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血肿的适应症,注意的问题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技术治疗各种血肿患者84例。结果84例病人高血压脑出血67例。6例脑疝病人术后散大侧瞳孔回缩,意识状态有改善;穿刺针留置时间3~7天。治愈33例(ADL评分100分);42例好转,其中生活自理14例,1例植物人状态;死亡8例,死亡率达9.5%。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结论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血肿的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颅内血肿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高压危象是儿童高压的危重状态,常发生于急性高压,为脑疝前兆,需要及时识别和紧急处理。儿童急性高压和高压危象的治疗和预后是关系到儿童远期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儿童急性高压和高压危象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识别、监测及干预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冀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 标签: 急性颅内高压 儿童 颅内高压危象 脑疝
  • 简介:目的介绍碰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7月13日收治的1例碰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神经病理学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发作性意识丧失、抽搐;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额叶占位;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肿瘤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为胶质母细胞瘤,次要成分为细胞角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阳性的癌组织。结论对于常见肿瘤组织中出现的异常成分应考虑由其他系统转移而来,须详细追问病史并对患者做进一步的体格检查,以避免误诊。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肺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肿瘤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手术时间≥4h患者感染率大于手术时间<4h的患者,P<0.05;伴有脑脊液漏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脑脊液漏患者,P<0.05;引流留置时间≥24h患者感染率高于引流留置时间<24h的患者,P<0.05。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及引流留置时间等因素是出现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须得到临床重视,加强预防。

  • 标签: 颅内肿瘤切除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采用常规方式行开颅手术的肿瘤患者(常规组)和56例术前或术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行开颅手术的肿瘤患者(预防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32例(30.5%)术后再出血,预防组7例(12.5%)术后再出血;预防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2例再出血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0例,其中3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4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视力下降,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长期植物人状态。预防组7例术后再出血患者中,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二次手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结论肿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术中压剧烈波动、止血不可靠、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肿瘤残留,而缓慢降压、操作轻柔、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保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尽早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开颅手术 脑出血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感染病人低压的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27例感染继发低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27例感染继发低压病人中,有9例的脑脊液细胞数量正常,18例数量偏高;7例蛋白定量正常,20例偏高。6例病人伴低血钾,8例低血钠,5例低血氯。全部27例病人症状均缓解出院。出院前对其脑脊液压力与各生化指标进行复查,结果均正常者22例,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者13例。结论低压综合征在感染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其病情改变,当出现与体位相关的头痛时,务必注意是否为低压,应通过腰穿测压进一步证实,给予合理的治疗措施,做到尽早发现,尽早诊断与治疗。

  • 标签: 颅内感染 颅内低压 颅内压增高 低颅内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59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分析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大、引流管位于脑室、引流管放置时间≥5d、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3次、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引流管位置、引流管放置时间、有脑脊液渗漏、注射尿激酶次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血肿穿刺引流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风险性,及时预防。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穿刺引流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压增高患者采取对症处理,抗脑水肿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40例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对症处理及药物治疗,治愈20例,病残12例,死亡8例。结论快速降低压,控制温度,及时止惊,兴奋呼吸,保护脑功能,提高对症治疗症状,争取机会得到缓解,尽早明确病因与压增高的原因是早期的消除治疗选择。

  • 标签: 颅内压增高 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 降低颅内压
  • 简介:摘要由于脑实质受累的部位与程度不同,可出现失语、偏瘫、单瘫,及一侧或双侧病理征阳性等神经系统的局灶性体征。由于基底部的炎症常累及神经,故可引起睑下垂、瞳孔散大固定、眼外肌麻痹、斜视、复视、周围性面瘫、耳聋及吞咽困难等。压增高也较常见,有时可致脑疝形成。其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颅内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血肿患者接受穿刺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急性血肿患者100例开展研究,结合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常规组应用传统手术,实验组应用穿刺血肿清除术。回顾分析患者的手术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血肿患者采用穿刺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手术效率高并且安全稳定,术后并发症风险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颅内血肿 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影响压(ICP)增高的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68例持续ICP监测患者ICP增高原因。结果ICP动态监测过程中发现ICP变化受外诸多因素影响。根据影响ICP的不同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准确判断影响ICP变化的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ICP增高得到准确、及时、有效的解除,能极大提高颅脑疾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压 监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瘤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探究脑脊液(CSF)指标与血清学指标在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13例动脉瘤手术患者,按照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28例、非感染组185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2组患者的CSF指标、血清学指标并分析其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中动脉瘤破裂、术中CSF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4 h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的CSF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且患者的CSF指标、血清学指标与感染呈现正相关。结论患者的糖尿病、术中动脉瘤破裂、术中CSF漏、术中出血量100 mL以上、手术时间>4 h均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患者的CSF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可协助动脉瘤术后并发感染的诊断。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术 颅内感染 脑脊液指标 血清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瘤夹闭术后压监测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实施动脉瘤夹闭术的35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均进行压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支持处理,分析动脉压监测的作用。结果本组的35例患者中,25例压在5-20mmHg之间,生命体征平稳;8例术后压范围在20-40mmHg之间,其中有5例出现脑血管痉挛、3例出现急性脑水肿,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例患者压急剧升高超过40mmHg,经颅脑CT检查显示动脉瘤破裂出血,经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3d死亡。结论对动脉瘤术后患者续监测压,并根据症状变化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为病情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颅内压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感染是神经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般情况下,由于血.脑脊液屏障的存在,感染的发生机会并不高,但由于外伤、手术等情况导致脑部保护环境破坏时,感染的概率就会增加。一旦感染,患者往往以病情危重、发展较快、治疗时间长和预后差等为主要表现,并且病死率在10%~15%,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时诊断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颅内感染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外引流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血肿清除术后继发对侧血肿的发生时间,形成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我们自1989年9月~2001年8月收集共9例,行血肿清除术.结果9例第一次手术回病房后,昏迷4例,手术对侧瞳孔逐渐增大24h再次CT复查,发现对侧血肿.另5例在第一次手术后48h复查CT,均提示手术对侧血肿,血肿量在30-80ml,其中5例为脑挫裂伤伴硬脑膜下血肿,中线结构移位明显,2例为颞枕部硬膜外血肿,2例为颞叶脑血肿.硬膜外血肿2例和颞叶脑血肿2例手术治疗,预后良好.5例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立即行手术治疗,清除血肿,4例血肿清除后脑搏动较弱,5例均行硬膜减张缝合并去骨瓣.手术后死亡3例,2例手术后有偏瘫.结论一侧外伤性血肿在手术后继发血肿的发生率为0.8%~2.2%,多发生在48~72h之内[1].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急性压增高引起的血管自主调节丧失,血管床扩张淤血,脑血管内外压力差增大可能也是重要因素[2].并且常在脑挫裂伤的基础上继发出血,亦可因过度换气,使用脱水降压剂及去骨瓣减压不当使压骤降有关.

  • 标签: 急性颅内血肿 清除术 继发对侧颅内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