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混浊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Q开关Nd:YAG激光切开术后混浊患者165例(193眼),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一次性切开成功率为100%,所用激光脉冲数平均24±21.7次,激光总能量4~451mJ;②91.2%(176眼)视力较术前提高;③59.6%(115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手术前后眼压变化与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所用激光脉冲数以及白内障手术与切开术间隔时间有关;④19.3%(32眼)出现人工晶状体损伤.结论:Q开关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混浊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合理选择激光参数.

  • 标签: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 后囊膜混浊 统计学分析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损伤
  • 简介:混浊是白内障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混浊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改良、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都可以减少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对混浊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人工晶状体 并发症 术后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影响
  • 简介:本文报告了360眼IOL术后混浊随访观察6个月~2.5年的结果,有87眼发现有混浊(24.17%);但其中仅14眼(3.89%)影响视力。先天性白内障IOL术后混浊影响视力者占47.37%,老年性白内障IOL术后混浊未发现明显影响视力。IOL术后混浊的发生的高峰时间是术后3~6个月内,并没有随时间延长混浊率增加的趋势,术后混浊的防治关键时间应放在术后3个月内。

  • 标签: 白内障 人工晶体
  • 简介:目的:改良法建立大鼠发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并观察LEC在PCO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SD大鼠50只在连续环形撕、水分离后行晶状体外摘除术(ECLE),娩核使用无菌空气恢复前房。分别于术后0,3,7,14及28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LEC的α-SMA表达。结果:100%术眼存在,84%的鼠眼可用于检测。术后0h于前下和赤道部的内表面观察到LEC。PCO在术后3d出现,出现皱缩,整个晶体出现纺锤形细胞。术后7d时明显混浊,见较多纺锤形细胞分布。所有动物于术后14d出现明显皱缩,可见新生晶体纤维。术后28d见明显增厚,新生晶体纤维填充袋,未见细胞。LEC形态及分布恢复到术后0h状态。免疫组化检测见术后3d时α-SMA阳性表达。结论:改良法成功建立大鼠PCO模型,LEC在PCO形成中出现形态和分布上的动态变化。其将为在分子水平上探索PCO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提供合适研究载体。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大鼠 晶状体上皮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殖钙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对处理的方法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对29例31眼增殖钙化型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常规摘除术后于人工晶体植入前或植入进行Ⅰ期环形撕开或切开术,撕口大小在3~4mm间。结果29例31眼全部Ⅰ期顺利完成,的环形撕开人工晶体植入袋内的27例29眼,2例2眼植入睫状沟,术后随访3~18月矫正视力>0.522眼占70.9%,1例人工晶体轻度偏斜,矫正视力0.3,其余人工晶体位正无偏斜移位。无黄斑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病例,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病例。结论Ⅰ期环形撕开或切开对增殖钙化型白内障对迅速获得视轴区透明,增加改善术后视力,彻底预防发障是必要的也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后囊膜增殖钙化 环形撕囊 白内障
  • 简介:摘要混浊(PCO)是白内障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房水内生长因子含量升高,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过度增生、迁移、纤维化导致混浊而引起视力下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周期、增生、参与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通路,该通路在PCO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作用。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键位点,应用mTOR抑制剂干预通路信号传递,影响LECs的生物学功能,有望为防治PCO提供新思路。就mTOR信号通路及mTOR抑制剂在PCO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抑制剂 后发性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手术后浑浊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应用NdYAG激光仪,对144例(174眼)白内障手术后浑浊,合理选择脉冲、能量及激光聚焦点的相关参数,激光切开。结果激光截前后视力有显著提高,增视率达97.7%,差异显著(P<0.05);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并缩短了病程。结论准确选择激光脉冲、能量与聚焦点,可减少对IOL和眼组织的损伤,提高激光的疗效,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后囊浑浊 YAG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切开术治疗发性白内障临床效果,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95例发性白内障患者均采用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视力进行测量给予对比并得出结论。结果95例(95眼)发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前,其视力大多处于0.12-0.3范围内,且部分患者仅为0.02-0.1范围内;经手术治疗,患者视力大多处于0.4-0.8范围内,且部分患者甚至达到0.8以上,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改善,且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性白内障患者应用激光切开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视力,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后发性白内障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yag激光治疗皱褶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200例(236眼)皱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患者实施yag激光治疗前后的视力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矫正视力状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yag激光治疗方法在治疗皱褶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yag激光 后囊膜皱褶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对52例(59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结果59眼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YAG激光切开术治疗发性白内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ND:YAG激光 后发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白内障手术患者晶体破裂(PCR)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5月进行治疗且各项医学资料非常完善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选择符合要求的146例患者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和研究手术过程中晶体状PCR出现的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即发生组(32例)、未发生组(114例)。全部分析和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将可能的因素纳入到其中,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全面分析,及时发现白内障手术患者晶体状PCR的发生影响因素。结果:经过回归分析了解到,男性、晶状体核分型≥Ⅲ级、合并玻璃体积血均是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发生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18.121(4.392~74.767)、18.700(4.829~72.417)、37.333(7.215~193.187),均P

  • 标签: 白内障手术患者 囊膜破裂 影响因素 玻璃体积血
  • 简介:目的缩短盐酸氯丙嗪注射液在无菌检验中因出现混浊所需延长的检验时间。方法分别取1ml的2mol/L^-1盐酸溶液加至无菌培养带白色絮状物的培养基中。把白色絮状物消失、培养基澄清的判为阴性;白色絮状物消失、培养基仍为混浊的判为阳性。结果此法得出结果与药典方法检验结果一致。结论此法快捷、简单、准确。

  • 标签: 盐酸氯丙嗪注射液 无菌检验 检验时间 白色絮状物 沉淀 抗精神病药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破裂的原因以及术中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22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生破裂22例22眼,除1例未植入人工晶体外,一期植入人工晶体21例,占95.45%,术后视力0.5以上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破裂虽然难以避免,但只要处理措施得当,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后囊膜破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破裂原因及预防。方法对568例568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破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68只眼中有26只眼破裂,4只眼是撕不慎引起,术中5只眼由于水分离时注入水过多、过猛致破裂,7只眼由于雕刻太深,致破裂,5只眼由于超声能量太大致破裂,3只眼超声乳化碎核时致破裂,有2只眼在注吸皮质时,负压过高致破裂。结论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破裂原因,为减少破裂提出了有效预防措施。

  • 标签: 白内障手术后囊膜破裂原因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