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了70例NSCLC中Survivin的表达,并选取3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比较Survivin的表达与NSCLC患者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3%,而癌旁组织无1例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08);Survivin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00),COX回归显示Survivin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P=0.001)。结论Survivin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SURVIVIN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价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21例确证的化疗失败的Ⅲb/Ⅳ期NSCLC患者入组,给予厄洛替尼150mg/d口服,直至疾病进展,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7例,客观缓解率为33.3%;稳定6例,疾病控制率为61.9%;女性疾病控制率优于男性(P〈0.05),而吸烟、肿瘤类型、皮疹及腹泻均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无关(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1/2度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80%和42.9%。结论厄洛替尼能有效治疗晚期NSCLC,女性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厄洛替尼 晚期
  • 简介: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多西紫杉醇75mg/m2,静滴,d1,卡铂根据AUC5计算用量,静滴,d1,21d为1周期,每个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期。结果47例患者治疗后CR0例、PR24例、NC17例、PD6例,有效率为51.1%。KS评分增加者70.2%(33/47)、稳定21.3%(10/47)、下降8.5%(4/47)。中位生存期9个月(95%CI8~10个月),1年生存率27.1%。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全组68.1%(32/47)出现白细胞下降,其中Ⅲ度~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5.5%,恶心、呕吐29.8%(14/47),脱发87.2%(41/47)。其余毒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比较轻微。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疗法 多西紫杉醇 卡铂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7年10月在禹城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A组)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B组),血清ProGRP和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roGRP和NSE浓度高于B组患者(P<0.05),血清糖类癌抗原199(CA199)的浓度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血清ProGRP,NSE,CA199的浓度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诊断,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5.38(pg/mL),14.89(ng/mL),40.12(U/mL),约登指数分别为87.00%,66.00%,16.25%,肿瘤直径与血清ProGRP和NSE浓度数据之间呈正相关(P<0.05),出现淋巴转移患者血清ProGRP和NSE浓度高于未出现淋巴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血清ProGRP和NSE可以作为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标记物,ProGRP的诊断价值高于NSE,但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还需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综合诊断。

  • 标签: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及肺炎患者各30例,以及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辅助性T细胞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的频率。哮喘患者使用氨茶碱片进行治疗,4周后复测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结果哮喘患者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均明显高于肺炎组及健康志愿者组(P〈0.05),但后两者无组间统计学差异;哮喘组与肺炎组IFN-γ无组间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哮喘组患者CD+4CD+29T细胞含量明显降低,IFN-γ明显回升,IL-4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CD+4CD+29辅助性T细胞含量升高是哮喘的一个免疫机制,该细胞分泌的IL-4诱发Th2类免疫反应,可介导哮喘的体液免疫从而加重病情。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CD+4CD+29辅助性T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EFGR-TKI(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收集分析我科73例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患者均口服厄洛替尼150mg/d(39例)或吉非替尼250mg/d(34例),服药直至患者颅内外病情进展、死亡、出现不可耐受的副反应或不能控制的新发病灶。结果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颅内病变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1.3%,94.9%和53.0%,94.1%(P=0.861),两组颅外病变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9.0%,97.4%和50.O%,97.1%(P=0.793),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3个月和15.1个月vs12.1个月和16.4个月(P=0.913,P=0.641)。两种药物的副反应均较小,患者都可以耐受。结论EGFR-TKI对EGFR突变阳性的NSCLC脑转移均具有较好地疗效,可作为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或二线治疗,药物副反应较小,两种药物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 标签: EGFR—TKI 脑转移 EGFR突变 厄洛替尼 吉非替尼
  • 简介:目的对乌司他丁联合常规疗法对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SP蛋白、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9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数、肺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SP-D)和肺部和活化控制趋因子(PARC/CCL18)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834,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显著改善,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O2、SaO2、p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533,P=0.012;t=3.030,P=0.003;t=2.577,P=0.012),PaCO2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734,P=0.004);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研究组PEF和FEV1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830,P=0.000;t=3.630,P=0.002);并且治疗后两组患者PARC/CCL18和SP-D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研究组两项指标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823,P=0.008;t=4.693,P=0.000)。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常规疗法可更有效的提高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和PARC/CCL18、SP-D指标并且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乌司他丁 呼吸衰竭 血清SP蛋白 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不同病情程度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60例OSAHS患者和50例非OSAHS患者,检测血清Nesfatin-1浓度,并通过疲劳度评分和Epworth嗜睡度量表(ESS评分)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Nesfatin-1(12.5±2.2μg/Lvs.3.7±0.6μg/L,P〈0.001)、AHI(30.3±8.6次/小时vs.2.9±0.2次/小时,P〈0.001)和Tmax(39.6±7.4svs.3.6±0.3s,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LSaO2(70.2±11.6%vs.93.6±5.5%,P〈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SAHS组患者ESS评分(16.2±4.2分vs.4.1±0.9分,P〈0.001)、躯体疲劳感(14.6±2.3分vs.8.3±1.2分,P〈0.001)和心理疲劳感(12.3±1.6分vs.9.4±1.1分,P〈0.05)均高于对照组。