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例晶体溶解性青光资料的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8例晶体溶解性青光患者经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眼压均控制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本病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无效,治疗措施是尽早手术。临床医生需提高对其认识,及时正确诊断治疗,最大程度恢复患视力。

  • 标签: 晶体溶解性 青光眼 诊断 治疗 手术
  • 简介:白内障手术已从简单的复明手术发展成为更具挑战的屈光手术,手术需求者希望通过手术提高视力并摘掉眼镜,单焦点人工晶状虽能解决患者视远问题却无法解决脱镜问题,由此老视矫正人工晶状应运而生。在双焦点人工晶状的基础上,目前市场上新产生的几款老视矫正人工晶状成为了热门。本文将综述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几款老视矫正人工晶状的设计原理及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老视矫正 三焦点 连续视程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人工晶状设计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新一代老龄化人群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后能达到更好的全程视力和更高的视觉质量是白内障手术医师和患者的共同期望。非对称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MIOLs)在提供远、中、近视力的同时减少不良光学现象的发生,满足了患者生活、工作的需求。现笔者就非对称区域折射MIOLs的设计、临床效果以及体外实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非对称区域折射型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视觉质量 白内障
  • 简介:我科采用超声乳化术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phacoemulsificationandintraocutarlensimplantation,PHACO+IOL)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8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合并治疗闭角青光患者84例(106),其中男性33例,女性51例;年龄50~78岁,平均(65.8±5.6)岁。急性发作就诊者52例(均为单眼),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闭角型青光眼 合并治疗 超声乳化白内障 白内障吸除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体外分区囊袋模型,探讨不同类型360°连续直角边缘人工晶状(IOL)对晶状上皮细胞(LECs)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Transwell小室、细胞爬片、人源Ⅳ胶原、IOL建立后发性白内障(PCO)体外分区囊袋模型作为模型组,并设置一个空白处理的Transwell小室作为对照组。人LECs细胞系SRA01/04培养于各组Transwell小室中,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中PCO早期病理表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改变。根据体外分区囊袋模型植入的IOL类型分为平台板式袢HydroSmart组、C袢HydroSmart组、C补偿袢Hydrophobic组,并设置不植入IOL为空白对照组。应用Transwell法检测各组IOL前囊膜区迁移细胞数目并计算前囊膜细胞迁移抑制率;应用细胞排斥区分析法检测各组IOL后囊膜区细胞迁移数目并计算后囊膜细胞迁移抑制率。结果模型组细胞培养48 h后体外分区囊袋模型后囊膜区可见细胞形成类似早期Soemmering环和小型Elschnig珍珠样小体等PCO特征性病理表现;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迁移的细胞呈纤维状。对照组中均未见类似细胞分布及形态改变。平台板式袢HydroSmart组、C袢HydroSmart组、C补偿袢Hydrophobic组前囊膜区域单位面积迁移细胞计数分别为18.80±5.53、24.67±9.80和34.47±10.80,后囊膜袢光学部移行区迁移细胞计数分别为56.43±9.00、162.20±16.38和121.30±12.01,IOL前囊膜细胞迁移抑制率分别为(92.02±1.94)%、(89.76±3.10)%和(86.27±4.54)%;后囊膜细胞迁移抑制率分别为(91.60±3.65)%、(70.14±5.35)%和(78.43±3.48)%。平台板式袢HydroSmart组前囊膜区迁移细胞数目明显少于C补偿袢Hydrophobic组,细胞迁移抑制率明显高于C补偿袢Hydrophob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台板式袢HydroSmart组后囊膜袢光学部移行区迁移细胞数、细胞迁移抑制率明显高于C袢HydroSmart组和C补偿袢Hydrophobi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成功构建体外分区囊袋模型。与C袢HydroSmart IOL、C补偿袢Hydrophobic IOL相比,HydroSmart平台板式袢IOL能更有效抑制LECs的迁移。

