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首次无偿献血献血后对献血工作满意度以及相关建议诉求等情况,促进工作的持续改进。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共12697名首次无偿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对回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无偿献血满意度为98.6%,献400ml和献200ml或300ml的满意度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献血后不适等情况二者也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结论对首次无偿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体现了对无偿献血者的人性化关注,增进了和献血者的沟通,有利于首次无偿献血者转化为固定无偿献血者,促进无偿献血工作。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电话回访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黔西南州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以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2005年-2011年我站无偿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其血液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2005年-2011年我站无偿献血者调查统计显示,初筛阳性者45例,其中37例复检确诊为抗-HIV呈阳性,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9-29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已婚多于未婚,自由职业人员最多.结论为保证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确保输血安全,血站在选择试剂时要选择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好的试剂,同时检测人员一定要做好血液检测初筛和复检质量,以避免抗HIV阳性血液的漏检漏报。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抗-HIV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模式,提高无偿献血率,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充1479名适龄公民进行公民问卷调查,了解人群中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38名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进行无偿献血宣传的需求评估。结果问卷调查总平均分60.97,不同年龄、学历、民族、职业平均分差异有显著性,工人、学生、军人、25岁以下、中专学历以下、少数民族组平均分较低。目标人群中对献血无损健康、献血前后应注意什么、无偿献血奖励措施知晓率低。宣传画,电视、专题讲座、折页受欢迎。结论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选择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重点目标人群为工人、学生和军人。

  • 标签: 无偿献血 宣传教育 调查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影响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含量(HGB)检测指标合格率的原因进行分析,探寻提高献血员合格率、减少血液报废的对策。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GB检测,并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无偿献血者中HGB合格率的主要原因是携带地贫基因,其次生理状态。结论献血献血前应调理好身体状态,并加强对地贫基因携带人群的监测,避免该类人群献血,以提高献血者的合格率。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血红蛋白 合格率 地贫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襄阳市无偿献血者ALT检测方案改变后检测结果,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输血传播肝炎的风险的同时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用ALT试剂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襄阳市无偿献血者的ALT报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不同年龄段的男女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健康征询工作,以及新检测方案、标准的建立有利于ALT报废率的减少,降低血液的报废。而提高外采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加强站内的质量审核和评审等均有利于ALT的检出,减少试剂成本的浪费,降低血液风险。

  • 标签: 无偿献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 升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在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回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回告的技巧。方法对本单位近1年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回告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近1年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回告人数占全部献血人次的2.5%,对回告内容有异议或不清楚,再次来电话咨询的占全部回告对象的3.6%。结论血站需要加强对献血者服务工作及回告技巧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专业人员与献血者的有效交统,完成对献血献血结果的回告工作,既尊重和保护献血者的稳私,又能保障临床用血的质量安全。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检测不合格 回告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无偿献血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血站自2015年5月起实施精细化管理,选择2015年1月~2015年4月2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5年5月-2015年8月2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00%,明显高于对照组95.00%(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50%(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采血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献血者满意度,减低献血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无偿献血 护理满意度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型初筛错误的原因。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焦作市18286例无偿献血者的血型初筛结果进行复检确认,结合现场调查,进行原因追踪。结果有12例初筛血型定型错误。造成错误的主要因素有环境温度、试剂效价、方法局限、技术水平和无偿献血者本身状况等。结论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技术检测水平有利于血型的正确鉴定。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型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本血站在血液初筛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采取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以提升献血者服务质量和血液采集后检测合格率。方法采用质量管理PDCA(计划、设计、检查、执行)理念,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检测过程的影响因素,制定质量改进计划,针对性地消除影响的程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予以检查监控,提升献血者服务能力水平,提高血液采集后检测合格率。结果通过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主动召回108份因初筛试剂特异性不足,易致“错判”的献血者;2015—2018年度血液采集后检测合格率平均值达到98.78%。结论血站应高度重视献血者血液初筛过程中诸多影响因素,分析不足,加强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为献血者服务的能力,提高采集血液检测合格率和确保血液安全供应。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初筛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非标示量血液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非标示量血液产生。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本站的《血液采集操作规程》及χ2检验分析。结果131例非标示量中不足量有112例占0.168%,超量有19例占0.029%,非标示量400ml、300ml、200ml及1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中不足量与超量比较χ2=8.79,P<0.05;采血者因素有79例占60.31%,献血者因素有52例占39.69%。结论非标示量血液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采血者的技术水平及质量意识相对薄弱引起,其次为献血者原因。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血液采集 非标示量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福州地区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情况,探讨不合格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方法收集福州地区2006~2013年献血者血液检测信息,采用全样本回顾性统计描述。结果2006~2013年福州地区献血者HBV、HCV、HIV和TP检测不合格率均值及占总不合格的百分比分别为0.96%(50.4%)、0.18%(9.4%)、0.23%(12.2%)和0.53%(28.0%);2012~2013年HBV不合格率略有上升;自2010年起,HIV和TP确证人数及其比率均呈增长趋势。结论血液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血站应持续改进和提高血液筛查技术和方法,建立安全献血机制,筑牢血液安全的防线。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献血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2月到献血献血的386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3例,观察组给予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疼痛、献血反应者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再次献血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用于无偿献血护理工作中可使献血者得到安全感,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还可鼓励患者再次献血

