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的变异状态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初诊的44例WM患者的血液和/或骨髓样本,通过直接测序确定主克隆并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的序列分析,描述WM患者IGHV-IGHD-IGHJ基因的使用特征。结果在44例患者中,IGHV3基因家族的使用率最高,该结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的数据相似,主要使用的片段为IGHV3-23(20.45% vs. 15.44%)及IGHV3-74(11.36% vs. 7.35%),其次为IGHV4基因家族(15.91% vs. 24.26%)。但使用IGHV4家族与预后无相关性。以98%作为IGHV变异状态的截断值,仅5例患者IGHV无变异,且与预后无相关性。根据X-tile分析,选择将92.6%作为WM患者IGHV变异状态的截断值,26例(59.1%)IGHV无变异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P<0.05),无进展生存期(P<0.05)及OS(P<0.05)与IGHV变异组相比均显著缩短。结论患者IGHV-IGHD-IGHJ的使用特征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的数据相似,但使用IGHV4家族与预后无相关性。此外,98%可能并不适用于区分WM患者的IGHV变异状态。

  • 标签: 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 基因变异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预后
  • 简介: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其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131I核素治疗+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是DTC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可为DTC的诊治、转移与复发的预测、疗效的评估提供依据。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 )的存在可影响Tg的测定。因此,笔者对Tg和TgAb在DTC诊治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分化型甲状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对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设成观察组,选择同期来该院健康体检的60例人员设成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比较检测含量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对照组人员的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G检测含量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15.0%、10.0%,低于观察组患者的73.3%、61.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检测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老年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和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接受过allo-HSCT的AML患者资料,总结患者KIR3DL1、DSA检测结果,分析不同KIR3DL1、DSA基因水平患者allo-HSCT后造血免疫重建、移植物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阳性的7例患者allo-HSCT后均未获得造血免疫重建,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阴性的3例患者allo-HSCT后均获得造血免疫重建。供者预存DSA阳性的7例患者移植后均发生GVHD,预存DSA阴性3例患者中2例发生GVHD;供者预存KIR3DL1阳性的7例患者中1例发生GVHD,预存KIR3DL1阴性的3例患者中2例发生GVHD。结论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阳性的AML患者allo-HSCT后造血重建延迟,易发生GVHD,而移植前供者预存KIR3DL1阳性的AML患者allo-HSCT后较少发生GVHD。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造血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突变和未突变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中心266例行IgHV基因检测的CLL初诊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IgHV基因突变状态、基因片段的使用特征;对突变与未突变患者的免疫表型、基因突变筛查、染色体核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患者男性172例,女性94例,中位年龄67岁(20~82岁)。(1)IgHV突变患者比例高于IgHV未突变患者(69.2%∶30.8%)。(2)VH家族以及基因片段的使用均存在明显的偏颇性:VH3家族(142/266,53.4%)、VH4家族(75/266,28.2%)和VH1家族(34/266,12.8%)的发生率总和约为95.0%;具体到基因片段,使用VH4-34(26/266,9.8%)、VH3-23(25/266,9.4%)、VH3-7(24/266,9.0%)、VH4-39(16/266,6.0%)的比例总和约为35.0%,其中VH3-20片段和VH3-49片段仅发生于IgHV未突变患者(P<0.05)。(3)IgHV未突变患者中CD38(26.3%∶3.0%)和CD79b(71.1%∶45.5%),以及11q缺失(25.5%∶5.3%)检出率较高,IgHV突变患者中单独的第12号染色体三体(37.9%∶5.6%)常见(P<0.05)。MYD88为IgHV突变患者的主要突变基因之一,而ATM在IgHV未突变患者突变率最高。结论CLL患者IgHV基因具有独特的表达特点,突变和未突变CLL患者的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检查结果具有一定规律。

