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医疗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了风险。本文分析了护理不良事件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人员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呼吸内科是专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医疗领域,而护理在这个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案的复杂性,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50例患者精神疾病的住院患者作为了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划分为了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的是防跌护理方法,针对患者跌倒发生的几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实验组跌倒发生几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一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科住院患者 跌倒不良事件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骨科护理中遇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及发生原因,以总结出防护措施来避免或减少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方法 对2013年至2020年上报的25例骨科护理中遇到的不良事件,并根据其症状特点及其护理进行分类。结果 2020全年中骨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下降明显,且发生严重程度也下降明显。结论 医院应加强培训医护人员,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医护水平以从根本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1]。

  • 标签: 骨科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构建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文化体系,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建立全员参与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成立医院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小组、建立高危风险评估体系及信息评估平台、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及案例分享信息平台、制订全面风险控制流程,比较应用全面风险管理策略前后的效果。结果:应用全面风险管理策略后,全员参与不良事件管理积极性提高,主动评估上报高危风险事件例数增加,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面风险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文件资料82例,分类统计各科室不良事件数据,以及按照事件等级、事件类型进行分类,并计算出所占比例,以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数据信息参考。结果 在科室上报方面,非手术科室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最高,占比为58.54%,依次是手术科室(19.51%)与辅助科室(14.63%);在事件等级方面,Ⅳ级事件发生最多,占比为57.32%,然后是Ⅲ级事件,占比为42.68%,Ⅰ级事件没有发生;在事件类型方面,错误事件发生了37例,占比为45.12%;在发生原因方面,诊疗不良事件共计发生了31例,占比为37.81%,临床管理总计35例,占比为42.68%。结论 82例不良事件经过以上分析后,确定了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与原因,以便于进行医疗管理的改进与完善,以此来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最小程度。

  • 标签: 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 不良后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消毒供应室既往存在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在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25名护理人员,分析实施细节管理法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环境管理、物品摆放、无菌区/污染区管控评分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对消毒供应室既往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总结,提出给予细节管理法进行干预,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细节管理法 护理不良事件 消毒供应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有效的管理对策。方法 收集本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文件资料82例,分类统计各科室不良事件数据,以及按照事件等级、事件类型进行分类,并计算出所占比例,以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数据信息参考。结果 在科室上报方面,非手术科室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最高,占比为58.54%,依次是手术科室(19.51%)与辅助科室(14.63%);在事件等级方面,Ⅳ级事件发生最多,占比为57.32%,然后是Ⅲ级事件,占比为42.68%,Ⅰ级事件没有发生;在事件类型方面,错误事件发生了37例,占比为45.12%;在发生原因方面,诊疗不良事件共计发生了31例,占比为37.81%,临床管理总计35例,占比为42.68%。结论 82例不良事件经过以上分析后,确定了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与原因,以便于进行医疗管理的改进与完善,以此来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最小程度。

  • 标签: 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 不良后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提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录入的老年内科患者240例开展分析研究,分组方式:对照组(未发生不良事件)150例,实验组(已发生不良事件)90例,两组参与调查患者的护理周期均为60天,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不良事件、护理的危险因素等。结果: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主要方面,比如:巡视工作不到位、护理人员的资质尚浅、护理评估不精确以及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不充足等。结论:医院需要针对资历尚浅的护士人员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机会,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提升其护理操作能力;护理人员需要增加对患者病房巡视的次数,实施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进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现并解决不良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内科护理 老年患者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为改进后续老年内科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老年内科患者,人数共计76人,本次实验在2019年8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本次实验分组依据为所选患者是否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50例患者均未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实验组26例患者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对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导致老年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在26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中,出现针刺伤、错误用药、非计划性拔管、烫伤、压疮、静脉炎、输液渗透、跌倒的人数分别为2人、2人、1人、1人、2人、2人、7人、9人,占比分别为7.69%、7.69%、3.85%、3.85%、7.69%、7.69%、26.92%、34.62%;细致深入的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在护理人员工作年限、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护患沟通水平、患者依从性、护理规章制度、护理评价体系、巡视频率、排班原则等方面均有着较为突出的差异,(P<0.05)。结论:组织管理、护理人员、患者自身等方面的因素均对老年内科护理质量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加以注意,并采取措施加以干预,以此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

  • 标签: 老年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师参与患者药学指导中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20例服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以参照组和研究组区分,每组60例,对比两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用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用药依从性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由中药师开展对患者的药学指导,对于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积极影响,患者在专业、精准的药学服务下其用药依从性也得到明显提升,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大有裨益。

  • 标签: 中药师 药学指导 不良事件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老年内科护理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在1678例老年内科患者中,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1例和对照组(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637例,结合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比较其差异性,分析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观察组中,护理宣教不足、护理操作不规范、环境管理不到位、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安全管理不严格、巡视频率<12次/d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5.85%、46.34%、43.60%、39.02%、36.59%、34.15%,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老年内科护理服务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护理宣教、护理操作、环境管理、查对、安全管理、病房巡视等工作对于护理安全的影响,发现其中的危险因素,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老年内科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服务。

  • 标签: 内科 老年患者 护理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痛胃肠镜检查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3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无痛胃肠镜检查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术中和术后24小时内30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包括42例低氧血症、9例心律失常、6例心率波动、18例血压波动。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但是首次接受检查、检查效率超过60分、禁食时长超过三小时、合并高血压和肺部疾病史、 丙泊酚用量超过197毫克是影响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都会导致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因此,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无痛胃肠镜检查 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现状,找出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对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外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数量、时间以及对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一般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护士的层级、学历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53例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管路滑脱45例、药物准备错误35例、漏执行静脉用药口服药32例、无菌操作不规范43例、医嘱转抄错误28例、护患纠纷或投诉30例、执行给药错误24例、护理文件书写或医嘱处理错误20例,且不同层级、不同学历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项管理可降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人员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现状,找出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对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外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数量、时间以及对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一般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护士的层级、学历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53例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管路滑脱45例、药物准备错误35例、漏执行静脉用药口服药32例、无菌操作不规范43例、医嘱转抄错误28例、护患纠纷或投诉30例、执行给药错误24例、护理文件书写或医嘱处理错误20例,且不同层级、不同学历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项管理可降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人员 不良事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标本容器错误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2022年4月各护理单元上报的16例标本容器错误不良事件报告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对上报的标本容器错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调查,发现根本原因为护士缺乏标本采集相关知识、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院信息系统不完善;护理管理不到位等导致;结论:根据不良事件分析的根本原因进行整改,通过多部门的协调合作降低标本容器错误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标本容器错误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在医院临床护理中,不良事件指的就是:在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超出护理计划的事件,对临床治疗与护理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患者治疗与医院的管理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这是医院和患者都不愿意发生的[1]。因为医院的血透室本山就比较特殊,且在其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尤其较大,在临床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近年来,患者的法律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院就要在其临床治疗与护理中能够制定积极地应对措施,从而而有效的控制与规避临床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2]。本文对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血液透析室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比组间患者的不良事件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室患者进行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整改,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不良事件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彩色标识在众多护理不良事件中都有应用,具体包括压疮护理、管路整理、药物相关事件、坠床以及跌倒中均有应用。色彩标识在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中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色彩应用过多的问题,同时没有统一应用标准。在彩色标识应用中有很多形式,有单独应用,有同时使用文字,还有同时使用其他图文,为了进一步总结色彩标识在的护理不良事件预防中的应用,本文以综述形式对其应用寻找循证依据,让色彩标识应用更加科学和严谨。

  • 标签: 色彩标识 护理不良事件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