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不同病情程度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60例OSAHS患者和50例非OSAHS患者,检测血清Nesfatin-1浓度,并通过疲劳度评分和Epworth嗜睡度量表(ESS评分)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Nesfatin-1(12.5±2.2μg/Lvs.3.7±0.6μg/L,P〈0.001)、AHI(30.3±8.6次/小时vs.2.9±0.2次/小时,P〈0.001)和Tmax(39.6±7.4svs.3.6±0.3s,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LSaO2(70.2±11.6%vs.93.6±5.5%,P〈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SAHS组患者ESS评分(16.2±4.2分vs.4.1±0.9分,P〈0.001)、躯体疲劳感(14.6±2.3分vs.8.3±1.2分,P〈0.001)和心理疲劳感(12.3±1.6分vs.9.4±1.1分,P〈0.05)均高于对照组。轻度亚组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7.1±1.1μg/Lvs.13.4±2.2μg/L,P〈0.05)、AHI(8.3±3.5次/小时vs.35.7±3.2次/小时,P〈0.05)、ESS评分(10.4±2.4分vs.17.9±4.1分,P〈0.05)、躯体疲劳感(10.5±2.1分vs.17.2±2.1分,P〈0.05)和心理疲劳感(10.2±1.4分vs.16.8±2.3分,P〈0.05)均明显低于轻度亚组患者,而LSaO2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者(84.5±4.1%vs.60.7±7.2%,P〈0.05)。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与ESS评分(r=0.682,P〈0.05),躯体疲劳感(r=0.661,P〈0.05)和AHI(r=0.620,P〈0.05)呈正相关,LSaO2与ESS呈负相关(r=-0.633,P〈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 摄食抑制因子1 疲劳感评分 嗜睡度量表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患儿 男,5岁,因反复出血5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因子Ⅶ促凝活性降低,F7基因双杂合子突变(7号内含子 c.681+1 G>T来自父亲,9号外显子c.1256 C>T来自母亲),确诊为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重型)。患儿确诊后经历反复出血,第15个暴露日检测出凝血因子抑制物2.05 BU/ml,确诊为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重型)合并低滴度凝血因子抑制物,药物控制出血效果差,予利妥昔单抗输注,连续4周后抑制物转阴,之后预防治疗,随访40周患儿未再出血,抑制物未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程序性死亡因子(PD)-1及PD配体(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相关研究中的重要性突显。PD-1/PD-L1抑制剂主要通过阻遏PD-1/PD-L1信号通路,解除后者对T细胞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多个PD-1/PD-L1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与PD-1/PD-L1抑制剂单药应用相比,PD-1/PD-L1抑制剂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已显现出较好的疗效。笔者拟就PD-1/PD-L1抑制剂在实体瘤及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介绍PD-1/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过继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受体,嵌合抗原 信号转导
  • 简介:为进一步研究姜黄素抑制LPS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机制,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炎症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PathScan?试剂盒检测细胞翻译后共价修饰蛋白的变化,并用westernblot确认PathScan的结果以及检测细胞核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THP-1细胞经AV-PI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姜黄素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ICAM-1mRNA的表达水平。PathScan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姜黄素抑制了p65转录因子的核转移,而对p38和JNK/MAPK磷酸化、IκBα降解没有抑制作用;姜黄素促进了PARP-1蛋白的剪切、抑制核纤层LaminB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显示姜黄素增加了AV-PI阳性细胞比例。本研究表明,姜黄素抑制p65核转移以及炎症因子的转录,是由于对核蛋白结构和功能的调节导致的,凋亡通路参与了姜黄素对p65核转移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姜黄素 炎症 细胞因子 核因子ΚB 凋亡
  • 简介:背景:紫外线照射后p53依赖的对DNA损害的反应与p33^ING1b基因有关,近来报道20%的黑素瘤存在p33^ING1b基因突变。目的:分析作者收集的大量新鲜黑素瘤组织和黑素瘤细胞系中p33^ING1b的突变率。方法:通过单链构象多态分析和直接测序法筛查83例原发性黑素瘤和55株黑素瘤细胞系中p33^ING1b的突变。结果:与之前报道相比,作者发现所有黑素瘤中没有体细胞p33^ING1b的突变。分析其结果与以往发表的研究结果间的差异部分可能由于不慎扩增ING1假基因(INGX)和(或)一些标本污染了鼠ING1。结论:p33^ING1b突变在黑素瘤中很罕见。作者强调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设计的重要性,以避免假基因扩增,并认为证实遗传同一性和个体细胞系的起源物种很有必要。需进一步研究来阐明黑素瘤致癌机制中p33^ING1b的可能作用。

