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无偿献血者晕厥的护理措施。方法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来自哈尔滨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65242人。选取发生晕厥反应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晕厥原因采取应对措施。结果无偿献血者发生晕厥的原因主要有紧张性晕厥、体位低血压性晕厥、环境因素所致晕厥和低血糖性晕厥。结论无偿献血者发生晕厥的原因多种多样,且情况复杂,护士应在献血者发生晕厥时进行应急处理,娴熟采取各种预防和护理措施,以减少晕厥献血者和晕厥给献血者带来的损伤。

  • 标签: 无偿献血 晕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无偿献血自助服务系统,分析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准确定位无偿献血自助服务系统设计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服务模块设计及系统安全设计等建立献血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从献血者系统使用满意率、信息采集准确率、阻拦不适宜献血人群的准确率三个方面来观察该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调查,该系统的使用满意度为96.8%;系统对献血者信息采集的准确率达100%;系统阻拦不适宜献血人群的准确率达100%。结论无偿献血自助服务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能规范献血服务,提高血站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 标签: 无偿献血自助服务系统 建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献血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针对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于哈尔滨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将这些人分为A、B两组。这其中A组主要是由街头固定献血点选取的无偿献血者,总共7651人次;B组主要是来自各个高等院校以及企业单位的无偿献血者,总共7351人次。依照血液采集规则与技术要求,使用密封式采血袋采集献血者的血液。并研究分析这些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本次调查研究中,A组、B组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大概在75人次(0.98%)与31人次(0.42%),这其中心理影响因素占不良反应出现总人数50.94%,环境因素影响占据12.26%。结论环境及心理因素是导致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在日常实际采血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不良反应 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sAg金标试纸条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所有无偿献血献血前,使用金标法试纸条筛查HBsAg,献血后应用ELISA法进行HBsAg初检、复检2次检测。结果金标法初筛49536人,HBsAg阳性3314人,阳性率6.69%;ELISA法检测40401人,HBsAg阳性33人,阳性率0.082%。结论血站应用HBsAg金标试纸条对献血者进行筛查,可降低HBsAg阳性不合格血液报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HBsAg 金标试纸条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脂肪血产生的原因。方法对随机选取的2010—2012年无偿献血者90000人次中产生脂肪血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脂肪血的平均百分比为3.26%。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采血前医务人员要详细征询献血者的饮食情况。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脂肪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高校学生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682例无偿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的22例献血者的资料,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结果682例无偿献血高校学生中出现不良反应的2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面色苍白与头晕为主要症状;精神因素为主要诱发因素,其次为睡眠不足、空腹、采血环境等因素。结论献血前,工作人员应做好无偿献血高校学生的预防护理工作,加大献血知识宣传,可明显减少多种不良反应出现。

