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彭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40041
  • 简介:免疫球蛋白本质上为动物蛋白,具备一定程度的抗体活性,一般在血浆中相对较多,在人体其他体液、组织液中同样有所分布,例如脑脊液、尿液中。人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通常在γ-球蛋白中含量较多,可分成IgG、IgA、IgM、IgD、IgE五种。免疫球蛋白在临床免疫检测中极为重要,可作为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判断指标,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方案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免疫球蛋白(Ig)在儿科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100名儿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儿科临床治疗的重要辅助药物。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儿科 临床疗效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免疫球蛋白(Ig)在儿科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100名儿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儿科临床治疗的重要辅助药物。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儿科 临床疗效 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70例重症肌无力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序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对照组仅给予甲泼尼龙,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明显缓解时间(6.55±1.35)d以及总住院天数(17.15±3.65)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肌无力症状,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激素 丙种球蛋白 重症肌无力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于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Ⅰ组,选择同期具有脑血管病风险因素且与Ⅰ组危险因素匹配的110例个体为研究对象Ⅱ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90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Ⅲ组。比较3组对象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纤维蛋白原、外周血细胞的差异。随访2年后比较3组对象中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个体的预后差异。结果Ⅲ组、Ⅱ组及Ⅰ组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Ⅱ组及Ⅰ组血清白蛋白水平、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Ⅰ组、Ⅱ组、Ⅲ组再发脑血管病发生率分别为24.1%、18.5%及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亚组患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风险是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亚组患者的3.6倍。结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危险人群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者较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正常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风险增加。

  • 标签: 脑梗死 白蛋白 球蛋白 预后
  • 简介: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不仅参与正常肌小节和肌丝的组装,稳定肌小节的结构,而且通过磷酸化等调节横桥循环参与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包括.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是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其中编码cMYBPC的基因是肥厚型心肌病的最为常见的致病基因之一,本文就cMYBPC以及编码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致病基因型、表型和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尿MALB和β2-MG的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尿MALB和β2-MG的联合检测,能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 &beta 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蛋白IgG相关疾病(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 associated disorders,MOGAD)是儿童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儿童MOGAD可为单相性或多相性病程。常见临床表型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少见表型包括脑炎、重叠综合征和颅神经炎等,对于多相性病程患儿,上述同一表型可反复或不同表型先后组合。目前推荐转染细胞法检测血清MOG-IgG作为诊断依据,血清MOG-IgG的持续存在是多相性病程的主要危险因素。多相性MOGAD的疾病修正治疗尚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可选择的药物包括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利妥昔单抗和每月维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本病的预后取决于临床表型、病程以及治疗等因素。MOGAD正在被逐渐认识,尚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IgG相关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α-1蛋白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性疾病,以血液中低水平的α-1蛋白酶为标志,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年轻患者的肺气肿和急/慢性肝损伤甚至肝癌等,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治疗和α-1蛋白酶的补充,但无法阻止肝脏纤维化的进展。目前国内已有10余例该疾病的报道,但是对该疾病的认识仍然不足,生物治疗药物空白。现就肝细胞移植治疗该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肝细胞 干细胞 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蛋白IgG相关疾病(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IgG associated disorders,MOGAD)是儿童特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儿童MOGAD可为单相性或多相性病程。常见临床表型包括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少见表型包括脑炎、重叠综合征和颅神经炎等,对于多相性病程患儿,上述同一表型可反复或不同表型先后组合。目前推荐转染细胞法检测血清MOG-IgG作为诊断依据,血清MOG-IgG的持续存在是多相性病程的主要危险因素。多相性MOGAD的疾病修正治疗尚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可选择的药物包括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利妥昔单抗和每月维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本病的预后取决于临床表型、病程以及治疗等因素。MOGAD正在被逐渐认识,尚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IgG相关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肌球蛋白3(TPM3)在缺氧/复氧(H/R)刺激的心肌细胞焦亡和成纤维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H/R方法处理大鼠心肌细胞(H9c2细胞),体外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评估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TPM3表达,确定最佳缺氧时间。构建TPM3-shRNA慢病毒稳定表达的H9c2细胞株,并给予H/R处理(缺氧3 h、复氧4 h),RT-qPCR检测TPM3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PM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NOD样受体蛋白3(NLRP3)、Gasdermin家族蛋白D的N末端产物(GSDMD-N)表达,免疫荧光检测caspase-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含量,阐明干扰TPM3对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使用上述细胞上清液孵育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明确H/R条件下TPM3干扰的心肌细胞对成纤维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R处理4 h可显著降低H9c2细胞存活率〔(25.81±1.90)%比(99.40±5.54)%,P<0.01〕,促进TPM3 mRNA和蛋白表达〔TPM3/GAPDH(2-ΔΔCt):3.87±0.50比1,TPM3/β-Tubulin:0.45±0.05比0.14±0.01,均P<0.01〕,并同时促进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NLRP3、GSDMD-N的表达以及细胞因子IL-1β、IL-18的释放〔cleaved caspase-1/caspase-1:0.89±0.04比0.42±0.03,NLRP3/β-Tubulin:0.39±0.03比0.13±0.02,GSDMD-N/β-Tubulin:0.69±0.05比0.21±0.02,IL-1β(μg/L):13.84±1.89比4.31±0.33,IL-18(μg/L):17.56±1.94比5.36±0.63,均P<0.01〕。然而,与H/R组比较,干扰TPM3则明显减弱了H/R对这些蛋白细胞因子的促进效应〔cleaved caspase-1/caspase-1:0.57±0.05比0.89±0.04,NLRP3/β-Tubulin:0.25±0.04比0.39±0.03,GSDMD-N/β-Tubulin:0.27±0.03比0.69±0.05,IL-1β(μg/L):8.56±1.22比13.84±1.89,IL-18(μg/L):9.34±1.04比17.56±1.94,均P<0.01〕。此外,H/R处理的心肌细胞上清液可显著增加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TIMP2及MMP-2的表达(Ⅰ型胶原蛋白/β-Tubulin:0.62±0.05比0.09±0.01,Ⅲ型胶原蛋白/β-Tubulin:0.44±0.03比0.08±0.00,TIMP2/β-Tubulin:0.73±0.04比0.20±0.03,TIMP2/β-Tubulin:0.74±0.04比0.17±0.01,均P<0.01)。然而,与H/R组比较,干扰TPM3则削弱了这些促进效应(Ⅰ型胶原蛋白/β-Tubulin:0.18±0.01比0.62±0.05,Ⅲ型胶原蛋白/β-Tubulin:0.21±0.03比0.44±0.03,TIMP2/β-Tubulin:0.37±0.03比0.73±0.04,TIMP2/β-Tubulin:0.45±0.03比0.74±0.04,均P<0.01)。结论靶向干扰TPM3可以减弱H/R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以及心肌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提示TPM3可作为心肌I/R损伤的潜在靶点。

