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结果,改进服务方法和策略,更好地做好献血者保留工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电话对6900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满意度达87.9%(6065/6900),回访中835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有不满意经历,对献血环境与服务态度不满意比例较高,其次是穿刺技术、献血不良反应、纪念品和献血告知。不良反应和穿刺技术对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影响较大。结论做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全程服务,能有效保留献血者,是提高固定献血人群扩大无偿献血队伍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满意度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献血者感染梅毒病例进行电话问卷访问成功率的研究,调查拒绝电话访问的主要原因及如何避免电话失访,为采集有效数据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对292名梅毒阳性献血者及576名梅毒阴性献血者进行电话问卷访问。应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电话回访失访率有关的因素,并对拒绝回访的主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的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和文化程度与电话访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0.000、0.044和0.030;对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和居住地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职业和文化程度对电话回访的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在对感染梅毒的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时,在选择回访对象时应多注重其婚姻状况、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

  • 标签: 梅毒问卷 电话访问 失访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保山市来自于不同群体的无偿献血人员HBV、HCV、HIV和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2011-2013年保山市来自于机关事业单位、大中专学生和武警战士的团体无偿献血人员13730例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随机选择街头普通无偿献血者1875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30例无偿献血人员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0.25%、0.10%、0.12%、0.007%。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0.76%、0.31%、0.52%、0.53%。来自于机关事业单位、大中专学生和武警战士的团体无偿献血人员各项指标阳性率明显低于街头普通无偿献血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机关事业单位、在校大中专学生、武警战士HBV、HCV、梅毒和HIV感染率较低,是无偿献血的低危人群。

  • 标签: 团体无偿献血人员 街头无偿献血人员 HBV HCV 梅毒 HIV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在献血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站进行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的342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献血中的安全防范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342例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中,有4例(1.17%)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度反应,表现为恶心、盗汗、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无重度反应。结论机采血小板的捐献人员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献血反应的预防和预后处理时特别重要,在采集前认真做好捐献人员的筛选工作,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献血者的情况,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防范于未然。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互助献血者 安全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南充市机采血小板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改进招募策略和献血前筛查方案。方法对本市2010-2014年机采血小板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2010-2014年血小板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2.09%,其中首次献血者的不合格率为5.51%,重复献血者的不合格率为1.36%,不合格原因中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不合格率分别为0.87%、0.51%、0.13%、0.21%、0.44%。结论从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加强献血者血液筛查可降低机采血小板检测不合格率。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血液检测 不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HBeAg、HBeAb和HBcAb阳性时是否具有感染性,减少因输血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采用ELISA(酶联吸附免疫法)。结果100例健康体检人群中HBeAg、HBeAb和HBcAb阳性率为5%,100份成品血的标本的HBeAg、HBeAb和HBcAb阳性率为3%。结论将HBeAg、HBeAb和HBcAb作为献血者常规检测项目,筛除HBsAg阳性以外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 标签: HBeAg (乙型肝炎e抗原) HBeAb (乙型肝炎e抗体) HBcAb (乙型肝炎e抗原) 乙肝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实验室血型检测中的应用,提高血液血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方法通过对10715份样本进行ABO正反定型、Rh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等检测,分析比较血型检测中自动化设备使用的意义。结果10715例标本经全自动血型仪检测,正反定型符合10689例,符合率99.76%(10689/10715)。53例Rh阴性标本经送检确认均为阴性,确认符合率100%。结论自动化血型仪的引进是解决血站实验室大规模检测ABO正反血型、Rh、不规则抗筛选,真正有效地从样本加样到结果输出,有效避免实验人员主观视觉疲劳,导致血型判读错误,是实验室确保血型检测准确率与实验原始结果溯源保证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血型仪 献血者 血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护理手段对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39例献血者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其中69例行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其余70例加强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血肿形成率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更理想(P<0.05)。结论给予体检者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性心理与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该法深受临床欢迎。

  • 标签: 护理干预 献血者 皮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调查,分析献血人群中红细胞血型ABO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的分布规律,探讨对献血者常规进行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查阅国内1989年以来发表的有关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文章,汇总分析抗体筛查结果,找出不规则抗体出现频率和分布特点。结果20年来的资料报道显示健康献血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88‰(249/284140),其中IgM抗体181例,IgG68例(抗-D33例,其他抗体35例)。IgM抗体效价大部分在4-32之间,抗-D效价为2-64,其他IgG抗体效价为4-32。结论根据对284140名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结果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必须对RhD阳性献血者进行常规的ABO以外的不规则抗体筛查

