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一、问题的缘起2000年杭州老人叶某遗赠保姆百万元一案,曾在杭州引起轰动,全国各地不少媒体纷纷报道,这至少说明这一合法、正确的判决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有学者撰文提出应在继承法中设立特留份制度,因为老人叶某的女儿无遗产可继承。...

  • 标签: 遗赠 遗产 继承法 被继承人 近亲属 特留份制度
  • 简介:我国现行民事法律、法规中的许多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统一的《民法典》是我国民事立法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我国司法机关和民事主体在适用和援引现行民事法律、法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建议我国《民法典》立法时对死亡宣告等几种制度予以修订。

  • 标签: 中国 民法典 立法建议 死亡宣告 行为能力宣告
  • 简介:民事行政检察建议制度初探高长兴,丁旬,张罗宝目前,检察机关在民事、行政检察实践中,除依法运用抗诉职权外,还针对人民法院和有关单位在民事和行政诉讼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广泛采用检察建议的方式予以纠正,取得了很好的监督效果。但是,由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

  • 标签: 检察建议 民事行政检察 检察机关 建议制度 检察建议书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简介:据1998年9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文公布合同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同日《法制日报》和9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草案全文。公布法律草案进行“全民公决”并不是我国立法的必经法定程序,将一个尚未生效的法律草案公诸报端,为公众提供一个实实在在参与立法的机会,这一举措本身蕴含着巨大而又深远的意义。新的合同法草案不分经济合同、民事合同、不分国内和涉外,凡是合同关系都适用新的合同法,它规定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规则,一旦生效,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这次“广泛征求意见”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响应,本刊亦收到了大量来稿,这里选登几篇以飨读者,并期对草案的修订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立法建议 合同法草案 职务技术成果 技术合同法 涉外经济合同法 当事人
  • 简介:物权法定原则被公认为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在以前各次《物权法草案》中均得到严格确认,但是,《物权法草案》五次审议稿和六次审议稿均否定了物权法定原则,而采用了物权自由创设原则。这一修改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物权法的一个颠覆性、根本性的修改。其实,物权法定原则本身确实缺少其合理性,并且难以通过所谓的物权法定之缓和而得到弥补。但是,由于我国法学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仍是坚持物权法定原则,所以,对于如何在物权自由创设原则下重新构建新型的不同于传统民法的物权体系仍然缺少理论研究。因此,有必要就在物权自由创设原则下构建我国的物权体系问题提出相对全面的建议

  • 标签: 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自由创设原则 《物权法草案》
  • 简介: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已经实施了10年。10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它不仅是一部在发布时就受到各方一致好评的刑事诉讼法,而且是一部大体符合社会实际,基本能够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刑事诉讼活动需要的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中的许多规定,有的已经成为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诉讼活动遵循的法律准则,有的仍然是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司法实践 制度建设 刑事诉讼活动 修改 公正
  • 简介:中国法院基于自身的能力、经验等和社会责任,为了预防风险与未来可能产生的损害,在法律规定的解决纠纷的职责之外,还从事司法建议的活动,进而也使司法建议工作成为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形式。从《人民法院报》刊登的26份优秀司法建议书的内容与背景来看,法院的司法建议工作主要是基于案件当事人、行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等主体缺乏对于裁判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将上述信息转化为行为的能力,以及相关行为举措效果不佳的现实背景而开展的。在法治建设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司法建议应以提升社会主体对裁判信息的获取、转化、落实能力为出发点,其重点应从个体性案件转向类型化案件、整体性情势的梳理与研究,提出制度性的预防、规范、管理方案与对策,以成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

  • 标签: 司法建议 裁判信息 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创新
  • 简介:我国借鉴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引进并积极试点、全面推行社区矫正,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社区矫正立法提到议事日程,目前《社区矫正法》已进入立法的最后冲刺阶段。《社区矫正法》中应当明确社区矫正的基本属性是刑罚执行、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是司法行政部门、社区矫正中应当配备警察、社区矫正中各相关机构的职责和任务,需要建立省级以上财政统一保障为主的财政体制和权责利相一致的队伍职业保障机制。

  • 标签: 社区矫正 法制建设 重点难点问题 对策建议
  • 简介:一、环境权的提出和涵义环境权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的一位医生提出的。1960年,这位医生针对有人向北海倾倒废弃物的行为而向欧洲人权委员会提出控告,认为向北海倾倒废物是侵犯人权的行为。但由于《欧洲人权条约》中没有明确规定环境权的内容。该医生的控告被驳回。尽管该医生的控告遭到失败,但它却引发了是否

  • 标签: 环境权 立法 中国 公民权利 公共信托制度
  • 简介:量刑建议制度是当前我国量刑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量刑建议权也是公诉权不可或缺的一项权能。量刑建议对于实现量刑公正、提高效率、加强人权保障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考察量刑建议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推进历程,分析量刑建议的定位,从量刑建议的适用范围、类型、提出、审批、结果监督等方面,系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量刑建议运行机制,并对相关配套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进行阐释,力求实现制度合理高效的研究目标。

