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第一次读这首《游龙泉寺》,是在康熙版《永昌府志》卷二十五“艺文”的“五言律诗”中,作者是明代曾经在永昌有过短暂游历的僧人普荷。

  • 标签: 绘画艺术 艺术评论 艺术欣赏 诗画
  • 简介:祐《经呗导师集》之“经呗集”,反映了六朝时期中土佛教音乐由草创至发展的过程。早期制呗的歌辞皆翻译佛经中现成的偈颂,与之配合的音乐则可能是经由西域传来的印度佛教音乐。永明年间,文宣王萧子良等人用汉语诗体写成的赞颂,极可能吸收了世俗音乐的内容,从而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音乐及文学发展的新纪元。

  • 标签: 经呗导师集 梵呗 六朝佛教音乐及文学
  • 简介:林散之先生学书画,于历代大家,多所研习,尤对清初四高僧朱耷、石涛、髡残、弘仁等佛门书画大师的遗墨,珍如至宝,朝夕研摩,似有特殊的情缘;他与当代一些著名的诗、画、书,也经常切磋艺事,以文结缘,交情颇深。园霖和尚为林老画肖像,赵朴初居士为之题跋,元辙法师为之写赞曰:“三绝蜚声,希音独唱。”年逾古稀的园霖和尚,法号大雄山人,自幼在山西五台山受戒出家,如今是江苏省佛教协会理事、南京市江浦县

  • 标签: 画僧 林散之 弘仁 懒悟 江苏省佛教协会 朱耷
  • 简介:蒋莲名瑞麒,初字莲荪,后改莲,号莲道人、古宁越莲道人、鹿田老农、赤松山民、卅六洞天樵者、佛图、佛图咒钵生等等。金华人。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卒于民国32年(1943)。生前曾任金华第七中学(即金一中前身)图画教师多年;为造福桑梓,主办过贫民习艺所;还首创了金华电灯公司(一说电气公司)。

  • 标签: 道人 书画家 华人 贫民 电灯
  • 简介:西藏史籍关于"吐蕃诤"的记载,其主干部分大多数来源于《拔协》,包括论辩的过程、"诤"的结果以及摩诃衍禅法的内容等,由此造成了众多史书在这一事件上的单一化视阈。去除《拔协》在"吐蕃诤"研究中独一权威地位且研究视域多元化之后,就可以发现:首先,"吐蕃诤"中并不存在一个正面的交锋过程,所有佛学问题的讨论都是以书面文字的方式展开的,持续时间为三年左右。其次,讨论的结果是禅宗在吐蕃"停废"之议的取消,虽然禅宗在吐蕃发展的黄金期结束,但禅宗系弟子在吐蕃依然活跃。再次,就摩诃衍的禅法而言,也不存在"无分别说"破坏善法的存在基础问题,"无分别说"是在胜义的层面阐释的。

  • 标签: 吐蕃僧诤 拔协 禅宗 无分别
  • 简介:日俄战争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积极扩张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影响力。日希望享有同西方传教士一样的传教权,向中国传输佛教。中国则对日在华传教权采取了谨慎强硬的态度,运用国际法,坚持认为根据条约规定,日不享有在华传教权。中日两国在光绪三十年(1904)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之间就传教事,特别是日有无在华传教权的条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直到清帝退位(1912)日本也没有取得在华传教权。

  • 标签: 传教权 教案 一体均沾
  • 简介:“着”的产生是近代汉语语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在“着”的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特点,中古佛教译经中“着”后面常接处所名词,述补结构“V+着”中的动词是表示物体在空间的运动(包括位移和停止)的;“V+着”后面出现的必须是处所名词。“着”语义的改变,造成句法关系的改变,从而推动“着”的语法化过程。

