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晶状不全脱位导致 的 继发性青光临床 诊疗方案 。方法 选择 201 7 年 1 0 月 至 201 9 年 1 0 月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晶状不全脱位导致 的 继发性青光患者共 17 例 17 进行回顾性分析 。 结果 术后 角膜透明度恢复后视力 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 眼压基本控制 良好 ;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详细 的病史采集,散瞳检查 及 UBM 等检查结果结合术中所见悬韧带情况进行选择 相应的手术方案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及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晶状体不全脱位 继发性青光眼 UBM 囊袋张力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角膜散光的轴向对于散光矫正(toric)人工晶状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爱尔眼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术前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128例(180)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每组90。Toric组,植入Acrysof IQ toric人工晶状;IQ组,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亚组系按照术前角膜散光轴向分为顺规散光组、逆规散光组及斜轴散光组。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及残余散光度等。结果术后裸远视力Toric组优于IQ组(P<0.05),残余散光度Toric组低于IQ组(P<0.05)。逆规散光患者及斜轴散光患者术后裸远视力Toric组优于IQ组(P<0.05),而顺规散光患者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方角膜切口,toric人工晶状相比IQ人工晶状矫正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的效果比顺规散光好。

  • 标签: 白内障 散光 晶状体,人工,Toric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散光矫正人工晶状植入术后的轴位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新视界中兴眼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角膜散光的白内障37例(60只)。患者均行超声乳化散光矫正人工晶状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人工晶状的轴位旋转度。结果患者术前裸视力(logMAR)为0.89±0.38,术后3个月提高至0.20±0.10(t=13.862,P=0.000)。术前角膜散光度为(2.34±1.05)D,术后3个月降低为(0.41±0.22)D(t=15.150,P=0.000)。术后1个月和3个月人工晶状轴位平均旋转度数分别为3.48°±1.46°和3.72°±1.6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1,P=0.141)。结论超声乳化散光矫正人工晶状植入术能有效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提高视力,且人工晶状旋转稳定性较好。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状体,散光,人工 角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青光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急性闭角青光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结果观察组眼压及视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青光,可明显降低眼内压,恢复视力水平,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青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闭角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46例56只患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行小切口手法切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1周、1个月、6个月患者的平均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手法切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青光,可以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增加前房深度,具有安全有效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 人工晶状体植入 小切口手法切核白内障摘除 房角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晶状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伴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青光的疗效。方法原发性闭角青光42例42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前房角改变。结果42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低于21mmHg,37(88.09%)视力>0.5,前房角粘连有改善。结论晶状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白内障的闭角青光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 青光眼 闭角型
  • 简介:摘要原发性闭角青光(PACG)是我国最常见的青光类型。近年来晶状摘除手术已逐渐成为PACG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晶状摘除手术在PACG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提出应根据房角关闭的不同机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正确看待透明晶状摘除术在PACG治疗中的作用,注意我国与西方国家医疗体系的差异以及联合房角分离术或滤过性手术的效果,以期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晶状摘除手术治疗PACG,达到为青光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12)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晶体植入,眼内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早期急性闭角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急性闭角青光发病时间在1周以内的患者52例60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仅6眼压增高(22~30mmHg),需要行小梁切除手术。结论对于早期闭角青光的患者,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仅部分患者需要二期抗青光手术。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闭角青光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将收治的64例闭角青光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眼内感染5例,研究组患者中无1例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结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闭角青光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中央孔型晶状后房人工晶状(ICL V4c)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高度近视25例(48)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ICL V4c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分析术后视觉质量。结果患者术后各时点BCVA(logMAR)、UCVA(logMAR)均优于术前(F=236.779,1 106.872;P=0.000,0.000);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02,1.973,0.998;P=0.105,0.121,0.391);术后3个月、6个月球差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各空间频率下的调值传递函数(MTF)值及斯特列尔比(SR)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平均缺损(MD)及模式标准差(PSD)升高(F=42.656,50.155;P=0.000,0.000);术后2周及6个月时视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无青光或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患者ICL V4c植入术后可改善患者主客观视觉质量。