  • 标签: 白内障 后囊膜混浊 细胞迁移抑制 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 体外囊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空气泡辅助人工晶状(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及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晶状超声乳化联合IOL1期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70例170,根据IOL植入术中前房注入剂不同将术分为2个组,其中采用空气泡辅助IOL植入术者92作为空气泡组,采用传统透明质酸钠辅助IOL植入术者78作为透明质酸钠组。所有术连续随访12周,比较术前及术后1、4和12周2个组术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C)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的比例以及术前及术后1 d、1周和4周2个组眼压的变化,并比较2个组IOL植入时长和手术总时长。结果所有术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2个组术间ECC、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和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04,P=0.953;F分组=0.706,P=0.042;F分组=1.896,P=0.170);2个组术术后各时间点ECC和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小于各组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明质酸钠组术后1 d2眼压升高,经前房穿刺放液后恢复正常;空气泡组未出现术后高眼压者。空气泡组的手术总时长和IOL植入时长分别为(256.95±47.74)s和(29.66±6.58)s,明显短于透明质酸钠组的(357.78±36.07)s和(50.63±8.3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62、17.922,均P<0.01)。结论晶状超声乳化术联合空气泡辅助IOL植入术和传统透明质酸钠辅助的IOL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无明显区别,但空气泡辅助IOL植入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 人工晶状体 角膜内皮细胞 空气泡辅助人工晶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晶状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青岛眼科医院行晶状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光学部夹持术治疗的28例(43只)儿童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观察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眼压、人工晶状位置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布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28例患者年龄(7±4)岁(2~12岁);男性14例,女性14例。全部患者人工晶状光学部均成功夹持于晶状后囊膜撕开区。术后随访6.0~12.0个月(平均8.4个月)。除1例(2只)患者无法配合检查视力外,其余27例(41只)中最佳矫正视力<0.1、0.1~<0.3、0.3~<0.5、≥0.5术前分别有17、17、4、3只,术后分别有4、4、5、28只,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末次随访等效球镜度数为(0.21±0.74)D。3只术后1周出现药物相关性高眼压,停用糖皮质激素性眼药后随访眼压正常。随访过程中全部患者人工晶状均稳定夹持于后囊膜撕开区。全部患者均未发现视轴区混浊,未见虹膜前、后粘连及继发性青光、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晶状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联合人工晶状光学部夹持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儿童白内障摘除手术后视轴区混浊的发生。(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43-348)

  • 标签: 白内障 晶体后囊 晶体囊撕裂术 晶体植入,眼内 儿童 光学部夹持
  • 作者: 陈冬军 万修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0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北京老年医院眼科 10009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在原发性闭角青光(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发病机制中晶状起着重要的作用。已证实PACG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可使前房加深、房角开大,有助于降低眼压。本文回顾了有关PACG透明晶状摘除术相关研究,虽然透明晶状摘除对PACG明显益处,但在技术推广和适应证选择上具有挑战性。(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07-210)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吸出术 透明晶状体
  • 简介:摘要患者植入多焦点IOL后可出现眩光等视觉问题,影响视觉质量,这与大脑的神经适应相关。神经适应存在个体差异,年轻患者更易产生。神经适应与视网膜对图像的处理以及相应大脑皮层的活动相关,达到稳定的神经适应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通过电子游戏、计算机认知训练或视觉训练可改善多焦点IOL植入术后患者的神经适应。(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89-296)

