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状况。方法:共计90例患者,均选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按照治疗方式差异性,分成A、B、C组。其中A组为单纯放疗患者5例,B组为单纯化疗患者28例,D组为放化疗联合治疗57例。对比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同时分析患者生存及预后。结果:C组近期CR率高于A组、B组(2=4.078,P=0.043)。90例患者,5年OS66.67%(60/90),5年DFS45.56%(41/90);而且C组5年OS率、5年DFS率高于A、B组(P

  • 标签: 鼻腔 NK/T细胞淋巴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erkel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病理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这,并对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病理特征:镜下见纤维、脂肪、肌肉组织内有单一一致的小、圆、蓝细胞弥漫浸润;细胞核中等偏小,核圆、卵圆,染色质细腻,未见明显核仁,胞浆少;核分裂相多见伴随灶性坏死,血管内见癌栓,侵犯颌下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Ki-67(>90%+)、CK.Pan(核旁点状+)、CK20 (核旁点状+)、Syn (+)、CD99 (弥漫+)、Bcl2(弥漫+),部分表达CgA,TTF-1个别细胞表达,均不表达CD56、CD45、Desmin、S100、Vimentin。结论:Merkel细胞癌为一种罕见但侵袭性很强的皮肤神经内分泌肿瘤,目前没有明确治疗手段,预后很差,需与转移性小细胞肺癌、淋巴瘤、Ewing/PNET、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横纹肌肉瘤等其他小圆蓝细胞恶性肿瘤鉴别。

  • 标签: Merkel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小板(PLT)以及白蛋白(ALB)对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纳入的200例创伤患者,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表(ISS)进行分组,ISS≤16为轻伤组,患者100例;ISS>16为重伤组,患者100例。观察不同损伤程度患者NLR、PLT及ALB数值的不同。结果 根据对患者血常规化验后得知,重伤组患者NLR大于轻伤组(P<0.05),PLT与ALB小于轻伤组(P<0.05)。结论 采用NLR、PLT及ALB对患者损伤程度进行预测,结果有效。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血小板 白蛋白 损伤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检查。结果:在检测结果方面,观察组检测正常为72.50%,对照组检测正常为5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患者的检验工作中,对患者的血液指标检测准确度较高,同时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帮助医生实现疾病的准确判断,值得参考。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细胞形态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过敏性鼻炎鼻息肉复发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 90例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年 01月 -2019年 12月,随机分为两组,各 45例。参照组为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观察组为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患者,分为复发组( 15例)和未复发组( 30例)。结果 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参照组,且在观察组中,未复发患者的 IL-6、 IL-8低于复发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患者来说,其炎性因子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其产生和鼻息肉复发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强化对局部炎性反应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过敏性鼻炎鼻息肉 复发 炎性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深Ⅱ°烧伤创面采用表皮细胞种植技术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深Ⅱ°烧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5例对照组(采用异种脱细胞基质覆盖创面治疗)、45例观察组(采用表皮细胞种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面细菌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对照组呈持续上升的状态,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显著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表皮细胞种植技术能有效提高深Ⅱ°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表皮细胞种植技术 深Ⅱ°烧伤创面 效果
  • 简介:摘要: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半枝莲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总结半枝莲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半枝莲诱导肿瘤凋亡药理机制提供依据。

  • 标签: 半枝莲 细胞凋亡 抗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蒙药山沉香体外抗H2O2致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H9c2细胞上进行细胞毒性实验,确定山沉香的最大安全浓度;以H2O2致H9c2细胞氧化损伤为模型,观察山沉香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从抗氧化角度探讨山沉香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山沉香在细胞上的最大安全浓度是4mg/mL,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出现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安全浓度下,山沉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对H2O2致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MDA、LDH的水平,增加SOD的活性。结论:蒙药山沉香可通过抗氧化以发挥保护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 标签: 蒙药 山沉香 心肌细胞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浆细胞性乳腺炎好发于非哺乳期妇女,在生活中较为少见,但近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病因、发病症状等方面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常在就诊中与其他乳腺疾病相混淆,进而误诊,漏诊。从而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上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造成日常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本文就浆细胞性乳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从中西医的角度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在恶性肿瘤患者输血中的效果,为未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观察组(60例;接受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以及细胞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热、发热非溶血反应、转移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细胞免疫功能(T4、T4/T8、RBC-C3bR花环率、NK细胞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去除白细胞成分能够显著提高细胞免疫性,降低不良临床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去白细胞输血 悬浮红细胞输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作用,并分析影像资料。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5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进行研究。在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并对所选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分析影像资料,并比较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确诊的42例患者中实性团块型、囊实混合型、单纯导管扩张型、脓肿型人数分别为4人、14人、13人及11人;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超声诊断准确率较低,为84.00%,对应数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本次实验所选5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确诊人数为42人,病灶处于上象限、乳晕区域的人数分别为6人及36人。且确诊患者均为单侧病变,病灶最小为3×8毫米,最大为11×20毫米。42例患者中表现出腋窝淋巴结肿大、不规则低回声、囊实性团块、条管状病灶的人数分别为4人、15人、11人及12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中,收缩期及舒张末期流速分别为每秒6厘米至54厘米、每秒1厘米至18厘米,0.26至0.81为阻力指数,均存在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价值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诊断和鉴别乳腺疾病提供便利。

  • 标签: 超声诊断 浆细胞性乳腺炎 病理诊断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 mastitis, PCM),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的非细菌性的炎症,不仅发病率高,且治疗难度大。其主要是由乳腺导管分泌物淤滞、导管扩张引起,外显症状为肿块、乳头有粉刺样溢液,疾病发展过程中往往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好发于中老年非哺乳期妇女。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上主要以乳痛,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乳腺脓肿,乳瘘等为主要症状,应与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相鉴别。在治疗上,西医主要以手术为主,中医可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搜集、分析、概括, 对PCM的中西医诊断治疗现状予以总结。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PCM 中西医结合 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然疗养因子结合景观治疗模式对糖尿病疗养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参与研究的100例糖尿病疗养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收治时间为2019年6月到2020年11月的疗养员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式。结果: 通过进行观察,干预2组疗养员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空腹血糖值均优于干预1组。结论:通过对糖尿病疗养员在临床开展自然疗养因子结合景观治疗模式方式,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自然疗养因子结合景观治疗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音乐疗法结合自然疗养因子在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实行疗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对象,应用信封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实行传统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音乐疗法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2个礼拜,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品质。结果:干预后实验组PSQ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音乐疗法 自然疗养因子 2型糖尿病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早期进行床边血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入住于ICU的4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探讨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常规组(予以对症治疗)、研究组(予以对症处理同时进行早期床边血滤干预),各组分别21例。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肝肾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较常规组更低(P

  • 标签: ICU 脓毒症 早期床边血滤 炎症因子 肝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结果:升血小板胶囊与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落实后,进一步促进了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增加,Treg细胞和Th17细胞表达水平呈良好趋势,血清IL-10、IL-17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的应用,可对Treg细胞和Th17细胞产生积极影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升血小板胶囊 泼尼松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reg细胞 Th17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