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大量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大量输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预防性护理,对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大量输血患者预防性护理,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输血前护理干预 不良事件 风险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方法搜集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输注的血液品种、输血有无不良反应、输血数量等。并了解患者的输血史、疾病类型、输血前用药情况、输血疗效评价等方面内容。结果不同血液品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输血不良反应阳性组输血无效率高于阴性组。结论加大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关注力度,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严格控制输血指征,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输血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输血治疗患者90例,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之间,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常规输血的45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少白细胞技术输血的4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输血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2.2%)显著低于参照组(22.3%),2组间相比较,(X2=4.8481,P<0.05)。结论输血治疗患者应用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可将炎性介质的产和疾病的传播显著减少,同时可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研究。

  • 标签: 常规输血 少白细胞技术输血 不良反应 降低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输血前给予预防性药物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输血的148例输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输血前不采用预防性用药,观察组则给予预防性用药,然后对比统计两组输血者在输血时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输血者有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对照组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输血者有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两组输血不良反应率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输血者给予预防性用药对输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预防性用药 不良影响 输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5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输血技术,给予观察组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比研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热、寒战、过敏、血红蛋白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性与抢救有效性,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输血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与常规输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64例输血治疗患者,于2016年11月14日至2018年4月5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给予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治疗,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热、寒战、过敏、尿蛋白)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32例输血治疗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3.13%(1/32)低于对照组数据21.88%(7/32),P<0.05。结论输血治疗过程中采用少白细胞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少白细胞技术输血 常规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及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措施,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的重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用药的合理性、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行政管理干预的方法。结果干预后,不和理用药例数下降,护理操作冲管率达100%,药师干预率100%,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师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督导率为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十四家医疗机构开展培训2次。结论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宽药师为患者和医师及护士的服务内容、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质量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研究组I给予常规输血,研究组Ⅱ给予少白细胞输血。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I出现发热2例,过敏4例,蛋白尿1例;研究组Ⅱ出现发热1例,过敏2例,蛋白尿0例;研究组I不良反应发生率(14.00%)高于研究组Ⅱ(6.00%),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输血指针明确的患者进行少白细胞输血不良反应更少,对于患者的输血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少白细胞输血 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技术,每组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发热患者1例,过敏患者1例,无蛋白尿患者,对照组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分别为3例、3例、1例,输血后的发热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输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常规输血来说,为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输血,观察组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对比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2h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比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0%,远小于对照组的1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提高输血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安全 少白细胞技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 : 探讨减少或避免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控制护理风险。方法:通过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进而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士继续教育等。结果:主要原因是系统原因,沟通不足,任务因素,评估不到位。结论 :提高工作能力 ,合理沟通 ,强化管理,科学评估是预防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医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器械在临床工作越来越普及。医疗器械在给我们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不良事件。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下面就简要概括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原因及预防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种类、发生原因,统计不同职称和不同时段的发生率,探讨如何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对我院截止于2017年年底所上报的所有护理不良事件20起进行资料收集统计,进行最后的分析研究。结果20件护理不良事件中I级16件,Ⅱ级3件,Ⅲ级l件。20件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为管道滑脱(30.00%)、跌倒/坠床(30.00%)、用药错误(15.00%)、手术延期(10.0%)、输液相关事件(5.00%)、其他(5.00%)。此次研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所初级职称护士发生率占比最高,占到全部的65%;而接下来的25%为护师职称。晨、午、夜间占65%,剩余35%发生在正常上班期间。结论我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多数属于I级伤害,分析发现,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类别相对集中,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的预防措施也达到预期效果,切实可行。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指的是在医疗机构护理过程中发生的,诸如窒息、烫伤、跌倒、用药错误等与病人的安全密切相关没有预计到或者不被希望发生的计划之外的事件。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级医务人员越来越重视患者安全问题,并且在医疗卫生系统对医院等级进行评审中已将护理不良事件纳为评审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当前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现状出发,分析如何积极应对护理不良事件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近年来血糖试纸作为一种快速即时监测血糖的工具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文章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年来收到的220例血糖试纸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试纸生产企业应加强产品稳定性研究工作和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血糖试纸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对血糖试纸使用人员的培训与指导。

  • 标签: 血糖试纸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积极分享,减少或避免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主动上报67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及发生时间分布。结果(1)护理不良事件排在前3位的是给药错误、管路问题、静脉输液;(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占80.6%,其中违规操作又是主要原因;(3)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体人群占71%;(4)白班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时段共占57%,尤其是在输液高峰期、交接班时段。结论加强三基基础知识培训;培养护士慎独精神,提高执行力;规范护理流程,加强重点药物管理;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建立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系统,定期召开不良事件分析与分享,有效减少和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 标签: 不良事件 分层培训 质量控制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7年上报的27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报表,总结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ADE的重要原因;老年患者的ADR/ADE发生率高,应慎重用药;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应用要谨慎合理;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要积极上报。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原因 对策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