  • 标签: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神经适应性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发生早且发展快,是导致高度近视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多需要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但高度近视患者因眼部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且需要考虑双眼平衡等情况,在人工晶状(IOL)类型的选择、目标屈光度数设定等方面面临更多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针对使用单焦点还是多焦点IOL、术后双眼目标屈光状态设计以及IOL尺寸、材质选择等临床焦点进行讨论,以供同行探讨和参考。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 晶体,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护理方法,手术方法以及术后护理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对600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为患者进行视力测试,视力<0.5者22(3.21%),大于等于0.5者663(96.78%)。患者手术后没有严重并发症产生,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使患者屈光状态保持稳定,有效恢复患者视力,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单眼视设计术后的视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方法收治双眼白内障患者40例,双眼先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单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术,1只按术后为正视,另1只按术后为-2.50D近视植入相应度数人工晶状,记录术后3个月时患者双眼裸以及矫正远、近、中距离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立体视。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主观的视觉功能和脱镜率。结果术后患者两矫正后远视、中距离视力、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脱镜率为92.5%。结论按照单眼视设计的双侧人工晶状,能同时获得良好的裸远、近视力,而双眼裸状态下的近立体视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 标签: 单眼视 晶状体 人工 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人工晶状(IOL)植入术后的视觉功能。方法抽取至我院手术的单纯白内障患者给予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55例(80只),其中一组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20例,30只),简称多焦组,另外一组植入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35例,50只),简称单焦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及脱镜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术后均获得良好的视力效果,术后3月5mm瞳孔下多焦组全总高阶像差无统计学差异,球差多焦组较单焦组稍大,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多焦点组的脱镜率达到93.3%,非球面单焦点组达到58.0%(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中给予不同的人工晶状植入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效果,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无明显差异,但脱镜率多焦组明显高于单焦组,全程视力效果好,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种类 视觉功能
  • 简介: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的改良、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都可以减少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的设计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人工晶状体 并发症 术后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及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植入术后,两组之间人眼波前像差的差异。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40),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分别植入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及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术后3个月做波前像差检查。测量人工晶状的球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对检查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瞳孔直径在5.0mm状态下CanonStaarKS-Ai非球面人工晶状组的球差、第四、第五、第六阶像差及总体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CanonStaarKS-3球面人工晶状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视觉质量明显优于球面型人工晶状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非球面 波前像差
  • 简介:丙烯酸酯和硅胶人工晶状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这两种晶状各有优缺点,本文综述了它们在本身材料(化学和物理特性)、植入特性、白内障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视功能、生物相容性、眼内炎、后囊膜混浊和晶状钙化、前囊膜收缩和位置变化)、联合手术中的应用(与硅油黏附性、白内障联合青光手术)等方面的比较。

  • 标签: 丙烯酸酯 硅胶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及人工晶状的选择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门诊部所接收治疗的56例白内障患者的囊内外摘除术术、超声乳化吸除术以及人工晶状选择的一些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老年人这个群体中,白内障患者导致盲视表现尤为明显,占了总病例数的85.71%;在经过对应的手术与人工晶状的植入白内障患者痊愈了30例,18例有效的,6例无效的,2例排斥。结论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与合适的人工晶状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选择不恰当,导致患者出现排斥反应,既不利于对患者的治疗,还使得病情不断恶化,甚至危及病患的生命。

  • 标签: 白内障 囊内摘除术 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 囊外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眼前节扫频OCT CASIA2研究白内障患者术前晶状和术后人工晶状(IOL)偏心和倾斜的相关性。方法:自身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3月至7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09例(157),其中右眼80,左眼77,年龄为48~88(69.8±9.1)岁。应用CASIA2于白内障手术前、术后1周测量散瞳前、后晶状和IOL的偏心和倾斜,3次测量并取其矢量平均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后IOL与术前晶状相同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散瞳前,白内障患者右眼术后IOL偏心量与术前晶状无相关性,术后IOL偏心轴向、倾斜度及倾斜轴向与术前晶状的相同指标均分别呈正相关(r=0.48, P<0.001; r=0.53, P<0.001; r=0.36, P=0.002);左眼术后IOL偏心量与术前晶状同样无相关性,术后IOL倾斜度与术前晶状的倾斜度呈中等强度相关性(r=0.44, P<0.001),术后IOL偏心轴向、倾斜轴向与术前晶状的相同指标分别呈较强相关性(r=0.62, P<0.001; r=0.91, P<0.001)。散瞳后测量,右眼术后IOL偏心量与术前晶状呈弱相关性(r=0.26, P=0.024),右眼术后IOL偏心轴向、倾斜度和倾斜轴向与术前晶状的相同指标均分别成正相关性(r=0.34, P=0.004; r=0.56, P<0.001; r=0.36, P=0.002);左眼术后IOL偏心量与术前晶状无相关性,左眼术后IOL与术前晶状的偏心轴向、倾斜度及倾斜轴向均分别呈较强的正相关性(r=0.64, P=0.010; r=0.55, P<0.001; r=0.93, P<0.001)。结论:除偏心量外,CASIA2测量白内障患者术后IOL和术前晶状的偏心轴向、倾斜度和倾斜轴向均分别呈正相关,且倾斜轴向的相关性最高。临床可参考白内障术前晶状的偏心和倾斜,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IOL。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扫频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偏心 倾斜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不缝合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的疗效。方法统计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期间我院采用巩膜隧道切口、不缝合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共为21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对其术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手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此种手术具有无需缝合、自闭性好、损伤轻、视力恢复快、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大规模的开展。

  • 标签: 改良式 不缝合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