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疾病,目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也由老年人和儿童向年轻人扩展。杭州铁路医院黄继宗主任医师用淋巴引流的方法,为不少患者解除了痛苦。支气管哮喘是与自身免疫有关,对各种刺激反应性增高,引起广泛气道狭窄的疾病。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发于春秋季节,严重者一年四季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引流治疗 淋巴液 淋巴细胞增殖 常见疾病 气道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及噪声复合因素对大鼠听力及内耳淋巴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失重+噪声组)12只,对照组10只。分别于暴露前、暴露后2周、4周、8周检测其双耳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进行内耳MRI扫描,通过专用软件对内耳淋巴容积进行计算。结果1.实验组动物ABR阈值在暴露4周时开始与实验前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且8周时ABR阈值与实验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2.实验组动物双耳内耳淋巴容积在暴露2周时与暴露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4周时与暴露前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8周时与暴露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动物淋巴容积在实验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可造成SD大鼠听觉电生理的损伤,且会导致大鼠内耳淋巴容积增大。

  • 标签: 模拟失重 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内耳淋巴液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品注射导致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术后淋巴漏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01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毒品注射导致的腹股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术后淋巴漏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3─46岁,平均32岁。毒品注射导致腹股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急诊手术34例,淋巴漏9例,择期手术22例,淋巴漏3例。切口逐层缝合,术后均采用半管引流,抗感染及加强营养治疗综合治疗。结果术后共发生淋巴漏12例,经处理后术口均延期愈合,经随访,无再感染及渗出。结论术中操作精细、避免横向切口、减少损伤淋巴结、避免使用电刀,术中切开部位使用缝扎及逐层缝合,术后引流充分、抗感染、加强营养及减少负重活动。

  • 标签: 毒品 股动脉 假性动脉瘤 淋巴液漏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漏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科120例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漏4例,采用泡沫敷料覆盖、纱布压迫、弹力绷带固定的方法。结果4例淋巴漏均治愈,跟踪随访6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漏,采用泡沫敷料覆盖、纱条压迫、网状弹力绷带固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 淋巴液漏 泡沫敷料 弹力绷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在 PICC术后淋巴渗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抽取本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期间 2例 PICC术后淋巴渗漏患者,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各 1人。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利用透明敷料覆盖甲组患者穿刺部位,利用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覆盖乙组患者穿刺部位,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乙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在 PICC术后淋巴渗漏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的并发症出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PICC 淋巴液渗漏 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在肿瘤患者经MST(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后出现淋巴渗漏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MST行PICC置管后发生淋巴渗漏的50 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穿刺口给予藻酸盐敷料覆盖,对照组仅给予传统无菌纱块处理,均贴3M透明敷料,上面常规无菌纱块对折两次弹力绷带缠绕加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消退时间,住院期间导管维护费用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改良组较传统组降低了淋巴渗漏消退时间,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适用临床,解决临床护理疑难问题。

  • 标签:   藻酸盐敷料 肿瘤患者   塞丁格技术 淋巴液渗漏
  • 简介: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和哮喘豚鼠淋巴、血液中T细胞亚群及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IL)4、IL-10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建立RSV感染及哮喘豚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4、干扰素γ、IL-10水平,并与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RSV感染组及哮喘组豚鼠淋巴中CD3+、CD4+、IL-4、转化型生长因子(TGF)β1水平[(48.3±7.1)%、(43.3±6.2)%,(34.3±5.7)%、(25.5±4.2)%,(71.2±18.1)ng/L、(63.2±11.2)ng/L]及血浆中水平[(40.7±6.1)%、(38.2±6.0)%,(30.5±4.8)%、(23.8±3.9)%,(65.3±12.1)ng/L、(58.8±10.2)ng/L]均较对照组、治疗组淋巴[(24.3±4.0)%、(29.6±5.6)%,(14.0±2.7)%、(17.6±3.1)%,(42.0±6.4)ng/L、(39.9±6.1)ng/L]和血浆中[(20.8±3.7)%、(25.6±4.1)%,(12.1±2.1)%、(15.8±2.9)%,(35.6±5.5)ng/L、(36.2±5.6)ng/L]明显升高(P<0.05),而干扰素γ水平较对照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淋巴中IL-4水平均高于血浆中IL-4水平(均P<0.05).结论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具有与哮喘相似的免疫学机制,对RSV感染喘息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以后哮喘的发生率.