  • 标签: 献血者 抗体筛查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绵阳市无偿献血者RhD阴性的血清学表型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对献血者进行RhD阴性筛选、确认及血清学表型的检测分析。结果在78579份标本中共确认RhD阴性214例,检出DU型6例,RhD阴性献血者中ABO血型分布的。结果A型82例(38.3%),B型43例(20.1%),O性73例(34.1%),AB性16例(7.5)。结论通过这次的筛选了解绵阳市无偿献血者RhD阴性的血清学表型分布的初步状况,并掌握绵阳市RhD阴性血型频率,DU型及血清学表型分布情况。

  • 标签: RhD阴性筛选及确认 血清学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者多次单采血小板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0名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10次的献血者(每次捐献间隔期≥1个月),在末次单采血小板前抽取献血者空腹全血2ml枸橼酸钠抗凝,离心并吸取血浆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酶Ⅲ(ATⅢ)、D-二聚体的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多次单采血小板后,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酶Ⅲ、D-二聚体均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结论适量多次捐献血小板(每次捐献间隔期≥1个月),献血者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参数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无明显变化,不会引起献血者的身体伤害。

  • 标签: 多次单采血小板 凝血功能的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进行优质有效护理的意义。方法建立优质高效的护理管理体系,培养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为机采献血者进行优质有效的献血前,献血中,献血后的护理,并观察分析效果。结果通过一系列优质有效的护理措施,固定献血者比例升高。结论在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采取优质的护理,能显著提高固定献血者的比例有显著的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献血者 无偿捐献血小板
  • 简介:摘要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有社会责任感,可是到底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呢?我们到底是否已经具备了社会责任感?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具体问题来分析。本文将结合我国义务献血的现状来谈谈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并就此将如何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 标签: 义务教育 现状 社会责任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两步法全面实施后献血者HBsAg阳性淘汰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对成都市血液中心2005年至2011年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检测,比较阳性淘汰率变化趋势,分析新投入使用的两步法HBsAg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ELISA两步法全面实施后HBsAg阳性淘汰率上升约0.7%,新投入使用的两步法试剂检测室内质控品的S/CO值均比一步法试剂结果高。结论两步法ELISAHBsAg试剂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但对其特异性也应达到较高的水平。

  • 标签: 两步法 献血者 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重要性并探讨有效初筛检验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血站采集的献血者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根据献血者采血前的对丙氨酸氨基移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性抗原等的初筛检测结果结合既往献血确定初筛检验的作用。结果无偿献血者ALT的初筛检验阳性率在逐年的升高,并且HBsAg、抗-TP检测反应相似,不存在显著差异;夏季6~8月ALT的初筛检验阳性例数、HBsAg检测反应例数、抗-TP检测反应例数的比例均高于其他月份(季节)。结论血站应加强对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性抗原、梅毒螺旋体病毒的抗体等的初筛检验,对于夏季参与献血献血者在采血时要注意对饮食及作息的问询,严格初筛检验过程,减少对血液的资源浪费现象与避免环境血污染。

  • 标签: 献血 初筛检验 血液检测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证温州地区RhD阴性血型患者安全输血和满足临床对RhD阴性血的需求。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l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及《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随机抽取温州地区258044名献血者用全自动血型仪进行RhD抗原初筛检测,对初筛RhD阴性者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确认,同时用盐水试管法对RhC、c、E和e抗原的检测。结果RhD阴性共检出1272名,阴性率为0.49%,RhD阴性献血者表现分布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结论RhD阴性血型库的建立对保障本地区稀有血型的储存和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偿献血 RhD阴性血型 血型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梯度板法与试管法检测ABO血型的方法学进行比较,探讨梯度板法应用于采供血机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已知血型血液标本、试剂红细胞,使用梯度板法和试管法分别检测ABO血型;观测梯度板法在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检测时的应用情况。结果梯度板法对已知血型血液标本、试剂红细胞的检测结果均正确,与试管法结果一致;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一次判定正确率为99.5%;对ABO亚型及不规则抗体的检出能力强。结论梯度板法适用于采供血机构对大批量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血型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梯度板法 试管法 ABO血型
  • 简介:摘要血站在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中,护理人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良的护理队务,不仅能有效改善护士与献血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献血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还能使献血者招得来、留得住,提升血液招募的艺术与魅力,稳定充足的血源保障。促进无偿机采献血的可持续发展,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沟通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招募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各种类型的传染病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人性疾病,往往具有很强的伤害性,蔓延速度快,想要有效的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就建立健全国家公共卫生检测体系。想要明确公共卫生检测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起到的作用,就要选取相关案例,通过对疾病的流行趋势、控制效果以及控制工作的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公共卫生监测在疫情的控制过程中起到的效果和价值。

  • 标签: 公共卫生监测 传染病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在献血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献血前进行ALT初筛,对照组在献血前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对比两组因单项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情况。结果观察组因单项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率为1.50%,低于对照组的8.50%,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ALT初筛,能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初筛 献血 血液报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