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机采血小板献血者5203例,采用Amicus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和Trima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选用ACD-A血液保存液,按照机采血小板的操作规程进行采集。对献血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生献血反应62例,发生率为1.19%,男性14例,占0.26%,女性48例,占0.92%。其中,初次献血者35人,占0.67%,劳累和睡眠不足者8人,占0.15%,枸橼酸盐中毒19人,占0.36%。机采血小板中女性献血者及初次献血者更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发生献血反应。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的疑惑,使献血者保持良好的心情,采集过程中要合理调整采集速度及抗凝剂(ACD-A血液保存液)的滴速,是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反应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温州地区献血者MN及P血型系统表型和基因频率分布。方法微量板法检测672名献血者红细胞上MN、P血型抗原,根据红细胞凝集与否判定被检者MN及P血型表型。结果MN表型332例,占49.40%,M表型195例,占29.02%,N表型145例,占21.58%,基因频率M为0.5372,N为0.4628;P1型235例,占34.97%,P2型437例,占65.03%,基因频率P1为0.1936,P2为0.8064。结论本地区MN血型的表型分布规律为MN﹥M﹥N,P血型中P2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P1型。MN、P血型表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值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 标签: 献血人群 MN血型 P血型
  • 简介:摘要献血者的招募,是无偿献血工作能否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是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关于献血者招募,要增强宣传力度,端正工作态度,强调优质服务,提高人员素质,固定献血者加强联系,发挥先进榜样力量,稀有血型要建立稀有血型库加强管理。关于志愿者服务管理,要招募无偿献血志愿者,加强献血服务志愿者思想管理和组织管理制度,要对献血服务志愿者有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献血者 招募 志愿者 服务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曲靖市近6年来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群成构情况,在献血人群中有针对性招募筛选合格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充足的血小板,保障临床急救需求。方法通过对2009~2014年参加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性别、年龄结构、职业状况、民族构成、文化程度、血型分布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年共有3009人次参加捐献单采血小板,累计捐献血小板4903个治疗量,捐献人次及捐献量男性献血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941,年龄以文化程度以初级中等教育、高中为主占(64.60%),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占(60.01%);临床使用单采血小板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从2009年的522.5个治疗量增加到2014年的1019个治疗量。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群在性别、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和血型方面均有显著性特征,若按现有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及血型占比情况计算将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所以制定招募策略时,应依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制定不同的宣传招募方案,以招募动员巩固稳定更多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临床提充足的单采血小板。

  • 标签: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人群结构特征 招募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护理管理对血站献血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6月在本血站进行献血服务的200例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进行的全面护理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之间抽血报废率与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抽血报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输血后并未出现大量不良反应,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血站献血服务中实施全面护理管理,能够保障输血者安全,提高血液质量,医疗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管理 血站 献血服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的ALT检测不合格与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HBsAg、抗-HCV的关系。方法对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2011年共1642例的献血者ALT检测不合格结果进行卡方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合格无偿献血者在男性26~45岁年龄段比率较高,明显高于同年龄段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业的献血者之间有差异,其中学生与公务人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不合格与HBsAg阳性和抗-HCV阳性均有相关性。结论加强献血知识宣传及ALT筛选,建立更合理的ALT不合格参考值体系,可有效避免血源浪费、控制经输血途径感染和传播病毒性肝炎。

