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释智圆晚年与西湖为伴,创作了大量以西湖、孤山及酬唱赠答为题材的西湖诗,内容十分丰富。释智圆采取自注诗歌的方式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有着融合儒、佛和倡导诗教的个性,同时也有宋诗"以议论为诗"的共性。虽然释智圆算不上宋代一流的诗人,其主要成就亦不在诗歌,但从西湖诗的发展来看,正是以释智圆为代表的居住于西湖之畔的这一批宋初诗人,开启了西湖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研究西湖诗词,既可以清晰地了解西湖文化的发展历史,又可以为推介西湖人文景观、恢复历史原貌提供历史坐标,也可以为进一步扩大西湖的社会传播效应提供艺术媒介。

  • 标签: 释智圆 西湖诗 孤山
  • 简介:寺院道观中豢养着大批演奏音乐的僧人道士,老百姓把这些穿袈裟的人都笼而统之地称为“和尚”,但按照传统制度,他们属于供养庙的下层僧侣阶层,而不是供养佛的上层僧侣。依附寺院、以技艺维生的下层僧侣与知识僧侣分属两种性质的社会阶层,这是宗教戒律中和尚不事俗务与音乐活动的历史制度。杨荫浏与查阜西把北京智化寺演奏音乐的僧侣称为“艺”,而不称和尚,是深谙传统、颇有道理的用语。

  • 标签: 冀中民间乐社 寺院制度 艺僧
  • 简介:佛教传入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外来宗教如何在中国传统思想支配下为民众所接受。作为佛教艺术也不例外,出现了许多与儒教和道教思想相融合的题材,或者纯粹中国式的题材。从最新调查的材料“伴虎行脚图”入手,对其形成和演变以及与“玄奘取经图”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对研究佛教艺术的中国化、世俗化有其重要意义。

  • 标签: 伴虎行脚僧图 玄奘 开封繁塔
  • 简介:一湘潭县石潭镇,自古繁华,唐代以前一直为县城所在地,今有“古城村”以志之。涟水自西而来,穿镇而过,向东汇入湘江。乌石峰凌空耸翠,镇内丘陵如黛,良田千亩,乃一风水勃郁之地。然千百年来,此地民风粗朴,生计艰辛,强梁匪患不少,而俊杰菁华难生。

  • 标签: 八指头陀 诗僧 唐代以前 湘潭县 古城村
  • 简介:《全宋诗》中收入了大量的僧人及其诗歌作品,无论从诗僧人数还是诗歌数量上都超过了前代。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详寅的宋研究资料和线索,是了解宋代诗状况,研究宋代诗、诗歌以及整个宋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总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疏漏和失误,如漏收、误收、重出等。笔者在进行《全宋诗》诗补正工作中,就所发现的《全宋诗》所收诗的错误、疏漏之处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大致分为七类,探讨其致误的原因,以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借监。

  • 标签: 《全宋诗》 僧诗 错误 重出 漏收
  • 简介:在插上资本的翅膀后,有着工业互联网领域“扫地”美誉的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信息),从埋头做事跨向了赛道中央,“成为中国工业4.0时代大背景下的弄潮儿”。3月7日.该公司成为国内首家挂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开创了继自主研发并发布国内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Xrea、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现场考察后的第三个“第一”。

  • 标签: 互联网平台 中国工业 信息技术 自主研发 领导人 国内
  • 简介:皎然俗姓谢,字清昼,"皎然"为他的法名,吴兴(今湖州)人,中唐著名诗人,康乐侯谢灵运十世孙。皎然的生卒年月见于史载,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前后,约卒于唐德宗贞元九年至十四年间(793年~798年),享年近80岁。皎然的著述很多,现存《杼山集》十卷、《诗式》五卷、《诗议》一卷、集外诗若干。皎然的文集是由皇帝下命令而编定的,由此可知皎然在当时曾声名显赫。皎然生于湖州,卒于湖州,大部分诗作又写湖州。

  • 标签: 皎然 湖州 诗僧 生卒年月 《诗式》 谢灵运
  • 简介:内容提要:从公元2世纪后半期开始,汉译般若类经典开始系统出现,这是世界现存最早版本的大乘典籍之一,对于研究初期大乘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以往我们对般若思想的理解,比较强调“空”,而忽视了般若是诸佛之母,众生通过般若波罗蜜成佛,诸佛通过般若波罗蜜照明五蕴,普度众生等诸多含义。般若波罗蜜信仰在初期大乘中具有核心地位,是佛法的根本;而普通信众则通过般若信仰来度一切苦厄,乃至赖此成佛。而此时传统上认为般若思想核心概念,中观、缘起、假有,乃至于“空”等观念在早期般若类经典中,并不具有最重要地位。对般若思想的再认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大乘佛教兴起,以及魏晋时期中国佛教思想的根本取向,纠正以往佛学研究的偏差。

  • 标签: 般若道 行经 本无
  • 简介:《王虔管见兼及萧子良的本义》一文,相当多的篇幅是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也质疑《永明书学研究》而提出了两个新观点。其一,《法书要录》所收王虔《论书》是“《答竞陵王子良书》、《答王虔书》和《再答竞陵王子良书》的合卷”,《论书》第三节即“钟公”等4条,为王虔《再答竞陵王子良书》,这个结论没有任何证据,也与现存文献史料不符。其二,“萧子良《答王虔书》充分肯定了大王‘一代所宗’的地位”,这个结论是曲解原文,贬低了萧子良书法批评的历史意义。