  • 标签: 以人为本 无偿献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并进行流调,为严防输血传播HIV提供有效措施。方法标本检测采用ELISA法,选择两种不同厂家HIV抗体诊断试剂,有反应性标本送检市CDC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结果2010~2014年度共检测433204份标本,其中有反应性标本435份,经确认46例均为HIV-1抗体阳性,其阳性率为万分之1.06。46例病毒感染者男性占44例,40%来至于2次以上自愿的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从学生、职员、工人、农民等职业中均有感染,以性传播为主。结论无偿献血者中有HIV感染者,用ELISA法检测存在一定假阳性,需进一步提高诊断试剂性能质量,严格筛查;加强艾滋病感染者流调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减少艾滋病输血传播,确保血液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人群 HIV抗体 流调 ELISA法 WB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惠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探讨我市实施献血员巨细胞病毒抗体筛查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478份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HCMV-IgM抗体检测,统计病毒血症率。结果惠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CMV-IgM总体阳性率为0.88%,男性阳性率为0.7%,女性为1.44%,男性与女性间HCMV-IgM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市预防经血液传播CMV可能选择其它途径更为合理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献血员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HCMV-IgM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供血过程中出现的血型不一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降低不一致比例。方法针对我血站2009年—2014年出现的血型不一致情况进行再次检测得出结果。结果2009年—2014年我站共有157例ABO血型不一致,其中59例初筛血型鉴定错误、51例电脑录入错误、5例标本错误和42例正反定型不一致引起。针对42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进行进一步检测,其原因有红细胞抗原性降低(12例)、冷凝集素导致(11例)、抗体效价偏低(11例)、亚型(2例)人为判断错误(2例)和不规则抗体(5例)等。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员工责任意识培训减少人为因素导致血型错误的发生,同时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升实验室相关项目的检测能力。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ABO血型 不一致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低水平感染的血清学分布情况,以为寻找最佳的献血人群乙肝低水平感染筛选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血库10000份血样,采用国产和国外ELISA试剂进行血液检测排查,对检测出的HBSAg阳性血样进行确证试验、HBSAg滴度分析及常规“两对半”检测,最好评估试剂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通过对10000份血样的检测,检测出HBSAg阳性血样共82例,确证阳性80例,其中国产ELISA试剂检测出47例,占58.7%,滴度在0.5μg/L以下阳性标本为38例,占47.5%。结论必须重视无偿献血人群中乙肝低水平感染献血者,提高国产试剂的稳定性和灵敏度,从而降低乙肝病毒经输血传播的风险。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乙肝 血清学分布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攀枝花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及其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依据及降低血液不合格率。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血液初、复检结果的各项实验室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53809名献血者不合格率2.67%,其中HBsAg阳性率为0.40%(213例),抗-HCV阳性率为0.09%(51例),抗-HIV反应率为0.06%(33例),确认后阳性率为0.05%(25例),抗-TP阳性率为0.64%(346例),ALT不合格率为1.47%(793例),各项检测不合格率依次为ALT>TP>HBsAg>抗-HCV>抗-HIV。结论ALT不合格是血液不合格的最主要因素,体质指数(BMI)异常的超重和肥胖无偿献血者应加强ALT的筛查,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及减少血液报废。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血液检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站无偿献血构成比例,并分析献血人员体检项目不合格人数占当年献血总人数和不合格人数百分率,观察来站无偿献血与下部队采血检测项目阳性率有何区别,确定来站献血人员筛查重点,避免血源浪费。确定部队献血员筛查重点,为部队征兵提供参考指标。方法统计2008-2012年的来站无偿献血人员及部队无偿献血员的检测资料,分别计算阳性百分率,分析变化趋势。结果2008-2012年来站无偿献血构成比例出现了由高至低,又到升高的过程。检测资料显示HBsAg阳性率在来站献血员中占较高比例,部队采血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来站献血人员总体而言两者TP阳性率以来站无偿献血居多,5年内无抗-HIV确诊阳性标本检出。ALT阳性检出率在我站无偿献血人员中检出率较低,结论部队献血员HBsAg和抗-HCV阳性率高低与地方献血员比例分布呈倒置状态。建议在以后的征兵体检时,应重视应征者抗-HCV的检测,来站献血人员建议查体时更注重乙型肝炎的咨询和检测。

  • 标签: 部队血站 来站献血 部队献血员 检测项目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德阳地区2008—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方法对2008—2014年168317份献血样本抗-HIV确证结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2014年德阳地区无偿献血者HIV确诊感染率平均为0.017%,HIV确证人群40岁以下的所占比例为90%,男性感染者是女性感染者6倍;未受高等教育感染者人数是受过高等教育者人数3倍;感染者中自由职业者和农民比例达到58%;非正常性行为导致的HIV感染达到90%。结论全社会和采供血工作人员需要共同努力,加大艾滋病等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宣传、防控力度,加强献血前的征询、排查工作,提高血液检测水平,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提升血液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 HIV 分析 血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