  • 标签: 原肌球蛋白3 细胞焦亡 心肌细胞 心肌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不同比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对甲状旁腺细胞增殖能力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功能变化的影响及规律。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10只SD大鼠两侧甲状旁腺及腹股沟脂肪,经过消化分离分别获取甲状旁腺细胞和ADMSCs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流式检测方法对P3代ADMSCs表型进行检测。按照甲状旁腺细胞与ADMSCs比例为2∶1、1∶1、1∶2和1∶5进行共培养,观察不同共培养比例下两种细胞的生长状态,并取细胞上清进行PTH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对应数量单独培养的甲状旁腺细胞上清中PTH进行对比,利用细胞形态学和PTH检测结果综合判断ADMSCs对甲状旁腺细胞PTH分泌功能的影响。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可较稳定地完成体外单独甲状旁腺细胞与ADMSCs原代培养,且两种细胞不同比例的体外共培养显示出对PTH分泌的不同影响,其中甲状旁腺细胞与ADMSCs比例为1∶5时体现出较强的促PTH分泌作用,高于单独甲状旁腺细胞培养,其PTH含量在第2、4、6、8天分别为[(1.3±0.0)比(0.8±0.1)、(1.3±0.0)比(0.9±0.0)、(1.7±0.5)比(0.9±0.0)、(1.7±0.0)比(1.2±0.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6、64.30、3.32、7.16,P值均<0.05);其次为比例为1∶2时,PTH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甲状旁腺细胞与ADMSCs体外共培养具有可行性,且1∶5细胞比例下PTH分泌效果有着更显著的影响。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 共同培养技术
  • 简介:摘要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 Gal-9)是凝集素家族的成员之一,在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等多种细胞均有表达。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3, Tim-3)与配体Gal-9相互作用,在不同免疫细胞介导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而且与多种疾病状态有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病毒感染及妊娠相关疾病等。本文综述了Tim-3-Gal-9通路通过调节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以维持妊娠免疫耐受的机制及作用,并展望将其作为妊娠相关疾病免疫治疗新靶点的前景。

