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晶状后房人工晶状(ICL)植入术矫正中高度近视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在武汉、长沙、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对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CL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进行回访。收集术前及术后裸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轴长度(AL)、视觉问卷等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68例(320),随访时间为术后5~9(5.9±1.0)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18.25~-4.38(-10.47±3.08)D和-4.00~+0.38(-0.91±0.82)D。末次随访的安全指数和有效指数分别为0.15~1.71(1.10±0.20)和0.33~2.00(0.86±0.30)。末次随访的UCVA、BCVA均较术前提高(t=58.903、6.637,P<0.001),AL轻度增长(t=-9.136,P<0.001),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减少5.7%(t=10.07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拱高为24~1 300(402±185)μm。视觉症状问卷显示95%患者对手术满意,夜间视力和夜间驾驶容易度评分最低。共32(10.0%)出现并发症或已行手术治疗,包括白内障手术(5,占1.6%),ICL调位(10,占3.1%),ICL置换(9,占2.8%),ICL取出(2,占0.6%),外伤性视网膜脱离(3,占0.9%),玻璃体积血(1,占0.3%),脉络膜新生血管(1,占0.3%),黄斑出血(1,占0.3%)。结论:术后5年以上远期随访,ICL植入矫正中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而且存在较少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

  • 标签: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多中心 远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晶状人工晶状植入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这是为了矫正高度近视而在透明的晶状前植入一个双凹面的人工晶状

  • 标签: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晶状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对不同年龄高度近视患者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晶状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随访资料完整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共75例(150只),其中男性23例,女性52例,年龄(28.99±7.26)岁。按照年龄分为两组:低龄组(18~34岁)40例(80只),高龄组(35~48岁)35例(70只)。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裸远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近视力(UNVA)、等效球镜度数、调节幅度、负相对调节(NRA)、正相对调节(PRA)、单眼和双眼调节灵敏度(AF)、调节反应、远近水平隐斜、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以及视觉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及差异性。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统计学意义者再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两两比较;两组间的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检验。结果术前和术后12个月低龄组调节幅度分别为(8.88±2.27)和(9.51±1.34)D,高龄组分别为(7.67±2.36)和(6.56±2.63)D,两组调节幅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F=15.044,P<0.05),同一时间比较两组的调节幅度差异统计学意义(F=47.678,P<0.05),高龄组调节幅度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低龄组。两组间NRA比较,术前及术后低龄组NRA均优于高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59,P<0.05),两组内NRA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88,P=0.141)。PRA术前及术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47,P=0.233),各组随时间亦无显著性变化(F=1.762, P=0.146)。两组单眼及双眼AF比较,随时间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296,21.839,P<0.05),两组单眼AF及双眼AF术后12个月均较术前显著性提高。各时间点低龄组单、双眼AF均优于高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0.327,43.08,P<0.05)。两组调节反应比较,高龄组由术前(0.12±0.32)D增加到术后12个月(0.38±0.49)D,差异统计学意义(F=4.752,P<0.05);而低龄组内术前术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10,P=0.151)。AC/A术前及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9, P=0.505),术后组内随时间变化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1.049, P=0.309)。结论高度近视患者晶状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后视力、调节幅度及AF都有显著提高,术后调节功能显著改善,视觉满意度高;低龄患者的提高优于高龄患者。(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13-121)

  • 标签: 近视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调节, 眼
  • 简介:摘要随着人工晶状材料和功能的不断改进,晶状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矫正近视及散光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该手术矫正近视的适应证从既往超高度和高度近视逐步拓宽,扩大了应用范围,在国内迅猛发展,但其安全隐患不可忽视,必要强化采用该手术矫正近视及散光的规范化,以提升其安全性。本文从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增加设计的精准度、有效防范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论述,为临床进一步加强安全实施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6-89)

  • 标签: 近视 散光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围手术期医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央孔型晶状后房人工晶状(ICL V4c)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45例(90),其中19例(38)行传统无孔型晶状后房人工晶状(ICL V4)植入术(ICL V4组),26例(52)行ICL V4c植入术(ICL V4c组),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裸视力(UDVA)、矫正视力(CDVA)、眼压、拱高及残留屈光度、对比敏感度以及总高阶像差。结果两组术后1周、1、3个月UDVA、眼压、拱高及残留屈光度(等值球径、球径和柱径)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DVA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两组拱高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前房角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1、3个月,两组疗效指数和安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1.00;术后1周、1、3个月,两组间对比敏感度在各频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而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3个月总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 V4c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视觉质量与传统ICL植入术相当,临床应用更方便。