  • 标签: 哮喘 呼吸道合胞病毒 细胞因子类
  • 简介:目的探讨豚鼠淋巴管和淋巴囊的表面超微结构特点。方法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豚鼠淋巴管和淋巴囊的表面超微结构。结果淋巴管的管腔面光滑、平整,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少且短。细胞间隐窝小而少。淋巴囊近端部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明显增多、变长,细胞间隐窝明显.偶尔可见细胞顶部的胞饮小泡。淋巴囊的中间部腔面上皮突起,复合折叠形成褶皱,细胞间隐窝多而大,突向囊腔的细胞多,囊腔充满细胞和细胞碎片。根据电子密度上皮细胞可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两型,其中暗细胞较多,两型细胞表面均有大量长的微绒毛。细胞顶部可见到较多的胞饮小泡。淋巴囊远端部的结构与淋巴管近似,腔面光滑,上皮褶皱小,无细胞间隐窝,上皮细胞以亮细胞为主,表面微绒毛少而短,几乎没有胞饮小泡。结论淋巴管及淋巴囊各部分的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各有特点,这种结构特点可能与其在内淋巴代谢中的不同作用有关。

  • 标签: 内淋巴管 内淋巴囊 扫描电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分析2001-2009年之间经手术证实的10例眼眶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10例患者中1例为霍奇金氏病,病变位于右眼眶肌锥间隙。9例为非霍奇金氏病(1例双眼发病,单侧发病8例)。在10例患者中,局限型7例,病变均局限在眼球周围;弥漫型3例,在肌锥内外间隙弥漫软组织阴影。结论淋巴瘤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即包绕眼球生长,眼环无增厚或凹陷,是提示该病的重要线索。最终的确诊还应做病检。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2015年1月—2021年6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消化镜中心诊治的6例大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观察,结果显示:男2例、女4例,年龄62~87岁,病变位于直肠3例、横结肠1例、乙状结肠1例、乙状结肠+直肠1例,息肉病型1例、炎症型2例、黏膜下隆起型3例,表面呈“树枝样外观”5例;2例行内镜下切除、1例行外科手术联合化疗、1例行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2例因个人原因选择随访,1例失访,其余5例随访21~73个月均预后良好,镜及影像学复查均未见复发。提示对肠镜检查中发现位于左半结肠的黏膜下隆起型病灶,表面呈“树枝样外观”时,应考虑到大肠MALT淋巴瘤的可能性,在早期诊断的前提下,镜下切除治疗有成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潜力。

  • 标签: 肠肿瘤 大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内镜诊治 树枝样外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纵膈淋巴瘤的CT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纵膈淋巴瘤患者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全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经病理证实,20例患者均为纵膈淋巴瘤;而CT检查出纵膈淋巴瘤18例,检出率为90.0%(18/20),1例高度怀疑,1例漏诊。20例患者病理为霍奇金病15例、非霍奇金病5例(2例为大细胞淋巴瘤、3例为淋巴母细胞瘤)。结论纵膈淋巴瘤采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清晰的显示肿瘤侵及范围以及解剖细节,且有利于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定性诊断。

  • 标签: 纵膈内淋巴瘤 CT诊断 鉴别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囊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 2011 年 6 月 ~2016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5 例淋巴囊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由 CT 检查、 MRI 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淋巴囊肿瘤组织位于颞骨岩部和桥小脑角,周围骨质呈虫蚀状破坏,并侵及颈静脉球,累及面神经管及外耳道骨壁。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淋巴囊肿瘤细胞结构呈乳头状囊状,覆有单层立方 - 柱状上皮,间质中血管丰富。免疫表型阳性: CK 、 CK5/6 、 EMA ,其中 GFAP 阳性和 CK5/6 及 CD56 阳性各 2 例;阴性: TG 、 S-100 以及 NSE 。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对内淋巴囊肿瘤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进行准确的分析,进而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的重要的参考,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内淋巴囊肿瘤 病理特点 影像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原发淋巴瘤的MRI特点,旨在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原发淋巴瘤MRI表现,总结病灶的MRI影像学特点。结果11例中8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共14个病灶,病灶靠近中线区或脑表面,其中多发病灶侵及额顶叶白质、胼胝体及基底节区;T1WI呈低或等信号9例,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10例,1例出现坏死及出血,7例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2例出现经度水肿,2例明显水肿;增强扫描呈显著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环状强化2例,1例为斑片状强化。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瘤多位于大脑深部,明显强化,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由于其影像表现复杂多样且发病率低,因此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对其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淋巴瘤 脑内 MRI
  • 简介:摘要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是一种以上肢水肿、疼痛、沉重感、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术后常见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病病机为脏腑气机不畅、瘀血阻遏、阳虚水泛、余毒蕴结,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同时本病患者仍内存癌毒。本病的治疗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重视治疗乳腺癌原发病基础上,运用化瘀行水、温阳化水、调畅脏腑气机、清热解毒四法,可获良效。

  • 标签: 乳腺癌淋巴水肿 中医内治法 脏腑辨证 癌毒 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