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浅谈医院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体会

王雪莲刘海洋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11)

【摘要】目的:研究我院在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1)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例数呈上升趋势;(2)产科、重症监护室及急诊科的不良事件报告例数明显比其他的科室高,其中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报告相对较高。结论:医院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利于发现医院医疗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发布预警信息,从根源上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目的,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坚持了非处罚性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主动发现不良事件的积极性,有利于医院质量管理。

【关键词】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6-0262-02

1.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定义、分类和报告程序

1.1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及分级

医疗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不良事件。包括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正确的医疗造成的不可预防的伤害)和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医疗中由未被阻止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伤害)[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Ⅱ级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Ⅲ级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Ⅳ级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2]。

1.2医疗不良事件分类及分管部门

根据医疗不良事件类别,结合我院当前的职能部门,本院划分为如下几类: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误诊、严重漏诊、输血事件、手术事件、不合理用药事件、辅助诊查事件、三无人员事件、猝死事件、传染病事件等报告医务科;护理相关不良事件: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配错药、发错药等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报告护理部;感染相关不良事件:院内感染,利器损伤事件等不良事件报告院感科;门诊相关不良事件:门诊服务窗口及各诊室发生的不良事件报告门诊部;药品相关不良事件:处方、调剂、药物不良反应、外用耗材、内置耗材不良事件等报告药剂科;器械相关不良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报告器械科;后勤服务相关不良事件:医院设施所致的不良事件总务科;治安相关不良事件: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报告保卫科;投诉相关不良事件: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报告监察室;其他不良事件:报相关职能部门。

1.3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程序

根据不良事件的分类报告相关管理部门,节假日期间应立即先报总值班。相关管理部门接到通知后,立即调查分析,采取措施,防止事件的扩大,最大限度的降低受害人的损失。各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本部门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对本部门的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及发布不良事件预警告知。每个月在院务会公布分析结果。对发生频率较高的或重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加以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医务科负责组织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知识的相关培训。各职能部门跟踪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每个月科室绩效考核和科主任护士长的考评内容。

2.我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效果

2010年我院开始实施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当年收到不良事件共8起,主要是输液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利器损伤,2011年、2012年上报的不良事件性质及件数大致与2010年相似,2013年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分析影响上报的因素,大多数人员表示,影响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的实施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匿名报告,害怕被责罚。也有一小部分人员表示不能识别不良事件,此类人员多数工作年限较低。于是,我院2013年制定了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的奖励制度,允许匿名上报,并对上报事件的影响给以奖励。同时通过全院培训、科内培训的形式,加强人员对该制度的认识。2013年全年共收12起不良事件,除既往常报的几类,增加了手术事件2起、辅助检查事件1起,坠床1起。自2013年起,我院不良事件上报例数逐年增加。产科、重症监护室及急诊科的不良事件报告例数明显比其他的科室高,其中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报告相对较高。

3.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的意义

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对保证医疗安全,预防不良事件,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及时报告可能存在或一直存在的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定期分析产生的原因,公布分析结果,提出整改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类似事件的发生,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目的。以药物错发为例,虽然错配错发但在患者服用前被及时发现,没有发生患者误服的错误事实。但我们仍应以此为鉴,发现隐患,记录并上报,以免再次发生。以前我们将过错的原因集中在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但根据对我院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发现,不良的系统设计、作业流程、管理制度是造成医疗过错最主要原因。例如我院产科的1例不良事件,一名住院医师值班24小后,第二天他的主管的病人要做手术,由于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他忘记了术前备血,所幸病人没有出现紧急用血的情况。医生在高强度负荷下工作时间超过了24小时,显著影响医疗质量,增加了出错的几率,因此,针对产科的特点,在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增强医护人员责任心的同时,我院更重要的是完善了管理制度,调整了产科的值班时间为12小时,使医务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和氛围,以杜绝或减少产生差错的可能性和机会。与以往实施的医疗安全月报比较,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坚持了非处罚性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任仲杰.美国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6(6):425.

[2]魏斌,田卓平.医疗不良事件SH9分类法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医院杂志,20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