  • 标签: 献血者 ALT 不合格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后形成皮下血肿的原因,探讨皮下血肿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0月大连市街头4个献血屋3035名献血员发生皮下血肿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个不同的采血地点都有不同人数的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其血肿发生率分别为4.93﹪、4.63﹪、4.84﹪和5.42﹪,平均发生率为4.98﹪。讨论分析皮下血肿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按压的方法不当;2.护士穿刺方法不当,穿刺技术不当和盲目性穿刺;3.献血者对按压针眼不重视。4.献血后24小时内上臂剧烈运动或提重物。基于以上形成皮下血肿的原因,我们应当加强对献血者采血后的宣教,强化保护血管的意识;提高采血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杜绝粗暴穿刺和盲目穿刺,保证“一针见血”;根据献血者血管的不同特征,采血者应指导献血者使用正确的按压方法;指导献血者在24小时内避免上臂剧烈运动或提重物,防止穿刺处血管重新破裂引起出血,形成皮下血肿;告知24小时注意事项,预防献血后皮下血肿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 皮下血肿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是一例献血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初次参加无偿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又目击了别人献血不良反应过程,产生错误认知引发严重心理问题,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心理咨询师根据该献血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经过6次咨询,献血者的情绪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献血 严重心理问题 &ldquo 认知-行为&rdquo 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 简介:摘要血站的医护人员和献血者在献血的全部过程中的情感交流,不仅能有效改善医护人员与献血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献血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还能使献血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稳定和保障血源的充足。促进无偿献血的可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情感交流 献血者招募 固定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献血后不同时段血液相关指标变化状况,获得献血者的最适频次和限量的信息。方法从我中心2014年9月—2016年12月来献血的人员中抽取120名纳入到讨论中,其血液检验、体格检查、年龄等均满足我国目前法规要求,献血前后24h、7d、1个月、3个月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其TP、PLT、HCT、HGB、RBC、WBC等指数,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献血400ml后,人体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数指数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低于男性(P<0.05);献血后24h至1个月时,红细胞、红细胞比积存在轻度降低,指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t检验,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白细胞指数在献血400ml后均不较大波动,属于正常生理范围。结论经分析后得知,献血后3个月恢复阶段属于安全性,全血献血400ml,且间隔三个月不会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

  • 标签: 血液学指标 间隔期 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分析献血反应分布特点,为采取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有献血反应者,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分级,分析献血反应与枸橼酸钠中毒和精神精张等各种诱因的关系。结果本组调查的机采血小板1520人次,共发生献血反应51人次,发生率为3.36%,其中轻、中、重度分别为34人、13人、4人。枸橼酸钠中毒和精神精张是献血反应的主要诱因,占总发生率的74.51%。献血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均得到缓解和消除。结论枸橼酸钠中毒和精神精张是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可以对机采献血者给予预防性口服钙剂的同时,加强与献血者沟通,消除其紧张情绪;避免空腹机采血小板;适当降低血液采集或输入的速度等措施,将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捐献血小板前的血象检查,减少冲红率。方法对单采血小板供者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和冲红组,在捐献前的血象筛查中,除根据(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规定,对HGB、HCT、PLT项目严格把关外,增加了MCV、MCH、MCHC的质量要求。结果冲红组的MCV、MCH、MCHC接近正常值或较正常值偏低,对照组各值均高于冲红组。结论改进的监测方法优于传统的血小板计数要求,降低了单采血小板的冲红案例,保护了献血员队伍。

  • 标签: 血小板 血小板单采 血细胞计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员血型鉴定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中的安全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利用全自动血型鉴定分析仪对献血员的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以及Rh血型鉴定,以便建立献血员数据库。结果在对3007份献血员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中,总共发现3例与包装袋血型不符合,均由人为失误造成。结论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的安全应用中,对献血员进行血型确认是必须的,更有利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输血风险。

  • 标签: 电子交叉配血 献血员 血型确认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互助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互助献血模式下血液不合格率的改变情况及特征。方法通过2012年2月-5月本市687份互助献血者与6357份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互助献血者不合格率与自愿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基本相同。结论互助献血模式下血液合格率者多属患者亲友,在用血荒的情况下可以做为无偿献血血源紧缺及偏型的暂时补充,加大宣传力度促使互助献血者队伍发展并扩大成为自愿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

  • 标签: 互助献血 无偿献血 血液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群流失原因,为构建稳定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118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情况,对其中80名流失献血者以问卷形式进行电话回访,分析其年龄层次、性别及流失原因。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人员中男性65名,女性15名,男性多于女性(P<0.05);20~29岁流失18名(22.50%),30~39岁流失36名(45.00%),40~55岁流失26名(32.5%),随着年龄增加,流失人员比例有所增大;工作繁忙(45.00%)、因毕业或务工离开本市(16.25%)、身体素质变差(10.00%)是排名前三的流失原因。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与性别、年龄层、工作性质及献血者的身体原因有关。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 流失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