  • 标签: 植入术,晶状体,人工,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中央孔型 质量,视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患者及无干者生物测量参数及人工晶状度数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门诊就诊患者140例(140),根据干检测指标分为中重度干组、轻度干组和无干组,其中中重度干组40例,轻度干组50例,无干组50例,均取其右眼数据。所有患者行IOLMaster 700生物测量后,滴入1滴0.1%的玻璃酸钠滴眼液,分别于5 min、10 min及15 min后再次行IOLMaster 700生物测量,比较3组滴入玻璃酸钠滴眼液前后不同时间点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K)、散光度数(K2-K1)及散光轴位的差异,并分别计算人工晶状(IOL)度数,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点药前,与无干组相比较,中重度干组CCT较小(P=0.030),K1、K2较大(P=0.048、0.041),IOL度数较小(P=0.018);轻度干组K1、K2较大(P=0.022、0.011),IOL度数无明显差异。中重度干组在滴入1滴玻璃酸钠滴眼液后5 min,CCT及IOL度数增大的趋势(t=28.244,P<0.001;t=2.623,P=0.012),K1、K2减小的趋势(t=-0.621,P=0.538;t=-2.462,P=0.018),IOL度数增加0.5 D的数占总数的18%;10 min后,与点药前比,CCT及IOL度数增大的趋势(t=7.334,P<0.001;t=4.425,P<0.001),K1、K2减小的趋势(t=-4.876,P<0.001;t=-4.179,P<0.001),22.5%的IOL度数增大0.5 D或1.0 D。15 min后,IOLMaster测量参数均回到干预前水平。轻度干组在滴药后5 min及10 min,与点药前比较除CCT增大(t=9.286,P<0.001;t=7.516,P<0.001),余生物测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点药后15 min,所有生物测量参数较点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干组在滴后5 min及10 min,CCT增大趋势(t=11.618,P<0.001;t=16.785,P<0.001),IOL度数减小的趋势(t=-2.641,P=0.011;t=-1.429,P=0.159),IOL度数最大减小0.5 D;15 min后,所有生物测量参数较点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中重度干组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变化较其他2组大,滴后5 min,3组差异统计学意义(F=3.220,P=0.043)。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的使用可能改变生物测量的数据,尤其对于合并有中重度干的患者。滴入玻璃酸钠滴眼液后短时间内,角膜曲率及散光轴位发生变化,中重度干患者IOL预测值增大、无干患者IOL预测值减小。

  • 标签: 干眼 人工泪液 白内障 IOLMaster 人工晶状体度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视程人工晶状在轻中度青光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0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连续视程人工晶状植入联合抗青光手术患者15例(18),于术后3个月观察远、中、近距离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远、中、近距离视力(LogMAR),离焦曲线及眼压。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远、中、近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眼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统计学意义(P < 0.05)。离焦曲线的波峰较宽,在1.5 D的波峰视程内视力大于0.6。其中原发性开角及慢性闭角青光术后波峰略低。结论:连续视程人工晶状可为轻中度青光患者提供良好的视觉质量。

  • 标签: 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 青光眼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焦点人工晶状植入术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眼科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的白内障49例(50)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4例(25)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者为三焦点组;25例(25)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者为单焦点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视觉质量。结果三焦点组患者的远、中、近距离视力(UCVA,logMAR)均在0.2及以上,中、近视力优于单焦点组( t=- 8.574,-10.975;P<0.001)。矫正远视力后的中、近视力三焦点组优于单焦点组(t=-5.504,-6.674;P<0.001),三焦点组术后3个月离焦曲线在-1.0~-2.5D过渡平缓,而且优于0.12(LogMAR)。三焦点组对眼镜依赖程度低于单焦点组(t=5.774,P<0.001),而中、近视力的视功能满意度高于单焦点组(t=3.834,5.558;P=0.001,0.020)。结论三焦点人工晶状可以为患者提供舒适自然的连续全程视力,尤其是中距离视力,而且能提升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满意度和脱镜率。

