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的比例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探讨其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分离荷瘤小鼠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荷瘤小鼠不同时间外周血MDSC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荷瘤小鼠血清TGF—β1水平。以同期正常小鼠作对照。结果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比例明显升高:对照组、模型组7、14、21d外周血MDSC的比例分别为(3.5±2.2)%、(9.4±2.6)%、(16.4±5.6)%、(25.3±11.3)%,除模型组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小鼠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模型组7、14、21d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4.9±1.4)、(14.1±6.0)、(24.0±3.3)、(9.2±1.2)ng/ml。除模型组21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MDSC的比例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64,P〈0.05)。结论随着肿瘤的进展,外周血MDSC的比例明显升高,且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与肿瘤的生长进展密切相关,MDSC通过分泌TGF—β1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

  • 标签: 肝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B 髓系抑制性细胞 免疫抑制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并与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IL-6、IL-8和TNF-α水平[(158.4±25.8)ng/L、(168.3±18.8)ng/L、(2.9±1.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68.8±5.8)ng/L、(62.3±7.5)ng/L、(0.8±0.2)μ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依次逐级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IL-6、IL-8和TNF-α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 标签: 脑梗塞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芬吗通(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宫腔灌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Em、RI、A型子宫内膜率,以及两组胚胎种植率、妊娠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Em、RI、A型子宫内膜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Em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A型子宫内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

  • 标签: 薄型子宫内膜 宫腔灌注 临床疗效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PRP+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慢性创面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诊治的68例烧伤慢性创面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4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PRP+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用时更短,且观察组患者的14d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4d创面愈合率(P<0.05)。结论 予以烧伤慢性创面患者PRP+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创面愈合。

  • 标签: PRP 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烧伤 慢性创面
  • 简介:生长因子为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由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研制,成为我国第二个开发成功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生长因子种类很多,本文只是就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发展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 标签: 细胞生长因子 作用分析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生存素(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我院及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患者130例,对所有患者的HIF-1α、Survivin含量进行检测。分析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HIF-1α与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IF-1α、Survivin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织(P<0.05);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高其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HIF-1α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细胞中HIF-1α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以通过HIF-1α、Survivin在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来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而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生存素 相关性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Typ1-HGF)对束缚-水浸应激引起的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预防组、对照组。造模前用Typ1-HGF给预防组大鼠灌胃,隔天一次,共灌胃6次,每只大鼠3ml/次,

  • 标签: 肝细胞 生长因子基因 减毒沙门氏菌 大鼠 应激性胃溃疡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沉默对D-(-)-MTX/A549耐药细胞株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iRNA技术沉默D-(-)-MTX/A549耐药细胞株VEGF基因,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MMP-2mRNA,Westernblot检测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VEGFsiRNA序列及阴性对照成功转染至D-(-)-MTX/A549后,VEGF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相比下降了2.2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表明转染成功。阴性对照组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D-(-)-MTX/A549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值均〈0.05),D-(-)-MTX/A549耐药细胞MMP-2mRNA、p-ERK1/2的蛋白达也较阴性对照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05)。结论:抑制VEGF基因表达可以抑制D-(-)-MTX/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到MMP-2和p-ERK1/2信号通路。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甲氨蝶呤 耐药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 简介:目的:观察脂多糖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LFs)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TNF-α的诱导作用及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抗TNF单抗)对其的影响,探讨TNF超家族参与牙周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HPLFs培养至第6代,加入不同浓度的脂多糖(0、0.1、1、10、100μg/mL)培养24h,分为命名为Z0组、Z0.1组、Z1组、Z10组、Z100组,并取Z1组浓度的脂多糖,在加药的同时加抗TNF单抗75μg/mL(Z1+75组)。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或Westernblot法测定TRAIL和TNF-αmRNA或蛋白的表达。结果:Z1组、Z10组HPLFsTRAIL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Z0组或Z0.1组(均P〈0.05),Z1组与Z1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100组显著高于Z0组(P〈0.05)且与Z0.1组、Z1组和Z1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Z1组或Z10组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Z0组或Z100组(均P〈0.05);Z1组与Z10组之间,Z0组、Z0.1组和Z10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PLFsTRAIL蛋白的表达水平在Z100组0.05)。抗TNF单抗治疗后TRAILmRNA及蛋白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Z1组(P〈0.05和P〈0.01)。TRAIL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819,n=30,P〈0.01)。结论:HPLFs经脂多糖诱导后,其TRAIL和TNF-α的表达呈现先升高后下降,且随脂多糖的浓度变化而相应地变化,这种诱导作用能被抗TNF单抗所抑制。

