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献血点各项指标均符合献血标准的无偿献血者10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献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献血前、中、后整体护理,对两组实施不同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献血成功率及再次献血率高于对照组,献血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可以提高献血成功率和再次献血率,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无偿献血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015—2018年海南省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汇总海南省2015—2018年献血人群相关资料,从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四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男、女献血比例2.31;18~25岁献血人群比例最高占33.84%,年龄段越低献血比例越高;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人群占比76.37%,自由职业人群献血比例最高占41.17%,而约占全省总人口45%的农民献血比例仅为5.42%。结论海南省2015至2018年献血人群的分布情况趋于稳定无明显变化,以男性献血者为主,18~35岁献血人群是无偿献血的主力军,文化程度偏高的人群献血比例较高,农民献血比例低是造成我省血源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海南 无偿献血 人群分布 宣传招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151974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以ALT不合格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ALT不合格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包括性别、文化程度、献血史、职业、体重指数等,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51974份血液标本经检测后,16212份标本ALT不合格,ALT不合格率为10.67%(16212/151974)。ALT不合格组男性比例高于ALT合格组(P<0.05),小学及初中者比例高于ALT合格组(P<0.05),公务员、职员者比例高于ALT合格组(P<0.05),超重(BMI>25)者比例高于ALT合格组(P<0.05)。结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体重均是影响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的因素,可将女性、高文化程度、非公务员和职员、正常体重的人群作为献血招募计划目标人群,以提高合格血液的采集比例。

  • 标签: 无偿献血 ALT 不合格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508名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乐山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508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508名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508名无偿献血者中,轻度反应418例,比率为82.28%,中度反应82例,比率为16.14%,重度反应8例,比率为1.57%;其中心理因素引发不良反应322例,饮食因素引发不良反应40例,睡眠不足引发不良反应57例,采血环境引发不良反应46例,穿刺疼痛引发不良反应30例,晕针晕血引发不良反应13例。结论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引发因素中,心理因素占较高比例,应加强对献血者心理疏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本血站在血液初筛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采取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以提升献血者服务质量和血液采集后检测合格率。方法采用质量管理PDCA(计划、设计、检查、执行)理念,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检测过程的影响因素,制定质量改进计划,针对性地消除影响的程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予以检查监控,提升献血者服务能力水平,提高血液采集后检测合格率。结果通过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主动召回108份因初筛试剂特异性不足,易致“错判”的献血者;2015—2018年度血液采集后检测合格率平均值达到98.78%。结论血站应高度重视献血者血液初筛过程中诸多影响因素,分析不足,加强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为献血者服务的能力,提高采集血液检测合格率和确保血液安全供应。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初筛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供血过程中出现的血型不一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降低不一致比例。方法针对我血站2009年—2014年出现的血型不一致情况进行再次检测得出结果。结果2009年—2014年我站共有157例ABO血型不一致,其中59例初筛血型鉴定错误、51例电脑录入错误、5例标本错误和42例正反定型不一致引起。针对42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进行进一步检测,其原因有红细胞抗原性降低(12例)、冷凝集素导致(11例)、抗体效价偏低(11例)、亚型(2例)人为判断错误(2例)和不规则抗体(5例)等。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员工责任意识培训减少人为因素导致血型错误的发生,同时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升实验室相关项目的检测能力。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ABO血型 不一致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兵团八家血站过去6年的献血情况,探讨无偿献血人群结构和分布特征,为制定合理有效的献血者招募策略,为今后开展无偿献血招募提供依据。方法从采供血信息采集软件(血站部分)管理版数据库中调取2012年—2017年期间献血者数据,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学历以及献血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2017年共有128233人参加献血,其中男、女性比例为1.951;18~25岁年龄段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占32.05%,其次是36~45岁段,占25.77%;文化程度主要以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和初中为主,占献血者人数的91.74%;献血者职业中其他职业29.30%,学生17.06%,工人15.24%,农民14.77%;献全血量以400mL和300mL为主,合计占85.97%,献机采单份占53.89%,双份占46.11%。结论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人群结构特征对无偿献血有影响。就兵团采供血机构而言,无偿献血者年龄以18~45岁为主,其他职业、大学生、农民、工人是献血的主体人群。制定针对女性、公务员、教师、医务工作者的招募策略,使这部分人群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对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提升捐献400毫升献血比例。

  • 标签: 无偿献血 人群特征 献血招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献血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以双盲随机分组法将我基层献血站接收的479例献血者分成常规护理组(n=239例)和整体护理组(n=240例),对比和分析两组献血人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整体护理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0.83%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60%(P<0.05)。结论对献血者使用整体护理措施,有利于献血者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反应问题的影响,拥有着较高的献血质量。

  • 标签: 献血 整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学资源在献血屋设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2018年某献血屋收取的200份献血样本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献血者来源,探究其作用。结果通过对2016—2018年某献血献血者职业分布研究,发现2016、2017、2018年献血者学生比例最高,分别为50.50%、53.00%和52.50%。其他职业类别中人数较多的为职员,分别为25.50%、20.00%和23.50%。这说明在献血屋运行中,学生资源是较为重要的,是重要血源来源。结论大学生在献血屋设立中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并且大学生资源能够为献血屋运营中的血源获取提供保障,有助于献血事业发展。

  • 标签: 大学 献血屋 资源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护理管理对血站献血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6月在本血站进行献血服务的200例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进行的全面护理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之间抽血报废率与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抽血报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输血后并未出现大量不良反应,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血站献血服务中实施全面护理管理,能够保障输血者安全,提高血液质量,医疗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管理 血站 献血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献血员Rh五种抗原表型,建立Rh五种表型数据库,实现临床符合性输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浙江省血液中心供应的65098例Rh阳性献血员样本进行Rh五种抗原表型的检测并录入电脑。临床输血需患者采用Rh五种表型符合性交叉配血并发放血液给患者。结果献血员Rh五种抗原表型分布为CCDee(45.22%)>CcDEe(34.01%)>CcDee(8.68%)>ccDEE(7.26%)>ccDEe(3.51%)>CCDEe(0.72%)>ccDee(0.37%)>CcDEE(0.23%)>CCDEE(0.01%),CCDee比例最高,其次为CcDEe,CCDEE所占比例最小。近年来我院Rh五种抗原符合性输注率逐年上升,2013年-2014年63.6%,2014年—2015年89.6%,2015年—2016年90.6%,2016年—2017年89.9%,2017年—2018年93.5%。结论通过红细胞Rh五种抗原检测及临床符合性输注,避免红细胞额外抗原的输入,减少输血病人产生抗体的几率,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Rh五种抗原表型 符合性 安全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不同职业、性别无偿献血献血初筛过程ALT、HBsAg、TP项目不合格率差异性,分析从低危人群招募献血者的意义。方法通过收集2015—2017年度128782名无偿献血献血初筛ALT、HBsAg、TP三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职业群体、性别间的差异性。结果学生、军人在ALT项目上与总体不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生、医务人员、军人在HBsAg项目上与总体不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生、医务人员、教师、军人在TP项目上与总体不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公务员在TP项目上与总体不合格率相比有差异(0.01<P<0.05)。男、女性别在ALT、TP上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应注意从低危人群中进行招募,学生、军人、医务人员等群体中血液检测合格率明显较高。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初筛 职业 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