  • 标签: 近视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晶状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矫正超高近视患者临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筛选70例超高近视并接受有晶状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矫正手术患者为入组样本,时间选择2022年1月到2022年5月期间内进行,结合奇偶数字分组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对照组)以及个性化护理干预(研究组),最后对护理数据归纳、总结。结果:研究组焦虑评分(31.51±1.54)、抑郁评分(31.36±1.28)显低(37.56±1.37)(38.68±1.70)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2.85%)低于(17.14%)对照组呈现优势性P<0.05,护理满意度(97.14%)与对照组(80.00%)两者间差异明显,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矫正超高近视患者术后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取得患者满意、认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近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晶状人工晶状(V4c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度及高度近视行V4cICL植入术60例(118只)的临床资料。术屈光状态为等效球镜度(-11.26 ±3.87)D。观察术后拱高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比由Orbscan、IOLMaster、Pentacam及UBM所测得的角膜直径及前房深度的一致性。结果眼前段OCT测量术后1 d、1、3、6及12个月拱高依次为:(0.635±0.201)mm、(0.608±0.194)mm、(0.581±0.195)mm、(0.597±0.171)mm及(0.495±0.158) mm。术后拱高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6,P=0.004),与角膜厚度呈负相关(r=-0.241,P=0.009),与前房深度、ICL直径、角膜直径及轴长度呈正相关(r=0.529、0.583、0.405及0.314,均P<0.05),与性别、术前的屈光状态、是否植入散光矫正ICL、角膜曲率及是否伴随睫状体囊肿均无相关(P>0.05)。Orbscan Ⅱ及Pentacam术前测量角膜直径的一致性好,Orbscan Ⅱ、Pentacam及UBM术前测量前房深度可互相参考。结论V4cICL植入术矫正中度及高度近视效果良好,拱高是术后安全的重要因素,术前精确的生物测量及术后定期的随访观察是关键。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近视 调节,眼
  • 简介:摘要巩膜内无缝线后房人工晶状(intraocular lens, IOL)固定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矫正无囊膜支持无晶状的新方法,可有效避免缝合IOL与缝线相关的并发症。巩膜内无缝线后房IOL固定有多种方法,包括制备巩膜隧道类的采用针或玻璃体视网膜刀进行的无缝线巩膜内固定IOL植入、Yamane法带凸缘巩膜内IOL双针固定技术、经结膜入路法、自闭式巩膜切口固定法;以及制备巩膜瓣类的纤维蛋白胶辅助的巩膜内无缝线IOL固定术、无纤维蛋白胶辅助需缝合的IOL固定术。结果显示巩膜内无缝线后房IOL固定是一种有效、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术后短期随访效果令人满意。但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病例数有限且随访时间较短,尚需对更多病例进行长期随访以明确其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稳定性。(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91-99)

  • 标签: 无缝合巩膜固定 人工晶状体 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晶状人工晶状(ICL)植入术后不同光照强度下拱高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郑州爱尔眼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ICL(V4c)植入术61例(117),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根据光照强度分为暗环境组(2 lux)、常规环境组(60 lux)和明环境组(600 lux),以海德堡OCT的眼前节模块测量瞳孔直径及拱高,并根据常规环境组的拱高分为低拱高组(≤250 μm)、中低拱高组(251~500 μm)、中高拱高组(501~750 μm)和高拱高组(>750 μm)。分别比较常规环境组与暗环境组、明环境组瞳孔直径和拱高的差异。结果各拱高组的暗环境下瞳孔直径均大于常规环境下者,明环境下瞳孔直径均小于常规环境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各拱高组均未发生ICL接触晶状的情况。低拱高组,暗环境下拱高大于常规环境下者(t=2.795,P=0.019),明环境下拱高小于常规环境下者(t=2.516,P=0.031);中低拱高组、中高拱高组及高拱高组,暗环境下拱高与常规环境下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24,1.772,0.821;P=0.062,0.082,0.425),明环境下拱高均小于常规环境下者(t=7.456,10.644,7.894;均P<0.001)。结论ICL植入术后拱高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但是其动态变化仍可保持在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 标签: 植入术,人工晶状体,有晶状体眼 ICL 拱高 强度,光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晶状人工晶状(ICL)植入术后需再次行人工晶状调位、更换或取出术等二次手术的原因,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术后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爱尔眼科医院行ICL(V4c)植入术后行人工晶状调位、更换或取出术的屈光不正患者73例(74),其中需调位47、更换26、取出1,术后定期复查,观察记录裸视力(UCVA)、拱高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等指标。以单纯ICL植入术68作为对照组,ICL植入后行调位术47为调位组,ICL植入后行更换术26为更换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因拱高过高与拱高过低行二次手术处理患者的拱高变化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调位组、更换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的UCVA、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及ECD减少量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单纯球镜矫正和复曲面型ICL植入术后的更换率。结果:ICL植入术后进行ICL调位、更换或取出的原因拱高异常、复曲面型ICL旋转和ICL位置异常。因拱高异常行ICL调位或更换59,拱高过高者通过调位或更换小一号尺寸的ICL后均获得理想拱高,而拱高过低的病例相对复杂,且拱高过高者行ICL调位或更换的平均拱高变化量大于拱高过低者,差异统计学意义(t=4.72,P<0.001)。复曲面型ICL植入术后发生轴向旋转且视觉质量欠佳14,其中12行调位后取得稳定、良好的效果,2调位后顽固性旋转,通过更换手术方式才解决。术后1个月,调位组、更换组与对照组的UCVA、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及ECD减少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球镜矫正ICL植入术后更换率小于复曲面型ICL(分别为1.6%、3.5%),差异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5)。1ICL植入术后出现ICL位置异常、瞳孔区拱高上下差异大,行ICL取出+晶状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人工晶状植入术,术后效果理想。结论:拱高异常为ICL植入术后调位、更换或取出的最主要原因,拱高过高者行ICL调位或更换后的平均拱高变化量大于拱高过低者,且更具规律性;复曲面型ICL旋转经调位后多数病例可获得满意结果;ICL调位术和更换术相较于单纯植入术具有相当的安全性和术后效果。

