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今存最早的汉文佛经目录记载了早期汉译佛经用语的特色与演变,但是,它的记载与今存早期佛经译文存在较多的矛盾.本文全面调查22组相关的翻译用语在中的使用情况,详细列举对翻译用语的记载同佛经译文实际用语之间不一致的几种表现,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探讨其产生原因,强调利用相关佛教文献时要注意避免其负面影响.

  • 标签: 汉文佛典 音译 意译 出三藏记集 僧祐 佛经目录
  • 简介:法眼宗是所谓禅宗'五家宗派'之一,其创派祖师被认为是雪峰义存四世法孙清凉文益。然而,法眼宗的宗派意识萌发于何时,文献中非但没有明确答案,'雪峰宗'、'玄沙宗'、'法眼宗'等名称不一的表述方式以及关于各代祖师关系的抵牾记载反而令人疑窦丛生。本文根据灯录等文献,系统梳理五代到宋初整个雪峰禅系每一世代的传法分布,尔后以空间分布演变为线索,探究团分布格局形成的驱动因素。复原从雪峰团到玄沙宗的时空发展历程后可以发现,'雪峰宗'之名的消失与法眼宗的成立是团内部争夺正统进而分化造成的结果。当然,不可忽视的是,政治力量在此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推手角色。

  • 标签: 雪峰僧团 玄沙僧团 法眼宗
  • 简介:清代文化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明显的特点,在这种文化精神浸染和统摄下的山水画家也表现出与历史上其他山水画家所不同的精神面貌。本文通过梳理清代山水画的传承脉络,分析该时期主要山水画家的创作背景及他们的作品,力求描绘出清代的中国文人画在精神领域的蜕变轨迹。

  • 标签: 董其昌 神韵 笔墨 四僧 四王
  • 简介:时下正在不少地方广为传播的所谓《笔记本》及其八盘VCD,是扰乱净土宗正法,误导初机走向歧途的大毒草。由于正法弘扬不够,很多善信男女不能辨别其为魔话、邪说,放弃原来正信,改奉彼法,且人数有扩大之势,若不加以揭露、批判,必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本文试就《笔记本》及其碟片宣示的邪说魔话,略加分析批判,帮助净宗初机,识别其“庐山真面目”。

  • 标签: 墓林僧 《笔记本》 VCD 净土宗 佛教 “五音念佛”
  • 简介:一、懒悟其人懒悟,又名晓悟、奚如,法号照思,晚年自称莽张。俗姓李,河南省潢川人。生于1900年(也有说生于1903年),13岁在潢川远铎庵出家,20岁时在湖北武汉市归元寺受戒,曾隐居江西东林寺,一边修道,一边作画,数年足不出户。后就读于厦门闽南佛学院。1926年由中国佛教会遴选,

  • 标签: 中国现代 和尚 认知 作品 闽南佛学院 河南省
  • 简介:提倡多元文化发展,涉及跨语言交流,需要翻译;涉及跨学科交流,需要文化翻译;涉及跨文化交流,需要跨文化研究。上世纪的很多翻译工作侧重跨语言翻译,但翻译中国故事类型是一项跨学科的工作,而中西学者在各自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术传统中编制中国故事类型,及其产生的理论与方法的对话和争论,则是一种跨文化研究。艾伯华编撰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与围绕它展开的多国学术讨论,正是这种个案。此个案告诉我们,从翻译到跨文化研究并不是一条直路,而是要信息互通、伦理互守、文化互见、学术互动和方法互补。时下大力提倡跨文化研究,解读这个个案,总结前人的经验,有助于缩短从翻译到跨文化研究的距离,促进多元文化的相互了解与共同繁荣。

  • 标签: 中国故事类型 翻译 跨文化研究 钟敬文 艾伯华
  • 简介:嗣法是禅宗内部维系法脉传承的关键程序。正规的嗣法过程记录于《百丈清规》《正法眼藏》等文献,已为人所知。然而,禅宗历史上除了正规嗣法之外,还大量存在着特殊嗣法的现象。现有关于特殊嗣法的讨论多着意于义理方面,而缺少实践层面的分析。《禅林宝传》记载五代北宋时期禅宗中的'崭然绝出者',其中不乏特殊嗣法者。将这些记载进行归类,并与传、灯史、语录及禅师碑铭行状等材料互参,可以揭示禅宗发展初期产生特殊嗣法的社会环境,以及特殊嗣法出现对于嗣法者本人和当时禅宗团的实际意义。

  • 标签: 禅宗 嗣法 五代北宋 《禅林僧宝传》
  • 简介:弘一大师在出家之初,即决定以从事著述为终生职志。具体言之,弘一大师所从事的著述对象,系专志于中国佛学元典的研究阐释,弘阐佛教律学,同时与精修念佛三昧、往生净土相互兼行。大师对弘阐律学的认同,首先体现为对律学元典中佛教戒规条进行