  • 标签: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TRAIL 脂多糖 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
  • 简介:目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抑郁、焦虑、生活质量及炎性因子、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变化的影响。方法剖宫产123例均为初产妇、单胎。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方法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剖宫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全程强化护理干预,产前对产妇进行全程强化护理干预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培训,两组术前及术后7天均采用评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质量量表。两组术前及术后7天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及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术前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术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躯体健康评分比较,P均<0.0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前术后血清IL-6、IL-10、TNF-α、CRP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对照组以及观察组IgG、IgA水平变化比较,术前与术后1天、术后7天比较,P均<0.05;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天以及术后1天、术后7天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两组术后1天以及7天CD4+、CD8+、CD4+/CD8+水平变化比较,P均<0.0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及炎性因子、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变化均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剖宫产 抑郁 焦虑 生活质量 炎性因子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 简介:肺癌是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占据很大部分比例,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多数患者临床发现时已是晚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这不光与肺癌在机体内发生“免疫逃逸”及对机体的“免疫抑制”有关,还有研究表明免疫因子水平异常与其发生,发展及病理转移关系较为密切。临床中单纯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会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加重肿瘤的“免疫逃逸”及“免疫抑制”,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通过了解肺癌相关的免疫因子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探讨IL-6,IL-8,TGF-β与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的关系,以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探索新方法。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IL-6 IL-8 TGF-&beta
  • 简介: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B)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未加入TGF-β1或SalB);1μmol/LSalB组;10μmol/LSalB组;10ng/mLTGF-β1组;TGF-β1(10ng/mL)+1μmol/LSalB组;TGF-β1(10ng/mL)+10μmol/LSalB组。采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α-SMA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内纤维形肌动蛋白(Factin,FibrousActin)重组及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细胞增殖率、α-SMA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胞内可见大量F-actin聚合形成的应力纤维(stressfiber)(P〈0.01);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加入SalB对细胞增殖、α-SMA表达、细胞形态和F-actin重组均未产生影响(P〉0.05);与单纯TGF-β1组比较,TGF-β1+SalB两组细胞增殖率、α-SM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发生形态改变的细胞减少,胞内F-actin聚合形成的stressfibers减少(P〈0.05),且10μmol/LSalB对TGF-β1抑制效应优于1μmol/LS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lB体外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向肌纤维母细胞分化。

  • 标签: 丹酚酸B 肺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增殖 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开放外伤伤口处理中应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配合美容缝合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52例开放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设为常规组(n=26)、研究组(n=26),常规组实施常规美容缝合技术,研究组在常规美容缝合技术上加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恢复的优良率、不良反应、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伤口恢复优良率比常规组高(P<0.05)。研究组疤痕增生、疼痛、线结反应等不良反应比常规组少(P<0.05)。研究组患者对美容缝合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急诊开放外伤患者美容缝合治疗中应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进一步提高伤口修复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 开放外伤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美容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讨论临床上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后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我院老年病科搜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0例患者未合并呼吸道感染,乙组40例患者合并呼吸道感染,对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收集对比。结果 甲组患者的CD3+、CD4+、CD4+/CD8+高于乙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乙组,P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道感染之后会加重炎症反应,其细胞免疫水平有所降低,应尽早干预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道感染 T淋巴细胞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中氧化还原因子-1(redoxfactor-1Ref-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SD大鼠自体不凝血50μl注入其尾状核区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出血组和纳洛酮干预组,并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切片作Ref-1和TUNEL(terminal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TdT]-mediateddeoxyuridinetriphosphate[dUTP]-biotinnickendlabeling)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经盐酸纳洛酮干预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中Ref-1表达与脑出血相对应组比较,在12h影响不明显,48h能增加Ref-1表达(P<0.01);72h亦能增加Ref-1表达(P<0.05);盐酸纳洛酮干预性治疗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数与脑出血相对应组比较,在12h明显影响,48h能明显减少凋亡(P<0.05);72h更明显(P<0.01).结论:盐酸纳洛酮能通过提高ICH缺血半暗带区Ref-1表达等途径,增加修复氧化损伤的DNA能力,减少细胞凋亡,有脑细胞保护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氧化还原因子-1 细胞凋亡 纳洛酮 大鼠
  • 简介:目的分析肺癌组织不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水平在接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含铂化疗方案,分析Nrf2及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肺癌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P<0.05)。有胸腔积液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无胸腔积液患者,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Ⅲ期患者,转移病灶数≥2个、原发肿瘤直径≥5cm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高于对立条件下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P<0.05)。ERCC1阳性患者和Nrf2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P<0.05)。转移病灶数、淋巴结转移、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水平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进行含铂化疗方案在预后方面的参考性预测因素。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含铂化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周期的作用及其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周期性增殖的机制。方法5μmol/L的TAC分别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24、48、72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进一步将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CT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TGF-β1组)、TAC组、TGF-β1+TAC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Smad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5μmol/LTAC作用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48h,细胞在S期的比例明显下降了(P〈0.05),在G0/G1期的百分比增加(P〈0.05)。与CTL组相比,TGF-β1组Smad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CTL组相比,TAC组Smad2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TGF-β1组相比,TGF-β1+TAC组Smad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TAC可能通过影响TGF-β1/Smad2信号通路阻断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由G1期进入S期而抑制其增值。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增殖 他克莫司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