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人性化的护理促进血液积极康复,充分体现护理工作在病人康复过程的积极作用;护理包括医务护理和生活心理护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较少医患纠纷。

  • 标签: 血液病 人性化护理 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0名血液进行为期1个月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后SCL-90强迫、中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及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P<0.05,P<0.01)。结论对血液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病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917例血液中医食疗教育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新入院、老年人、儿童和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进行个体式教育;将相同病种的患者组成病组式教育;同一病区定期进行群体式教育。教育时,向患者讲明食疗教育的目的、意义;在尊重患者基础上因人而异;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为依据,按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寒热、虚实等原则,进行辨证施食。为了保证其实施和提高质量,要进行严格监控。结果:使患者改变了以往单靠草药施治的模式;减少了药物用量和副作用,体现了整体护理模式的优越性,护士的知识价值有了新的体现。

  • 标签: 血液病 中医 食疗教育
  • 简介:在临床工作中,这项检查常常被患者或其家属拒绝,从而影响了疾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因为他们担心骨穿是抽骨髓,抽掉的是人体的精华,会大伤元气,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是严重伤害。有些人把骨穿误解为腰穿,认为穿刺后,对大脑可能产生影响。这些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错误说法。这主要是由于患者缺乏对骨穿必要的了解所引起的误解。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骨穿 临床工作 不良影响 人体健康 科学依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血液的临床心理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04年~2008年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137例,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恶性血液的临床心理表现为焦虑、怀疑和侥幸、悲观和绝望、坦然和求生。结论对老年恶性血液采取以心理护理为重点,全方位的个体化护理,可以减轻老年恶性血液的心理障碍,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老年 血液病 心理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静脉渗漏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7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渗漏损伤的32例血液,对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并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治疗过程中,出现静脉渗漏时,对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以及研究价值。

  • 标签: 血液病 静脉渗漏损伤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输血的150例血液临床资料,共输血5 184例次,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输血类型、输血时间、是否有输血史、妊娠史、输血不良反应史,以及出现临床症状的详细记录,血库每周汇总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结果输血5 184例次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12例次,发生率2.16%,其中变态反应68例次(1.32%),以输注血小板引起为主;发热44例次(0.85%),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为主,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有输血史、过敏史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4%(102/4 350)比1.20%(10/834),χ2=6.899,P=0.009;3.06%(98/3 200)比1.42%(14/984),χ2=7.767,P=0.005];女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2%(60/2 126)比1.70%(52/3 058),χ2=8.356,P=0.004];年龄<18岁和≥18岁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3/259)比2.21%(109/4 925),χ2=1.295,P=0.255]。结论成分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临床医务人员需仔细把控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保障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病 输血 变态反应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液PICC置管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认知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在置管不同时期制定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全程的观察指导。结果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痛苦,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对提高血液病人留置PICC依从性,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有很好的效果。

  • 标签: 血液病 PICC置管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院内感染发生的特点以及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使用将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近些年院内治疗的血液,按照感染部位进行分类,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入院的血液680例进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80例血液发生院内感染250例,感染率为36.76%;感染例次数312例次,例次感染率为45.88%,明显高于同期我院平均院内感染感染率8.69%。血液院内感染的特点主要是重复感染与重复住院的患者都比较多,大多数院内感染发生在住院后的18~35d内,主要是以呼吸道感染与血液感染为主;化疗、免疫抑制剂还有抗菌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院内感染,其中主要是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发生率最高。结论血液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要降低院内感染率就必须先进行对原发病的治疗,同时改善住院环境,重视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加强对血液的护理以及住院宣教。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院内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在常见的血液中分布特征,探讨对血液首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价值。方法:用微柱凝胶方法对3742例血液输血前抗体筛查和鉴定,分析不规则抗体的类型和特征。结果: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98例(2.62%),其中同种抗体53例(54.1%),以抗-E抗体最多;自身抗体45例(45.9%),以IgG型抗体最多。在所有血液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居首位。结论:血液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群,对血液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输血 血液病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进行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分析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的影响。结果大部分患者在血小板输注治疗后病情缓解,有小部分患者出现病情加重,随着血小板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病患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高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大部分血液的必要措施,但临床应避免或减少多次输注,并根据患者疾病类型的需求按照适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小板输注 血液病 临床疗效 输血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液的临床护理和临床效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200例血液,对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均存在恐惧、焦虑、愤怒、依赖的心理情况,对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饮食护理,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缓解情况为80.00%,对照组为41.00%,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血液进行饮食和心理上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血液病 临床护理 临床效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近年来,随着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血液的数量逐年增加,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恶性血液患者大多数需要反复多次化疗,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但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患者的免疫力逐渐降低,很容易并发严重感染。感染不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 标签: 血液病 患者 无菌层流床 使用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