  • 标签: Tim-3-Gal-9通路 妊娠免疫耐受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器官移植手术后最担心什么?真菌感染!手术中使用的免疫制剂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真菌感染经常是致命的,尤为突出的是长期用药导致病原菌的耐药问题。最近,南京师范大学陆玲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成果回答了病原真菌为何耐药,有望为抗真菌感染的新药筛选提供理论依据。该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美国微生物学会的专业顶级期刊mBio上。

  • 标签: 真菌耐药 抗真菌感染 美国微生物学会 蛋白 器官移植 免疫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癌细胞中微小RNA-330(miR-330)对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3(TIM-3)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30例甲状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miR-330及TIM-3基因的表达量;将miR-330模拟物及阴性对照质粒转染至TPC-1细胞中,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TIM-3是否为miR-330的靶基因;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330的表达对TIM-3基因的影响;随后,将TIM-3过表达质粒与miR-330模拟物转染至TPC-1细胞中,应用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分析miR-330和TIM-3表达水平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结果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表明,miR-330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38±0.0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01±0.06,t=10.860,P<0.05);TIM-3的表达水平(5.70±0.8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1±0.04,t=9.923,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miR-330与TIM-3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0.492,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miR-330模拟物组荧光素酶活性(0.37±0.06)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07,t=12.460,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转染miR-330模拟物组TIM-3的表达水平(0.43±0.06)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02,t=10.080,P<0.05);miR-330模拟物组侵袭细胞数(122.30±18.77)明显低于对照组(285.00±16.00,t=11.420,P<0.05);而与TIM-3过表达质粒共转染细胞后,miR-330模拟物转染组(228.00±12.53),与对照组(225.00±13.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6,P>0.05)。结论miR-330可通过靶向作用于TIM-3基因抑制甲状腺癌细胞侵袭。

  • 标签: 微小RNA 甲状腺癌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的LPL/WM 2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MYD88 L265P突变结果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男性19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63岁;临床表现多以贫血相关的乏力、疲倦为首发症状。所有病例均侵犯骨髓,11例伴有淋巴结肿大,10例伴脾大。25例分泌单克隆IgM型蛋白,符合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诊断标准。组织学形态表现为骨髓或淋巴结中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弥漫或灶状浸润,表达B细胞标志物,免疫球蛋白轻链限制性表达,不表达CD5,极少数表达CD23、CD10,Ki-67阳性指数通常较低。MYD88 L265P突变阳性率为73.9%(17/23)。初次治疗多采用利妥昔单抗与烷化剂、核苷类似物或免疫调节剂联用方案,少数复发或进展患者改用伊布替尼治疗。本组病例随访时间3~168个月,9例出现疾病复发或进展。血小板减少、β2微球蛋白升高、高危组与疾病复发或进展相关(P<0.05)。高危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中危组(P<0.05)。结论LPL/WM的诊断为排除性诊断,MYD88 L265P突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并非特异性诊断指标,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清IgM蛋白水平、免疫表型等情况综合判断。LPL/WM总体预后好,但仍有少数高危患者进展迅速,因此对于有症状的患者需准确诊断、及时治疗。

  • 标签: 淋巴瘤 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重型手足口病患二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试验组,50例体检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M、IgG和IgA水平,对两组儿童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降低(P<0.05),IgM、IgG和IgA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浓度下降,免疫球蛋白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因此及时了解患儿免疫水平的改变,对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T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72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其中30例结果异常者于临床治愈后(约2周)、仍有异常者10例于病程4周,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上述各项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自身对照。结果急性期病脑患儿脑脊液CD3+及CD4+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2周后,显著性差异仍存在,但较急性期变小;4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免疫异常在脑脊液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为主,也可伴有体液免疫异常,并且该免疫指标的完全恢复多在临床治愈之后。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T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