  • 标签: p33^ING1b基因 原发性黑素瘤 基因突变 肿瘤抑制因子 罕见 单链构象多态分析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inhibitorycytokine-1,MIC-1)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成员,在消化道肿瘤中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并可影响预后。现就MIC-1在肿瘤中的生物学行为及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MIC-1 细胞凋亡 侵袭 转移 消化道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生、发展涉及多条信号通路中多种基因的调控。细胞凋亡异常是肿瘤形成及耐药的重要机制,而诱导凋亡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ofapototicproteins,IAPs)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蛋白因子,且都具有高度保守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因子重复序列的结构域,可作用于凋亡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Caspases)级联反应的起始或效应阶段,调节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功能.从而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 凋亡 高甲基化 杂合子缺失
  • 简介:本研究初步探讨转录抑制因子GFI1(growth—factorindependence1)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转录抑制因子GFI1表达变化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65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标本,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患者17例。缺铁性贫血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和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gfi1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组西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初诊CML组gfi1表达显著高于初诊AML组、初诊ALL组及CML急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ML急变组中,急淋变组gfil表达明显高于非急淋变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4)。结论:gfi1表达异常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gfi1表达上调可能促进淋巴系肿瘤的发生。

  • 标签: GFI1 转录因子 白血病 PCR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胃癌组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初步探讨其甲基化状态与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胃癌患者63例(胃癌组),另选取同期行胃黏膜病理切片检查的胃黏膜息肉患者67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胃黏膜组织中SOCS-1基因甲基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病理组织SOCS-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分析胃癌组织SOCS-1甲基化与Hp感染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升高(74.60% vs 11.94%,χ2=52.234,P<0.001),SOCS-1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发生率升高(80.95% vs 5.97%,χ2=74.491,P<0.001)。Hp感染阳性胃癌患者的SOCS-1甲基化比例显著增高(95.74% vs 4.26%,χ2=26.261,P<0.001),Hp感染阳性是SOCS-1甲基化的危险因素(OR=1.576,95% CI:1.126~2.205,P=0.035)。SOCS-1甲基化与胃癌分化程度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1.530、9.380、11.581,均P<0.01)。与Hp感染阴性组相比,Hp感染阳性组SOCS-1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Hp感染可能与SOCS-1 DNA启动子区甲基化密切相关,并通过影响SOCS-1甲基化促进胃癌发生、发展。

  • 标签: 胃肿瘤 螺杆菌,幽门 DNA甲基化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胎盘及脐血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1)及其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1,TIMP-1)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complicatingpregnancy,HDCP)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产科收治的86例HDCP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组36例、轻度子痫前期组18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32例,选取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胎盘中MMP-1、TIMP-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脐血血清中MMP-1、TIMP-1的表达。结果胎盘中MMP-1在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77.8%、66.7%、23.1%;4组脐血血清中MMP-1的表达分别为(294.33±11.53)pg/mL、(247.78±20.32)pg/mL、(177.67±12.63)pg/mL、(124.68±15.41)pg/mL,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胎盘和脐血血清中TIMP-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1与HDCP的发生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胎盘 脐血血清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旁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可能机制。方法①体外培养C57BL/6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MSC),并构建慢病毒质粒稳转的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7(CXCR7)的mMSC,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待细胞传代培养20代后,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转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②另取传至4~6代的mMSC,分为MSC对照组〔MSC-blank组,野生型mMSC加入100 μg/L脂多糖(LPS)〕、高表达CXCR7组(MSC-OE-CXCR7组,慢病毒质粒稳转高表达CXCR7 mMSC加入100 μg/L的LPS)、高表达CXCR7对照组(MSC-OENC-CXCR7组,慢病毒空载体质粒稳转mMSC加入100 μg/L的LPS)、CXCR4抑制剂组(MSC-IE-CXCR4组,mMSC经0.1 mg/L CXCR4抑制剂TC14012预处理24 h后加入100 μg/L的LPS)和CXCR4抑制剂对照组(MSC-IENC-CXCR4组,mMSC加入与TC14012等量的DMEM培养液预处理24 h后再加入100 μg/L的LPS)。经LPS处理6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mRNA表达;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GF水平。结果①经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慢病毒质粒介导的高表达CXCR7的mMSC构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表达CXCR7慢病毒载体组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ΔΔCt:5.81±0.97比1.02±0.12,P<0.05);而空载体对照组mMSC中CXCR7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ΔΔCt:0.95±0.22比1.02±0.12,P>0.05)。②与MSC-blank组相比,MSC-OE-CXCR7组高表达CXCR7或者MSC-IE-CXCR4组抑制CXCR4均可引起mMSC中ID-1 mRNA高表达(2-ΔΔCt:5.56±0.66、2.47±0.58比1.00±0.10,均P<0.05),同时可增加HGF外分泌水平(ng/L:632.02±149.98、217.21±40.53比108.53±24.62,均P<0.05);但MSC-OENC-CXCR7组和MSC-IENC-CXCR4组mMSC中ID-1 mRNA表达水平和HGF外分泌水平与MSC-blank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1 mRNA(2-ΔΔCt):1.01±0.27、1.21±0.32比1.00±0.10,HGF(ng/L):133.56±25.19、107.11±25.30比108.53±24.62,均P>0.05。结论诱导MSC中CXCR7高表达或者抑制CXCR4表达均可增加MSC中ID-1表达,并促进HGF分泌,从而促进肺微血管内皮修复。

