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临床血液的安全得到了有力保证,自愿无偿献血成为血液采集的重要途径。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血液安全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较为安全,所以保证血液安全是无偿献血工作中一项非常严肃而且谨慎的工作,由于献血者都是来自社会各界不同岗位的群体,所以实际献血工作中会由于多种因素而影响无偿献血工作的完成。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人群 初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上频频发生了各自灾害与灾难,人与人之间随之也越来越需要关爱。无偿献血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生命延续的一条有利渠道,但往往由于很多人对献血知识的缺乏,导致对献血行为的误解,严重影响了献血行为,使得一些血液需求者最后的生存希望破灭。因此亟需普及献血知识,加强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认知,扩大无偿献血者的队伍。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献血知识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2010-04--2012.-03两年期间血液报废原因差异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献血前的筛选方法。方法献血前离心观察乳糜血,快速法检测转氨酶(ALT)和金标准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等使不符合标准的献血员延迟献血或放弃献血。结果通过离心观察乳糜血使乳糜血的报废率从5.87%减少到2.3%;ALT的报废率从3.02%减少到2.5%;合计血液报废从9.4%减少到5.2%。结论对无偿献血采血前增加乳糜血和ALT的快速检测有助于减少血液的报废。

  • 标签: 无偿献血 ALT 乳糜血 HBsAg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惠州市自愿无偿献血人员现状,通过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建立一支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确保采集的血液充足、安全。方法;应用社会关系学、心理学、营销理论、血液生理学等知识,通过与每位献血者进行面对面的解释及心理护理,做好献血后续服务,探讨一套招募程序和方法,使初次无偿献血者越来越多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结果;随着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和拓展,企事业单位员工、个体经营者、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流动人员,已成为最具潜力的献血群体,是取消指令性计划献血后的无偿献血主力军,固定无偿献血者每年以10%速度递增。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改善献血环境,切实加强血站全面建设及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等,我市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不断扩大,固定献血者比例越来越多,对保证血液安全和无偿献血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 标签: 低危 无偿 献血 招募
  • 简介:摘要军队血站平时寓于部队医院中,集血站和输血科的双重职能于一身,担负着平战时医院临床用血和战备血液保障任务,随着近几年军队多样化军事斗争任务的不断拓展,战备血液的保障已成为部队后勤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战备血液的保障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数量大,加之突发性事件的不确定性,对战备血液的保障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部队作为组织纪律性高,人员比较集中,便于快速发动,血源保障充足的群体,是战备血液和突发事件血液保障的主要来源。如何搞好深入部队的无偿献血工作,对提高战备血液的保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部队官兵 无偿献血 实践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柳州地区无偿献血献血前的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LT)筛查状况,为献血前血液ALT初筛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09年10月—2010年9月间所采集的献血者血液检验结果(A组)及2010年10月—2011年9月间所采集的献血者血液检验结果(B组)进行汇总比较。结果将两种血液初筛模式下的数据作比对,A组未进行ALT初筛ALT复检不合率为7.77%;B组献血者通过进行ALT初筛后复检不合率为3.96%,ALT的不合格率和占总报废量的比例都明显降低。结论对献血献血前进行血液ALT初筛检测可有效降低ALT报废率,提高献血合格率。

  • 标签: 血液 初筛 ALT 报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无偿献血者溶血标本对于检验结果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本区10个采血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集的无偿献血血液样本共5000份,对初次筛选时确定为溶血标本的样本进行复检,对比两次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5000份无偿献血样本轻度溶血共7份,中度溶血共8份,重度溶血共17份。发生轻度溶血和中度溶血的标本对于ALT、TP、HBsAg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溶血标本对于检验结果具有较大影响,无偿献血者进行采血后,应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发生溶血现象,检测时需对溶血标本进行复检,以提高检测准确度。

  • 标签: 无偿献血 溶血标本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影响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含量(HGB)检测指标合格率的原因进行分析,探寻提高献血员合格率、减少血液报废的对策。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GB检测,并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无偿献血者中HGB合格率的主要原因是携带地贫基因,其次生理状态。结论献血献血前应调理好身体状态,并加强对地贫基因携带人群的监测,避免该类人群献血,以提高献血者的合格率。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血红蛋白 合格率 地贫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型初筛错误的原因。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焦作市18286例无偿献血者的血型初筛结果进行复检确认,结合现场调查,进行原因追踪。结果有12例初筛血型定型错误。造成错误的主要因素有环境温度、试剂效价、方法局限、技术水平和无偿献血者本身状况等。结论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技术检测水平有利于血型的正确鉴定。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型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非标示量血液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非标示量血液产生。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本站的《血液采集操作规程》及χ2检验分析。结果131例非标示量中不足量有112例占0.168%,超量有19例占0.029%,非标示量400ml、300ml、200ml及1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中不足量与超量比较χ2=8.79,P<0.05;采血者因素有79例占60.31%,献血者因素有52例占39.69%。结论非标示量血液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采血者的技术水平及质量意识相对薄弱引起,其次为献血者原因。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血液采集 非标示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惠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探讨我市实施献血员巨细胞病毒抗体筛查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478份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HCMV-IgM抗体检测,统计病毒血症率。结果惠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CMV-IgM总体阳性率为0.88%,男性阳性率为0.7%,女性为1.44%,男性与女性间HCMV-IgM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市预防经血液传播CMV可能选择其它途径更为合理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献血员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HCMV-IgM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身体健康状况,确保临床用血安全,避免因输血感染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速率法检测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传染性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2年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为2.04%,抗-TP不合格率最高为0.66%,其他依次为抗-HCV0.52%、HBsAg0.45%、ALT0.41%、抗-HIV0%。结论部分无偿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毒,血站应不断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尽量采集低危人群血液,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因输血而传播的疾病。

  • 标签: 无偿献血 ALT HBsAg 抗-HCV 抗-HIV 抗-TP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护理学、心理学和人文知识对献血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在献血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通过两个年度的对比分析其效果。结果献血反应发生率下降。结论献血反应是可以预防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愿意再次献血人群增加。

  • 标签: 护理干预 减少 献血者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是采供血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部分,献血者档案管理工作的建立健全、规范操作、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是保证本地区输血安全的基本保证,更是推进采供血机构管理的必备条件。本文试从献血者档案管理的内容、意义和开发利用三个方面,论述献血者管理的重要性。

  • 标签: 档案管理 献血者档案 采供血机构 无偿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