  • 标签: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调位 更换 取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虹膜固定型晶状人工晶状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选择10例(14只)高度近视患者施行虹膜固定型晶状人工晶状植入术,实施了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10例患者高度近视状况得到改善,视力明显提高,其有效率为100%。结论虹膜固定型晶状人工晶状植入术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医护一"治疗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在有晶状人工晶状植入术中矫正高度近视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矫正高度近视者183例(358)分为传统模式治疗组51例(102)和医护一模式治疗组132例(256)。所有病例均行晶状人工晶状植入术,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传统模式治疗组每次平均费用较医护一模式多,差异统计学意义(t=106.554,P=0.000)。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差异统计学意义(Z=3.667,P=0.000)。结论改良式"医护一"治疗模式在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人工晶状植入术中的应用,可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确保医疗和护理质量安全。

  • 标签: 医护一体 植入术,晶状体,人工,有晶状体眼 近视,高度
  • 简介:目的探讨后房人工晶状缝线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14例患者16,均采用后房入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23月。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时最佳矫正视力1.0,最低0.15,视力在0.5以上者9只(占56.2%),视力偏低者中术前继发青光2只,玻璃混浊2只,所有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晶状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晶状前囊膜口不完整,后囊膜破广较大或无囊膜,不能支撑后房人工晶体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法。

  • 标签: 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术 睫状沟
  • 简介: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施行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3例45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相关眼科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施行后房人工晶状植入术。术后对其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45术后裸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发生一过性高眼压,45IOL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细小色素颗粒附着,对视力无影响。结论:IOL矫正高度近视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临床观察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人工晶状体 有晶状体眼 后房型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和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有晶状后房屈光晶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9年 12 月)接受有晶状后房屈光晶状植入术的患者 ( 56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颜色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 280 例)和观察组( 280 例), 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用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均 较对照组低 ( p值< 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 ICL 手术中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

  • 标签: [ ] 围手术期护理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屈光晶状体植入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在无晶状囊膜支撑下植入人工晶状是临床手术的难点之一,手术操作技巧要求高,尽管有多种手术方法可供选择,但手术并发症仍不少见。本文介绍临床传统的以及近年发展的几种无晶状囊膜支撑人工晶状固定术,重点阐述手术指征、手术特点和要点,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93-397)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植入Artisan人工晶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地分析24例24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的手术后结果。纳入病例包括外伤性晶状脱位、视网膜脱离或球内异物行晶状玻璃切除术后及晶状摘出术后囊膜缺失。手术前后进行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裸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瞳孔形态、人工晶状固定情况、虹膜玻璃体视网膜情况,记录手术中和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12~24mo。所有手术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前裸视力为手动~0.2(logMAR1.91±0.89),手术后末次随访裸视力为0.2~1.0(logMAR0.46±0.59)。手术后1,3,12mo术平均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1.26,-0.43,-0.35D,±2.0D以内者术后3mo和12mo分别占66.7%和83.3%,±1.0D以内者分别占41.7%和50%。手术前及术后3,12mo眼压分别为16.95±7.85,12.38±4.68,15.96±5.25mmHg。手术前及手术后3,12mo平均角膜内皮计数分别为2493.8,2270.3,2263.7个/mm2,手术后1~3mo,4~12mo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8.96%,0.27%,手术后12mo内皮细胞总丢失率为9.23%。手术后无持续性葡萄膜炎,虹膜无明显手术损伤和萎缩,瞳孔形态无变化,Artisan人工晶状正位牢固固定,对玻璃体视网膜无影响。玻璃切除手术中使用前房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结论:无囊膜支撑的无晶状植入虹膜固定Artisan人工晶状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仍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进一步对Artisan人工晶状植入术作出评价。

  • 标签: 无晶状体眼 人工晶状体植入 虹膜固定人工晶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