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及噪声复合因素对大鼠听力及内耳淋巴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失重+噪声组)12只,对照组10只。分别于暴露前、暴露后2周、4周、8周检测其双耳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进行内耳MRI扫描,通过专用软件对内耳淋巴容积进行计算。结果1.实验组动物ABR阈值在暴露4周时开始与实验前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且8周时ABR阈值与实验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2.实验组动物双耳内耳淋巴容积在暴露2周时与暴露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4周时与暴露前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8周时与暴露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动物淋巴容积在实验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可造成SD大鼠听觉电生理的损伤,且会导致大鼠内耳淋巴容积增大。

  • 标签: 模拟失重 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内耳淋巴液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漏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科120例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漏4例,采用泡沫敷料覆盖、纱布压迫、弹力绷带固定的方法。结果4例淋巴漏均治愈,跟踪随访6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漏,采用泡沫敷料覆盖、纱条压迫、网状弹力绷带固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 淋巴液漏 泡沫敷料 弹力绷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daVinciSi外科手术系统是21世纪微创外科诊疗技术的重大进展之一,高清、立体和微观放大的视野,精确、灵巧和严密的操作模式是其典型的特征,相对腔镜,其可以在微小切口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操作,到达狭窄手术部位,安全、有效的完成各类手术。

  • 标签: DA Vinci Si外科手术系统 乳腺癌 内乳淋巴结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疏血通注射对动静脉瘘维护的疗效,评价其维护动静脉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使用动静脉瘘作为血管通路1年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透及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6ml+0.9%氯化钠注射100ml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用1周为1个疗程,每3个月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不采用其他任何抗凝剂(除透析时常规使用肝素外),共同观察5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性指标(瘘的血流量、彩超检测血管内径、血栓形成率等)和安全性指标(出血、过敏反应、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结果]1第1~5年,治疗组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第3~5年,治疗组瘘口内径、动脉端穿刺处血管内径及静脉端穿刺处血管内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ALT、AST、出血、过敏反应、凝血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可预防和减少动静脉瘘血栓形成,同时防止瘘血管纤维化和穿刺处的瘢痕形成,使瘘血管保持弹性,降低狭窄的发生率,有效维持动静脉瘘的正常功能;长期间歇性使用疏血通注射维护动静脉瘘是安全的。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 动静脉内瘘 慢性肾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眼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4例眼部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结果:肿瘤细胞为分化良好的小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B细胞表面抗原和bcl—2多弥漫(+),T细胞表面抗原(-)。CD10、cyclinD1(-),2例CD5(+)。Ki67较低。结论:MALT淋巴瘤是眼部最常见的淋巴瘤,眼眶发病占首位,其次是眼喻、泪腺、结膜。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不具有特异性,与良性反应性增生等鉴别比较困难。通常需通过光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鉴别。恶性度不高,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镜(EUS)在诊断直肠癌及其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纳人经结肠镜和临床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59例,均行EUS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以临床病理为“金标准”,EUS诊断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为84.75%,1\期、T2期、T3期、T4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78%、83.33%、92.31%、66.67%,与临床病理病理T分期一致性较好(k=0.544);EUS诊断准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77.97%,队期、味期、N2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17%、81.48%、62.50%,与临床病理1^分期一致性较差(1<=0.305)。结论EUS评估肿瘤浸润深度的准确性较髙,且能够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髙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超声内镜 术前分期 浸润深度
  • 简介:目的:探索淋巴水肿过程中皮肤微淋巴管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9月,对37例淋巴水肿患者(原发性淋巴水肿26例,继发性淋巴水肿11例)行皮肤活检术,切取足背或上臂内侧全层皮肤,以正常人皮肤标本作为对照组(n=7),免疫荧光染色标记淋巴管内皮标志物Podoplanin,平滑肌标志物α-SMA,计算每位患者α-SMA+淋巴管%(α-SMA+淋巴管数/淋巴管总数)、淋巴管密度、管腔面积,并与对照组比较。吲哚菁绿淋巴造影(ICGlymphography)检查淋巴管功能。结果淋巴水肿患者皮肤微淋巴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化”改变。原发性、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组α-SMA+淋巴管%分别为47.5%、73.2%(中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5%),P〈0.01;两实验组管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实验组淋巴管密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于健肢淋巴管的影像学表现,淋巴水肿肢体均呈现出真皮反流的荧光影像。结论皮肤微淋巴管“肌化”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肢体淋巴水肿的重要病理改变,并参与疾病的演变。

  • 标签: 淋巴水肿 毛细淋巴管 平滑肌细胞 肌化
  • 简介:胍胶压裂返排具有高黏度、难固分离的特征。强化该类废液的固分离效果是开展深度处理的前提,去除废液中泥砂、岩屑、胍胶残渣等颗粒物,可确保处理后水水质达到再利用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影响该类废液固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废液黏度、颗粒物密度、粒径及混凝效果,并就延时混凝技术强化固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延时混凝形成的絮体粒径较常规絮凝物增加0.7~1.8mm,絮凝物沉淀速率由常规的18mm/s增加至25mm/s,该试验研究为胍胶压裂返排处理设备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 标签: 胍胶压裂返排液 废水处理 固液分离
  • 简介: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益生菌有防癌作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用一种基因突变导致易患白血病和淋巴癌的老鼠做实验,把它们分成两组,让第一组只接受抗炎症的"好"细菌,而第二组既接受"好"细菌也接受导致炎症的"坏"细菌。通常情况下,"好""坏"细菌在消化道中并存。研究人员发现,第一组老鼠出现淋巴癌的速度比第二组慢一半,寿命比第二组长4倍,DNA受到的损坏以及炎症比第二组少。

  • 标签: 淋巴癌 洛杉矶分校 防癌作用 基因突变 DNA 速度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显像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腹部影像分型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在直接淋巴造影术后胸腹部MSCT联合扫描。结果经MSTCT淋巴管成像图片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病变肠管和肠管以外病变,其中有8例为肠管扩张,有8例为肠壁增厚,有4例为胸腔积液,有6例腹腔积液,有2例为心包积液,有8例为肠系膜水肿包纵隔淋巴反流,有5例为肠系膜结节,有1为腹腔淋巴管瘤,有5例肠淋巴干反流,有8例腰淋巴肝反流。结论MSTCT淋巴管成像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准确的诊断出患者肠管中的病变组织位置。

  • 标签: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部影像 淋巴显像
  • 简介: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瘤与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不同表现,为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颈部淋巴结肿大(浅表)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结果将淋巴瘤患者102例作为淋巴瘤组,将反应性淋巴结肿大患者66例作为反应性组,对比分析2组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反应性组大多为低回声、圆形或椭圆形,L/S〉2;淋巴瘤组则大多表现为极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串珠状(或融合不规则状)、L/S〈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组淋巴结边界清,淋巴门多存在,主要见淋巴门型血流;淋巴瘤组患者肿大的淋巴结边界大多较整齐,淋巴门不可见,主要见边缘型血流。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鉴别颈部淋巴瘤和反应性淋巴结肿大。

  • 标签: 颈部淋巴瘤 反应性淋巴结肿大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噬血细胞淋巴组织增生症是一组较为罕见的疾病,它在儿童中发病远高于成人。本研究为了解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状态,明确在HLH发生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及活化情况及其在诊断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9例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面标记和T细胞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以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LH患者CD4+T细胞明显下降,CD8+T细胞明显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NK细胞明显减低。结论HLH患者CD8+T细胞异常升高,CD4+T细胞增生程度减低,NK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反应失控在HLH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了解HLH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