  • 标签: 弘一大师 佛教律学 戒规学 南山律学
  • 简介:人教版高中教材第八节中说:"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有学生问:既然一行能够用科学方法测量子午线,难道他不知道地圆学说吗?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标签: 一行 《中国古代史》 高中教材 科学方法 学生 人教版
  • 简介:在日本中世,以五山寺院为中心的禅僧垄断汉文学,并介入对华外交事务。自宋元以来以两国僧人交往活动(或日直接来华,或中国僧人赴日)为核心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明洪武初仍在继续并得到新的发展。当时,作为京都五山文化代表的绝海中滓亲自渡明,居留时间长达八年,习禅之余,间染汉诗,水平几敌中土。绝海虽称典型,然也浓缩和反映出其时中日文化频繁交往的情形。

  • 标签: 明朝 洪武初年 绝海中滓 五山文化 文化交往
  • 简介:《宗镜录》在清代御敕重印后,有“重刊后跋”,为清代朝臣超海等所撰。今将其具有见病文字,逐段评批如下。

  • 标签: 《宗镜录》 僧超海 佛教 宗教
  • 简介:撒哈咱失里(?-1381)是元末明初来华的印度密教僧人.他元末住于燕京,明初先后居于五台山、南京等地,传教授徒,其弟子智光等人在北京弘扬光大其教,灯焰相续,可知者有五代传承,僧众数百人;他们传教授戒,举办密教法事,其教为各阶层人士一定程度地信奉;在各地建寺造像,设立密教坛场,译经著述.但是,撒哈咱失里G智光系印度密教,主要是为当时的皇室服务,因此其教随皇帝态度和政策而兴衰.明代后期,再难寻觅其教影踪.

  • 标签: 撒哈咱失里 智光 印度密教 元代 明代
  • 简介:今年正值爱国诗敬安大师诞辰160周年,省佛教协会经省委统战部和省宗教事务局批准举办“佛慈祖德茶道祈福”系列活动,由湖南各相关县(市)承办。

  • 标签: 诞辰 大师 诗僧 爱国 湘潭县 纪念
  • 简介:"拉萨辩论"一直是一个历史悬案,其中有许多历史史实和辩论本身的误会。不论如何,摩诃衍是总体失败了。这其中有许多外部的因素,也与摩诃衍本人的禅法诸多不究彻之处有关。本文在梳理历史史实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分析当时的辩论内容,重点凸显当时辩论的具体分歧点及其原因。摩诃衍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他一直依于第一义谛,根据大乘经典的理论来解说禅法。整个辩论质量,排除语言、文化、政治等外部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摩诃衍本人的修行方法和见地。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完全客观地评论双方。今人所能作的,只能是尽量依据现有的资料解析。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误解,消除佛法诤论,促进现代和未来汉藏佛教的交流与理解。

  • 标签: 拉萨僧诤 摩诃衍 第一义谛 汉藏佛教
  • 简介:唐朝与新罗的海上交通发达,为渡唐新罗人提供了交通保障,在唐新罗人为渡唐新罗人提供了各种便利,加之唐朝开放的文化政策及新罗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仰慕、认可,促使新罗留学生与佛纷纷渡唐求学。渡唐新罗留学生与佛苦心求学、巡礼佛法,促进了唐罗文学与佛教的发展,实现了双向文化交流,更为新罗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唐朝 新罗 海路 文化交流
  • 简介:繇人物画体态美艳丰腴的风格被隋唐许多画家所追慕,逐渐成为南朝萧梁以后二百余年的主流审美特征。张(繇)画“面短而艳”的人物造型在南朝齐梁之后逐步取代了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主的以“秀骨清像”为代表的绘画风格,在南朝后期的画坛盛行开来。

  • 标签: 《美文》 隋唐 藏书票 绘画风格 审美特征 人物造型
  • 简介:今年是我国近代高僧、文艺先驱、教育家、律学宗师弘一大师(以下简称大师)诞辰130周年。虽然大师已经离开我们68年,但他那清瘦而坚定的身影、矍铄而亲切的目光仍然深深印刻在很多人心中;他的大志高行、善言法语依然启发和教导着众多正信佛子。大师光辉崇高的六十三载生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

  • 标签: 弘一大师 诞辰 纪念 教育家 高僧 宗师
  • 简介:脚下的凤凰岭深处,古老的龙泉寺已经屹立了千年。穿行在古老寺院之中,香客、游人可以接触到许多文物古迹,比如已有1000多年寿命仍然生机勃勃的古银杏树,以及北京最古老的拱形石桥——金龙桥。但除了丰富的历史传承之外,这座寺庙还隐藏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古墙之内还建有一个设施完善的动画工作室、机器人实验室和专业录音间。龙泉寺殊胜的不仅仅来自于它悠久的历史,更折射于寺院僧侣们和志愿者们发心对未来的承诺。

  • 标签: 龙泉 弘扬佛法 凤凰岭 历史传承 佛教寺院 佛教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