轻度亚组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7.1±1.1μg/Lvs.13.4±2.2μg/L,P〈0.05)、AHI(8.3±3.5次/小时vs.35.7±3.2次/小时,P〈0.05)、ESS评分(10.4±2.4分vs.17.9±4.1分,P〈0.05)、躯体疲劳感(10.5±2.1分vs.17.2±2.1分,P〈0.05)和心理疲劳感(10.2±1.4分vs.16.8±2.3分,P〈0.05)均明显低于轻度亚组患者,而LSaO2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者(84.5±4.1%vs.60.7±7.2%,P〈0.05)。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与ESS评分(r=0.682,P〈0.05),躯体疲劳感(r=0.661,P〈0.05)和AHI(r=0.620,P〈0.05)呈正相关,LSaO2与ESS呈负相关(r=-0.633,P〈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 摄食抑制因子1 疲劳感评分 嗜睡度量表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各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川芎嗪注射液、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3%(χ^2=5.522,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7.010,13.738,17.448,P<0.05,P<0.01);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对照组(t=11.552,4.635,6.407,P<0.05,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9.68%vs6.45%)(χ^2=0.435,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有助于提高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可能与抑制患者炎症状态、改善凝血功能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川芎嗪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 炎性因子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TTF-1、CK7在胸水细胞块中鉴别肺腺癌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诊断为肺癌的病人,胸水离心涂片中见到癌细胞,胸水再离心制成细胞块,HE显微镜观察有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TTF-1及CK7等抗体。结果10例肺癌中有7例肺腺癌和1例肺小细胞癌都表达TTF-1、CK7;2例肺鳞癌中TTF-1、CK7不表达。结论TTF-1、CK7在肺腺癌中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胸水细胞块诊断后,可作为鉴别肺腺癌的可靠标记抗体。

  • 标签: 胸水细胞块 肺腺癌 TTF-1 CK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毒感染的特点,比较重症和轻症肺炎患儿之间的IL-18、IFN-γ免疫功能差异,为临床病毒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符合CAP住院的患儿465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儿童262例为调查对象,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MIF)检测465例入选患JDn$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腺病毒(ADV)抗原;应用核酸扩增(PCR)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EB病毒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巨细胞病毒抗体(CMV)、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弓形体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IFN-γ水平变化。结果病毒病原检测阳性76例,总阳性率为19.2%,依次为RSV28例(7.1%),PIV23例(5.8%),CMV12例(3.0%),ADV7例(1.8%),EB病毒6例(1.5%)。婴儿组病毒检测阳性率最高为30.6%(26/85),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3岁18.6%(24/129),-6岁10.0%(10/100),-14岁10.6%(16/151),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冬、春两季病毒的感染率较高。重症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中IL-18、IFN-γ水平较轻症病毒性肺炎组血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感染占一定比例,重症肺炎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巨细胞病毒抗体 免疫功能分析 病毒病原学 小儿 血清IL-18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al-derivedfactor,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灌注软件分析获得病灶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flow,BF)、血容量(blood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达峰值时间(timetopeal,TTP)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PS)5个灌注参数数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PEDF与VEGF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PEDF及VEGF水平与CT灌注扫描各参数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灌注成像BF、BV、MTT、TTP、PS及血浆VEGF水平较肺部良性病变者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PEDF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同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及PEDF、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ED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P均〈0.05),与PS无明显相关性;血浆VEG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正相关,与TTP呈负相关(P均〈0.05),仍与P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CT灌注成像与患者血浆PEDF、VEGF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是定量检测肿瘤血流灌注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CT灌注成像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患者,男性,82岁,因右侧胸痛伴活动后气急2d入院。查体:血压16/11KPa,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未见怒张,心脏听诊(一),右肺语颤音较左肺略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肝浊音界正常,无杵状指。胸片示:右肺上野可见条弧形透亮阴影,其内可见受压肺缘,纵隔居中,两肋膈角锐利。入院后给予休息、吸氧等保守疗法,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 糖皮质激素 引流治疗 胸水 并发 气胸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肺循环阻断可行性及该术式在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的显微结构变化,另选择30例行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行单纯肺动脉阻断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的显微结构变化类似,两组在炎症反应、组织水肿等方面无差别。比较两组术式临床应用方面:治疗组手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无差异。结论单侧肺循环阻断不增加组织损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阻断疗法 肺循环
  • 简介:目的研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碳酸酐酶Ⅸ联合诊断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非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52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roGRP、NSE、CAIX水平,分析其在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roGRP、NSE、CAI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期患者血清ProGRP、NSE、CAIX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当CAIX诊断分界点取值96.91pg/mL时诊断敏感性为93.37%,特异性为92.3l%,诊断价值均好于ProGRP、NSE,采用三种指标联合诊断发现,其诊断价值优于三者指标单独诊断;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ProGRP、NSE、CAIX水平升高明显,与肿瘤分期正相关,联合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手术治疗效果新型评价指标。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碳酸酐酶Ⅸ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