  • 标签: 视力,中距离 晶状体,人工,三焦点 超声乳化,白内障
  • 简介:摘要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步入屈光性手术时代,白内障患者对术后优质视觉质量的追求日益突显。如何为既往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设计合适的人工晶状(IOL)植入方案是困扰眼科医师的难点。本文重点介绍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眼部生物学测量、人工晶状类型选择及人工晶状屈光力计算要点,以期为最大程度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植入术后视力、屈光度,探讨儿童白内障选择合适人工晶状的依据。方法:3~11岁儿童52例83,手术时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3~6岁,27例50:B组6~14岁,25例33均植入人工晶状,术后lmo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每0.5a复验,随访6mo~3a,对术后屈光度及最终矫正视力进行观察。结果:A组平均屈光度变化为3.17±2.90D。B组平均屈光度变化为1.08±1.37D,11(13.3%)BCVA≥1.0,45(55.6%)BCVA≥0.5,5(6.O%)≤0.3。结论:儿童白内障尽早手术的同时,根据年龄段,植入欠矫的人工晶状并配戴框架眼镜,是恢复儿童良好的视力的关键。

  • 标签: 儿童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巩膜内"钉帽状"袢固定治疗晶状人工晶状(IOL)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沈阳爱尔视光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晶状脱位和IOL脱位35例(35)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25 G玻璃切除术,术中烧灼IOL两袢的末端成"钉帽状"固定于巩膜隧道口,不需缝线。术后行眼前段OCT及UBM检查。结果本研究包括晶状脱位或不全脱位13及IOL脱位22。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为0.43±0.35,0.37±0.22,均较术前的(1.27± 0.70)显著提高(P=0.002,0.001)。IOL袢均稳固地位于巩膜隧道内,无移位。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由术前(2 192±558)个/mm2减少至(1 953±704)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3,P=0.220)。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瞳孔变形2例,玻璃体积血3例,早期低眼压2例,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25 G玻璃切除联合IOL巩膜内"钉帽状"袢固定可有效治疗晶状人工晶状脱位。

  • 标签: 脱位,不全,晶状体 脱位,晶状体,人工 固定,袢,钉帽状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球面和非球面人工晶状植入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的对照病例研究。对仅患有老年性白内障并排除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分别植入球面和非球面人工晶状。观察患者术后1、3、6个月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人工晶状位置、屈光状态、波前像差仪检查瞳孔6mm的高阶像差(包括四阶像差、球差、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四阶彗差),检查患者的对比敏感度、眩光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瞳孔6mm大小时非球面组四阶球差(Z40)(P=0.000)、四阶球差均方根(RMS4)(P=0.003)、高阶像差均方根(HMSh)(P=0.016)低于球面组,两组之间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四阶彗差检查Z7、Z8以及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面和非球面组在6.3°~4.0°视角对比敏感度(CS)(P=0.043,P=0.032)及眩光敏感度(GS)(P=0.045,P=0.037)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视角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能明显降低术后患者包括球差在内的高阶像差,但视力、对比敏感度以及眩光敏感度之间的差别不明显。

  • 标签: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波前像差 对比敏感度 眩光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晶状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的PKP术后白内障共15例(1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大角形细胞比例、中尖角膜厚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BCVA较术前提高(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减少(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较术前降低(P<0.05),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虹膜出血3例(20%),角膜移植片水肿2例(13.33%),后发障3例(20%)。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治疗PKP术后白内障安全有效,但术中需注意保护角膜内皮细胞。

  • 标签: 角膜移植,穿透性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植入术,晶状体,人工 细胞,内皮,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