  • 标签: 中古佛教译经 “着” 语法化 语法特征 “zhe”
  • 简介:宋初九因为传世资料较少以致身后生平事迹疑点重重,他们生活的具体年代今天学者都难以确定,王传龙《"九"生卒年限及群体形成考》在讨论九的群体形成原因之外,首次对九的生卒年区间作了大致的推定。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对怀古的生年和惟凤的卒年作了订补,对其他部分僧人的住世时间或是行迹也尽可能地在琐细的材料中寻绎出线索,予以考辨,以便学界对九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九僧 生卒年限 订补
  • 简介:释大休是清末民初的高僧,他不仅精于佛学、书法、篆刻、诗词,同时也是著名的古琴家。与大休有过交游的人很多,其中也有不少琴人的身影。而大休一生中的两个知己,均为善琴之人,一为周庆云,一为周冠九。从大休学琴的弟子有徐元白、徐文镜、吴其劝、方镇华、汪建侯、吴兆奇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浙江古琴名家徐元白,对近代以后浙江琴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笔者认为近世将徐元白归为浙派或“新浙派”代表人物,似为不妥。

  • 标签: 释大休 古琴 徐元白 传承
  • 简介: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此诗以作者独自泛舟(短蓬)出游,至古树荫下,系舟登岸作为起笔,一开始便以插叙手法,透露出闲散无事,怡然自得的情致。'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接着写他舍舟登岸,漫步前行的情态。此时,明

  • 标签: 桥东 天容 阴中 杨柳风 江南春 《六一诗话》
  • 简介:唐《寂照和上碑》,唐会昌元年(八四一)刻。原在今陕西咸阳秦都区马泉镇魏店村路旁。明王献移城中。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移咸阳博物馆。碑首与碑身整石雕成,通高近两米,宽零点六一至零点七四米。碑额阴刻篆书“唐故安国寺照和上碑”九字。碑身高一点三五米。楷书二十九行,满行五十二字,实有一千四百五十二字。碑文记述了寂照的身世、悟性、

  • 标签: 晚唐 欣赏 六十年代 秦都区 博物馆 咸阳
  • 简介:太虚大师生平简介太虚大师是中国现代佛教史上著名的佛教思想家、理论家,又是革新佛教的创造者,他的一生是在极其艰难的岁月里度过的,但他所做出的成绩却是巨大的。他积极倡导的“人生佛教”理念直接影响了中国当代佛教的发展方向。这一佛教思想,也就是后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1982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二次全体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现在的中国佛教协会章程中,就是以“人间佛教”的思想为指导方针,中国佛教界的各项工作,各个寺院、各个佛学院都是根据这个思想来开展工作的。

  • 标签: 佛教思想 太虚大师 中国佛教协会 “人间佛教” 中国现代 生平简介
  • 简介:、跛道在《红楼梦》中是一对不起眼的人物。本文通过对其在小说前80回中出场及其活动的分析,发现在作者笔下他们是有各自分工的——癞度女子,跛道度男子,“石头”(通灵宝玉)只与癞发生关系,是小说的一大章法;从而考证“佚稿”中贾宝玉最终出家是由跛道引度,而送“石头”归青埂峰的是癞

  • 标签: 《红楼梦》 癞僧 跛道 度脱
  • 简介:本论文主要探讨,于阒国国王尉迟乌波(李圣天)在位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主要社会活动及其在各方面的重大贡献等问题。

  • 标签: 李圣天 社会活动 于阗国 尉迟僧乌波
  • 简介:摘要明清交接之际,中国涌现了许多遗民画家,其中最有名望的就是八大山人、石涛、石谿、弘仁这4位遁迹空门的画家。他们不畏强权,维护正义,热爱自己的国家,因此他们愤世嫉俗,脱离尘世的纷扰,在灵山秀水的陶冶下创作了许多至今为人称道的佳作,至今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增光添彩。

  • 标签: 清代&ldquo 四僧&rdquo 中国传统美术教育
  • 简介:圆悟克勤是中国禅宗极其重要的一位高僧,他虽为蜀,却在川外获得极大名声。克勤在川外弘法期间,不仅培养众多佛教龙象人物,自己也受到皇帝宰辅等权贵的恩宠,并几次受到敕住的荣誉。对他来说,川外的弘法经历是其人生的辉煌阶段,对他这一阶段行实的了解也是研究圆悟克勤的重要部分。

  • 标签: 圆悟克勤 川外 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