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无偿献血者(自愿、亲友互助)的献血反应。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市的无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自愿无偿献血者和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机率显著低于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亲友互助无偿献血者多属于被动献血,对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甚至是没有了解,献血后容易发生献血反应,相比于自愿无偿献血者来说较为不安全,因此,要加大对献血者的健康宣传,增加自愿无偿献血者,减少亲友互助献血者。

  • 标签: 自愿无偿献血 亲友互助 献血反应 健康宣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一般血站300例首次献血者进行本次医学探究,并随机将献血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献血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比分析两组献血者的SAS得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满意度为89.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数初次无偿献血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干预,能有效消除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了献血者的护理满意率,并愿意再次参加无偿献血

  • 标签: 初次无偿献血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固定献血者
  • 简介:摘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促进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和志愿服务,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安全合理调配血液,以竞赛、考核为手段,内、外审核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综合能力,使无偿献血事业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 标签: 道德讲堂 志愿服务 竞赛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5年资阳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分析人群特征,为本地区HIV预防宣传及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本地区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标本的HIV筛查情况,确认情况以及确认阳性献血者的人群分布特征。结果本实验室在此期间共检测122407份标本,HIV筛查阳性220例,送资阳市CDC确证阳性44例,阳性率为0.036%,经χ2检验,5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73,P>0.05,感染者以男性为主,构成比为90.91%,年龄分布18~25构成比为36.36%,26~45构成比为54.55%,46~55构成比为9.09%,职业分布以农民、自由职业为主。结论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情况处于平稳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应在普通人群中积极普及无偿献血和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尤其是男性农民、自由职业的献血者,建立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保障血液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 HIV感染 资阳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忻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指标检测情况,收集该地区2013-2015年无偿献血总人数及5项检测不合格人数,具体分析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收集2013-2015年无偿献血标本共计49236份,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为3.33%。其中ALT(2.31%)不合格率最高,占总不合格率的69.4%。其次为抗-TP(0.34%)、抗-HCV(0.34%)、HBsAg(0.25%),抗-HIV(0.10%)不合格率最少。结论ALT不合格是忻州地区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做好ALT的初筛工作,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减少血液报废,对保障血液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不合格率
  • 简介:摘要本文是一例献血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初次参加无偿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又目击了别人献血不良反应过程,产生错误认知引发严重心理问题,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心理咨询师根据该献血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经过6次咨询,献血者的情绪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献血 严重心理问题 &ldquo 认知-行为&rdquo 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员血型鉴定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中的安全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利用全自动血型鉴定分析仪对献血员的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以及Rh血型鉴定,以便建立献血员数据库。结果在对3007份献血员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中,总共发现3例与包装袋血型不符合,均由人为失误造成。结论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的安全应用中,对献血员进行血型确认是必须的,更有利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输血风险。

  • 标签: 电子交叉配血 献血员 血型确认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在献血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站进行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的342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献血中的安全防范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342例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中,有4例(1.17%)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度反应,表现为恶心、盗汗、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无重度反应。结论机采血小板的捐献人员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献血反应的预防和预后处理时特别重要,在采集前认真做好捐献人员的筛选工作,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献血者的情况,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防范于未然。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互助献血者 安全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进行优质有效护理的意义。方法建立优质高效的护理管理体系,培养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为机采献血者进行优质有效的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的护理,并观察分析效果。结果通过一系列优质有效的护理措施,固定献血者比例升高。结论在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采取优质的护理,能显著提高固定献血者的比例有显著的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献血者 无偿捐献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证温州地区RhD阴性血型患者安全输血和满足临床对RhD阴性血的需求。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l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及《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随机抽取温州地区258044名献血者用全自动血型仪进行RhD抗原初筛检测,对初筛RhD阴性者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确认,同时用盐水试管法对RhC、c、E和e抗原的检测。结果RhD阴性共检出1272名,阴性率为0.49%,RhD阴性献血者表现分布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结论RhD阴性血型库的建立对保障本地区稀有血型的储存和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偿献血 RhD阴性血型 血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