  • 标签: 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分化抑制因子-1
  • 简介:摘要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组织因子介导的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主要抑制物,主要来源于微血管内皮细胞。近年研究发现,TFPI在血友病、脓毒症、抗磷脂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中发挥作用,并且通过抗凝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有多种方法检测TFPI的来源、含量及功能,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抗凝 检测方法 出凝血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补体H因子(CFH)及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与狼疮肾炎(LN)患者肾损伤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2例L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国际肾脏病协会和肾脏病理学会(ISN/RPS)评分将患者分为Ⅰ级29例、Ⅱ级36例、Ⅲ级30例、≥IV级17例。另选取同期本院的健康体检者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CFH、VASH-1水平,比较各组的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肌酐(Sc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FH、VASH-1水平与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CFH、VASH-1水平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结果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的血清CFH水平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血清VASH-1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组、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的Scr、尿mALB、UAER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FH水平与肾损伤程度、Scr、尿mALB、UAER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01),血清VASH-1水平与肾损伤程度、Scr、尿mALB、UAER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01)。结论血清CFH、VASH-1水平与LN患者肾损伤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辅助性评估LN患者肾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狼疮肾炎 补体H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 简介:摘要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是失巢凋亡效应分子,可通过下调bcl-2表达发挥非caspase依赖型促凋亡功能。已有研究发现,Bit1可通过Erk、FAK-PI3K-Akt-NF-κB等通路影响细胞生存与凋亡。Bit1在各肿瘤中表达水平呈现显著肿瘤特异性,并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文章将对Bit1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主要作用机制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细胞凋亡 肿瘤 bcl-2转录抑制因子1
  • 简介:本研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em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α,PPARα)的激动剂对单核细胞株THP-1中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fenofibrate)预处理单核细胞THP-1一定时间,然后分别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由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单核细胞TF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非诺贝特减少了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F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0.01)。结论:非诺贝特抑制了THP-1中LPS诱导的TF表达,此机制可能参与了PPARα激动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标签: 组织因子 PPARΑ激动剂 非诺贝特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能特异性阻断免疫检查点PD-1/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被广泛应用于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阐明导致PD-1/PD-L1抑制剂出现疗效差异的原因,对临床选择合适的获益人群、评估疗效与预后、避免延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影响PD-1/PD-L1抑制剂抗肿瘤疗效的主要因素,对其现存的研究分歧和可能原因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为临床实践制订合理的疗效评估方案、解决耐药问题。

  • 标签: PD-1/PD-L1抑制剂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进而使被抑制的T细胞激活,进而发挥强力的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已彻底改变了包括食管癌在内的多种局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目前研究结果提示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不足以激发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PD-1/PD-L1抑制剂需联合化疗、放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等联合治疗才能具有更好的抗肿瘤疗效。然而目前PD-1/PD-L1抑制剂联合用药方案在食管癌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尚未阐明,且联合治疗方案在提高抗肿瘤效果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运用PD-1/PD-L1抑制剂联合方案治疗食管癌患者时,即要寻求抗肿瘤效应较强的免疫联合方案,又要注意联合方案带来的不良反应。从这个角度,我们讨论了基于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药物的协同抗肿瘤机制,总结了近期PD-1/PD-L1抑制剂联合方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试验最新进展,以指导我们寻找更高效、毒性更小的治疗食管癌的免疫联合方案。

  • 标签: 胸外科 食管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抑制剂 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