  • 标签: 免疫球蛋白重链 遗传学 免疫表型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医院诊治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样48例作为疾病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患者血样4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样品进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测试分析。结果①疾病组患者的Ig-A(2.57±0.43g/L)、Ig-M(2.41±0.59g/L)、Ig-G(16.54±2.97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Ig-A(1.21±0.32g/L)、Ig-M(1.13±0.06g/L)、Ig-G(13.07±2.82g/L)(P均<0.05);②疾病组患者的CD3+(62.72±5.24%)、CD4+(30.58±2.67%)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CD3+(68.51±4.39%)、CD4+(38.19±2.54%),而CD8+(22.54±2.0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27.07±2.46%)(P均<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分布均会发生异常,检测相关指标对乙型肝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例数是否太多)2017年4月-2018年11月封闭抗体阴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淋巴细胞主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成功妊娠率;住院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NK细胞水平、白介素-10水平、CD3+以及CD4+;流产概率。结果观察组成功妊娠率、住院的时间、NK细胞水平、白介素-10水平、CD3+以及CD4+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流产概率相似,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效果好。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 丙种球蛋白 治疗效果
  • 简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ymphoplasmalyticlymphoma/Waldenstrom’smacroglobulinemia,LPL/WM)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肿瘤,约占所有血液系统肿瘤的2%,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居多。现报道1例LPL/WM的典型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 标签: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细胞淋巴瘤 文献复习 血液系统肿瘤 典型病例 LP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6例,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同期选择20名健康体检儿童,列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联合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①三组CD3+、CD4+、CD8+、CD4+/CD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普通组、重症组CD3+、CD4+、CD8+、CD4+/CD8+水平依次减低,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IgA、IgG、I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普通组、重症组IgA、IgG依次减低,组间IgA、Ig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与普通组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均发生异常,对评估重症患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手足口病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病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胎球蛋白α与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A组(UAER<20 μg/min,29例)、B组(20 μg/min≤UAER≤200 μg/min,36例)、C组(UAER>200 μg/min,28例),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胎球蛋白α、β2-MG水平,采用Pearon相关性分析UAER与血清胎球蛋白α、β2-MG水平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胎球蛋白α、β2-MG水平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清β2-MG水平依次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B组、C组血清胎球蛋白α水平依次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ER与血清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434,P<0.05),与血清胎球蛋白α水平呈负相关(r=-0.386,P<0.05)。血清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下面积为0.858,灵敏度为77.40,特异度为93.50;血清胎球蛋白α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下面积为0.763,灵敏度为51.60%,特异度为86.00%;血清胎球蛋白α联合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ROC下面积为0.967 ,灵敏度为90.30%,特异度为98.90%。结论血清胎球蛋白α、β2-MG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有显著相关性,胎球蛋白α联合β2-MG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均高于任何单一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清胎球蛋白α β2-微球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感冒发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与治疗组(40例,复方小儿退热栓),均治疗3天。对两组的免疫功能、临床指标、不同时段的体温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IgA、IgM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惊厥好转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温情况比较P>0.05;治疗12h、24h、72h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进行治疗,能加速其病情的好转,并能降低患儿体温,能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感冒发热 血清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M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蛋白试验阳性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80例溶血性贫血患者。针对患者通过BioVue球蛋白卡进行直接或间接球蛋白试验。结果部分患者出现了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合及交叉配血不符合等现象,在输入一定量的红细胞后有所好转。结论球蛋白试验对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重要意义,对合理输血具有关键作用。

  • 标签: 抗人球蛋白 自身免疫性溶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兔长爪沙鼠免疫球蛋白G1(IgG1)和IgG2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并用于蛋白质免疫印迹(WB)和ELISA检测。方法利用质粒-大肠埃希菌系统分别高效表达密码子优化的长爪沙鼠免疫球蛋白IgG1和IgG2重链恒定域CH2和CH3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分离并纯化获得相应的兔多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后分别作为一应用于WB和作为二应用ELISA。结果IgG1和IgG2重组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可高效表达并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I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4 800和21 200,与预期相符。其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可诱导兔产生相应的多克隆抗体,HRP标记后用于WB可以特异性地识别重组蛋白长爪沙鼠IgG1-CH23和IgG2-CH23,用于ELISA能检测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长爪沙鼠后诱导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结论成功制备了兔长爪沙鼠免疫球蛋白IgG1和IgG2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为长爪沙鼠特异性抗体血清学检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长爪沙鼠 蛋白质印迹免疫 酶联免疫吸附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thyroidnodule,TN)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ntibody,TgAb)与各类甲状腺癌(thyroidcancer,TC)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TN良恶性的确定依据术后甲状腺组织常规病理活检,血清TgAb的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二科行手术的1257例TN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使用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等分析血清TgAb阳性者及阴性者,TN的良性率及恶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1257例,TgAb阳性者196例,其中术后组织病理发现良性结节者94例,恶性结节者102例,良性率47.96%,恶性率52.04%;TgAb阴性者1061例,其中术后组织病理发现良性结节者654例,恶性结节者407例,良性率61.64%,恶性率38.36%。对于PTC组,χ^2=23.1019,P<0.01,OR=1.7218,OR的95%CI为(1.3829,2.3754);对于滤泡癌(follicularthyroidcarcinoma,FTC)组,连续校正的χ^2=0.2875,P>0.01;对于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组,P样本观察值=0.0423,P=0.0489>0.01。结论在TN患者中,检出血清TgAb阳性者患PTC的可能性大于血清TgAb阴性者,其患滤泡癌及髓样癌的风险并未检测出大于血清TgAb阴性者。

  • 标签: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甲状腺癌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对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预防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HBsAg阳性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观察组自孕28w开始注射HBIG联合HBVac进行治疗,对照组未进行免疫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HBs阳性率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HBs阳性率分别为10.00%、27.50%及57.50%,观察组HBsAg阳性率、HBV-DNA阳性率、-HBs阳性率分别为2.50%、2.50%及85.00%,两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HBVac)能够有效地预防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且安全性较高,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慢性乙肝 垂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交叉配血次侧阳性而患者的直接球蛋白试验(DAT)为阴性样本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在交叉配血中主侧阴性次侧阳性,患者DAT阴性的3组样本,进行血型复检,对献血者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并测定其效价。结果3份献血者样本1例检出-E抗体,2例检出-M抗体。结论对献血员血液最好加做抗体筛查实验。

  • 标签: 交叉配血 次侧凝集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 不规则抗体筛查 抗体鉴定 抗-E抗体 抗-M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