  • 标签: 无偿献血高校学生 献血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调查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ABO血型及Rh血型分布情况,为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ABO血型正定型、反定型及Rh血型,采用全自动微板法;筛查出的Rh阴性标本,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以排除Du型。79284名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分布情况为A28.05%,B32.37%,O29.74%,AB9.84%;Rh阴性占献血人群比率为0.57%。本地区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B>O>A>AB,Rh阴性血型占人群中的比率稍高于我国汉族人群Rh(D)阴性约0.3%的比率。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ABO血型 Rh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铜仁市近五年来无偿献血者永久淘汰回告情况及各种永久淘汰所占比例。方法本站局域网唐山《现代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5.0V》提供的信息资料及本科室登记的资料数据。结果2009—2013年检测的永久淘汰1095人,其中HBsAg485人,抗—HCV126人,抗—TP426人,抗—HIV58人。结论HbsAg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抗—TP、抗—HCV、抗—HIV。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永久淘汰 回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铜仁市2012年无偿献血者永久淘汰信息回告情况及各种永久淘汰按职业、性别、年龄分布情况,探讨不合格血液产生的因素,最大限度减少血液报废、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方法本站局域网唐山《现代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5.0V》提供的信息资料及本科室登记的资料数据。结果1、2012年共采血全血9235人,永久淘汰232人,占采血人数的2.51%,其中HBsAg89人,抗—HCV17人,抗—TP117人,抗—HIV9人;2、永久淘汰献血员中高中文化以下的居民所占比例最大,与性别关系不大。结论抗—TP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HBsAg、抗—HCV、抗—HIV。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永久淘汰 回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首次无偿献血献血后对献血工作满意度以及相关建议诉求等情况,促进工作的持续改进。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共12697名首次无偿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对回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无偿献血满意度为98.6%,献400ml和献200ml或300ml的满意度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献血后不适等情况二者也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结论对首次无偿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体现了对无偿献血者的人性化关注,增进了和献血者的沟通,有利于首次无偿献血者转化为固定无偿献血者,促进无偿献血工作。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电话回访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福州地区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情况,探讨不合格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方法收集福州地区2006~2013年献血者血液检测信息,采用全样本回顾性统计描述。结果2006~2013年福州地区献血者HBV、HCV、HIV和TP检测不合格率均值及占总不合格的百分比分别为0.96%(50.4%)、0.18%(9.4%)、0.23%(12.2%)和0.53%(28.0%);2012~2013年HBV不合格率略有上升;自2010年起,HIV和TP确证人数及其比率均呈增长趋势。结论血液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血站应持续改进和提高血液筛查技术和方法,建立安全献血机制,筑牢血液安全的防线。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月到献血献血的386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3例,观察组给予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疼痛、献血反应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再次献血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用于无偿献血护理工作中可使献血者得到安全感,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还可鼓励患者再次献血

  • 标签: 以人为本 无偿献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站无偿献血构成比例,并分析献血人员体检项目不合格人数占当年献血总人数和不合格人数百分率,观察来站无偿献血与下部队采血检测项目阳性率有何区别,确定来站献血人员筛查重点,避免血源浪费。确定部队献血员筛查重点,为部队征兵提供参考指标。方法统计2008-2012年的来站无偿献血人员及部队无偿献血员的检测资料,分别计算阳性百分率,分析变化趋势。结果2008-2012年来站无偿献血构成比例出现了由高至低,又到升高的过程。检测资料显示HBsAg阳性率在来站献血员中占较高比例,部队采血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来站献血人员总体而言两者TP阳性率以来站无偿献血居多,5年内无抗-HIV确诊阳性标本检出。ALT阳性检出率在我站无偿献血人员中检出率较低,结论部队献血员HBsAg和抗-HCV阳性率高低与地方献血员比例分布呈倒置状态。建议在以后的征兵体检时,应重视应征者抗-HCV的检测,来站献血人员建议查体时更注重乙型肝炎的咨询和检测。

  • 标签: 部队血站 来站献血 部队献血员 检测项目 阳性率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2009-2013年保山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人员的血液进行检测,得出结论提高无偿献血检测指标的合格率,应继续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严格的健康咨询和体检,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 标签: 无偿献血 检测 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愿无偿献血者ALT升高的非病理影响因素,解决因ALT升高而导致血液报废的问题,有效节约血液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县560名自愿无偿献血者一般资料,采用速率法对所有血资源进行ALT检测,收集自愿无偿献血者的非病理因素资料,分析ALT不合格的各种非病理影响因素。结果所有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有34例ALT检测不符合标准,不合格率为6.07%。年龄、性别、职业、献血次数和BMI等非病理因素可导致ALT不合格率增加,且各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32岁以下者不合格率低于32~55岁者;男性不合格率高于女性;职业因素中办公室人员不合格率高于其它职业;BMI在21~25者不合格率高于其他人群;而献血次数越高,ALT不合格率越低。结论年龄、性别、职业、献血次数和BMI是导致ALT不合格率增加的重要非病理因素,可依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节约血液资源。

  • 标签: 自愿无偿献血 ALT 非病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血液安全状况以及报废主要因素,在保证血液安全前提下如何节约血液资源,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从而为保证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本血站无偿献血者标本ALT、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项指标检测总不合率为3.98%,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ALT不合格是构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HBsAg。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ALT HBsAg 抗-HCV 抗-HIV 抗-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