  • 标签: 量刑建议 配套机制 法律援助
  • 简介: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全新的司法模式,有利于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减少诉讼环节,节约诉讼成本,充分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宗旨,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但在目前,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缺乏立法、制度的支持,面临公平公正的考量。文章提出要转变司法观念,完善立法,建立配套制度,推动刑事和解。

  • 标签: 刑事和解 立法 配套制度
  • 简介:量刑建议权是指公诉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代表人民检察院不但就被告人的定罪,而且就被告人所应判处的刑罚向人民法院提出具体请求意见的一种权力。在司法实践中,公诉人原则上不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无论在起诉书还是在公诉意见中,往往只确认被告人的量刑情节,

  • 标签: 被告人 量刑建议权 公诉人 代表人 判处 起诉书
  • 简介: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陈福莲认为: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8条的规定,探视权的权利主体只能是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一种意见认为还应包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另一意见反对。这牵涉到第三人的探视权问题。考虑到我国的婚姻家庭状况,第三人的范围应以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兄弟姐妹为限,并应立法规定。二、未成年子女要求会见不与其共同生活的父或母一方,这一意愿可通过不与其共同生活的父或母一方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来实现。若赋予未成年子女探视权,从实现的可能和角度看,都存在着事实上的难度。由此,赋予未成年子女探视权没有必要。

  • 标签: 探视权 立法 《婚姻法》 法定监护人 中国
  • 简介:解决我国民间借贷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通过法律创新形成制度激励,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民间借贷立法应当采用自然演进与建构相结合、一般规范与分类规范相结合的多层次立法体系。在重点借鉴美国、英国、香港地区及我国古代相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情况,应当尽快修改相关法律并制定专门性法律文件。民间借贷的专门立法应当只对那些以营利为目的且专门从事借贷业务的机构和个人的商事借贷行为进行规范,重点是对主体准入、放贷利率、经营区域、放贷人的资金来源等加以规范。

  • 标签: 民间融资 民间借贷 金融监管 立法建议
  • 简介: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一经成立,就于2003年3月25日召集在京的部分环境法专家就本届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工作召开了专家座谈会。会上,部分专家、学者针对近20年来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现状,就将我国《环境保护法》修改成为国家环境保护基本法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

  • 标签: 环境基本法 立法特征 环境保护法 修改 中国
  • 简介:包括辩护制度在内的中国刑诉程序一直受到苏联法学的严重影响,两者在犯罪控制理念上的同质性使这种影响的深刻性是英美、德日法学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对苏俄1960年刑诉法、苏俄1980年律师法、中国1996年和2012年刑诉法、俄联邦2001年刑诉法中辩护制度的演进进行动态的全面考察,具体分析辩护人独立地位、介入时间、诉讼权利等基本问题,有可能窥测到我国辩护制度发展的一些规律。

  • 标签: 辩护制度 会见权 阅卷权 调查权
  • 简介:绑架行为一经完成,绑架罪就属于既遂,而不需要勒索财物行为的实施,更不需要勒索财物目的的实现,这是在绑架勒赎型犯罪之中学界的通说见解。尽管这一观点总体上是合理的,但是还需要细致的论证:在理论上,将绑架行为完成作为本罪的既遂标准需要确立若干的前提;在实践上,树立这一既遂标准也需要解决一些困惑。以刑法修正案七关于绑架罪的修改为参照,重新检视绑架罪的既遂标准,并且反思勒索行为完成说这种可能的学说的得失,使得通说的标准能够更为稳妥恰当,是本文的指向所在。

  • 标签: 绑架行为 得逞 复行为犯 主观的超过要素 勒索财物 犯罪中止
  • 简介:警察信任状况是反映警民关系、社会对警察支持状况的重要指标。文章借助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总结了警察信任总体状况、警察信任与区域、群体、社会流动、工作、收入、生活、媒介、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警察信任的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加强警察信任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将警察信任建设纳入社会信任建设和政治信任建设总体统筹,注重警察信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协同、与社会民生建设相互协调,注重人民群众的心理获得感,重视社会支持建设等。同时,加强警察信任建设,还要积极用好新媒介和传统媒体,针对特定群体制定具体的警察信任建设方案。

  • 标签: 警察信任 警民关系 对策建设
  • 简介:建议增设著作权的刑法保护条款钟书峰著作权,也称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作者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我国1979年制定的《刑法》没有规定运用刑法保护著作权;而1990年通过的《著作权法》也没有规定追...

  • 标签: 侵犯著作权罪 刑法保护 《著作权法》 侵权行为 非法复制 投机倒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