  • 标签: 研究成果 书学研究 文献史料 历史意义 书法批评 王子
  • 简介:1979年7月2日,“一大”的亲历者包惠去世了。由于悼词迟迟没有写好,追悼会到7月22日才召开。盖棺方可定论,为何包惠的悼词这么难写?死者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包惠,原名包道亭,湖北省黄冈县人,1894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包惠毕业于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作了新闻记者,先后在《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等报社做过记者。由于他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加之文笔又好,因此在武汉青年学生中小有名气。这时,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陈独秀。包惠曾两次采访了到武汉文华大学做报告的陈独秀,陈独秀这时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陈独秀等

  • 标签: 包惠僧 中共“一大” 陈独秀 共产主义小组 蒋介石 国共合作
  • 简介:《红楼梦》中的"一一道"以其忽隐忽现、外丑内慧的非凡魔力,于红楼世界尽显仙佛工夫。清代《红楼梦》评点关于"一一道"的论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双真幻像。"一一道"多以癞、跛道的形象出现,几乎每次显化都有脂批给予提示。其他评家几无关注。二是关于度脱情事。诸家评点持论不一:或以叙盛衰,警醒痴迷;或借径二氏,以演儒学;或为凸显情幻出之以"此书枢纽",或为强调真情出之以"一部大线索"。而脂批之"点明迷情幻海",当是二仙要务,亦属红楼要旨;至于"因凤姐,道因宝玉,一丝不乱",则言道各有分工,亦具章法意义。

  • 标签: 清代 《红楼梦》评点 一僧一道 幻像 度脱
  • 简介:关于释道安,梁启超评论说:安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虽未尝自有所译述,然苻秦时代之译业,实由彼主持;苻坚之迎鸠摩罗什,由安建议;四《阿含》、《阿毗昙》之创译,由安组织;翻译文体,由安厘正,故安实译界之大恩人也。

  • 标签: 道安 中国佛教 僧团
  • 简介:学术界普遍认定,日本琴学复兴之祖、清初渡日东皋心越禅师的姓名为“蒋兴俦”或“蒋兴畴”。其实:(1)“兴俦”是东皋的法名,“蒋”是其俗姓,“蒋兴俦”一说并不成立;()“兴畴”一说来自学者对东皋诗句的误读误解,现实中并不存在。

  • 标签: 东皋心越 蒋兴俦(畴) 兴俦
  • 简介:他是中国禅宗史上百年难遇的才艺大师,他学贯中西,才情俱全,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诗、情、画、花与侠。可惜他在世的时间不长,英年早逝。曼殊的一生都是戏,他时而移动禅的步伐,入印度、拜佛祖,凭吊古佛遗迹。时而又畅游泰、缅,在泰国参拜佛寺时,竟以天纵口才,滔滔不绝地与那些信奉小乘佛教的泰论辩。据说广州长寿寺就是六榕寺,我曾去过几次,泛泛而游,都是冲苏东坡大名而去。这一次却为一名禅苑奇人寻觅踪迹。这天我到广州六榕寺,正是细雨蒙蒙。我想,在清朝末年,也是一个风雨如晦的日子,落莫空寂的六榕寺迎来了一位小男孩,这位削发出家的小沙弥就是日后声震南国、才艺双全的苏曼殊大师。

  • 标签: 苏曼殊 逍遥 流水 禅宗史 六榕寺 小乘佛教
  • 简介:磬在古诗中时能见到,“清磬几邻”即引用自唐代诗人姚合的《过钦上人院》。这句诗说明了“磬”和僧人的密切关系:僧人时时在敲磬,以至于一听见磬声,就联想到僧人,联想到僧人诵经。现代的寺院中,磬也是主要的法器之一。“钟磬”并举以概括佛教的呗器,自古依然如此。还是举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名句以证之:“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金瓶梅》第五十一回中,用“典了磬”和“典了钟”来说明僧人穷到极点,真是入木i分。众所周知,“相如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做看家本领用的宝贝是不能离手的呀!

  • 标签: 佛教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故事 唐代诗人 《金瓶梅》 僧人
  • 简介:果居是清代继担当之后的另一位云南画.他的绘画深受宋、清两代著名画家郑思肖、郑板桥等人影响,以擅画兰花图而著称.他绘画的兰花、竹、牡丹等花卉图,写意性较强,思想内涵丰厚,较好地继承了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是晚清云南画坛上的一位较有影响的重要画家之一,清宫廷曾收藏有他的作品.

  • 标签: 晚清 云南画僧 果成 绘画艺术成就 兰花图
  • 简介:故宫博物院以武英殿作为展示古代书画的展厅已经举办了十年的展览。从今年开始,结束了以往以“中国历代书画”为题展示宋元明清历代重要书画的方式,而以专题的形式集中展示某类主题的作品。2017年4月28日至7月26日举办的“故宫博物院藏四书画展”以及今年秋季将举办的赵孟頫书画展都是专题展。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书画展 四僧 古代书画 宋元明清 武英殿
  • 简介:台州在浙江。台州有个天台县。天台县有个天台山。台州和天台里的“台”字,都念“tāi”(音胎)。台州因天台山得名。而天台山得名则因上应28星宿之“台宿”得名。古人做事大多乐意符合天相,此乃大吉,或是上天之意。虽然古人的意思今人参悟不透,但从流传下来的名字便知天台山自古就是不寻常之所。

  • 标签: 天台山 天台县 台州 古人
  • 简介:尚颜是晚唐荆门有名的诗。随着晚唐佛教的世俗化,尚颜广泛游历各地,频繁与社会文人交往,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尚颜的诗歌虽流传不多,但有着浓郁的佛门色彩,具有味之清、趣之雅、境之逸、格之高的审美特质,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风格。尚颜的诗歌或明朗或畅达,或清新或含蓄,给当时暗淡的唐末诗坛涂抹了些许亮色,对五代和宋诗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尚颜 诗歌 美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