较年轻(比如:AID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是31岁)。NCCN指南主要针对无免疫缺陷的PCNSL患者。

  • 标签: 原发性颅内肿瘤 诊疗指南 原发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AIDS患者 PCNSL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