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行肾脏生化检验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120例肾脏生化检验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检验及分级检验,接受常规检验的作为对照组,接受分级检验的作为实验组,观察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检验结果与实验组检验结果部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用分级检验的检验价值较高,对于诊断肾脏疾病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肾脏生化检验 分级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究黄精多糖对STZ所致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黄精多糖1000、500、250mg/kg组,后面4组采用小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30mg/kg尾静脉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黄精多糖分别以1000、500、250mg/kg灌胃12周,检测血糖、血肌酐及尿素氮;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形态学变化;考马斯亮兰检测大鼠24小时蛋白尿;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方法测定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素-1(ET-1)、型胶原(Col-I)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及24小时尿蛋白明显增加,肾脏组织中TGF-β1、ET-1、Col-I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糖尿病组比较,黄精多糖1000、500、250mg/kg组血糖及24小时尿蛋白明显降低,肾脏组织中TGF-β1、ET-1、Col-I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黄精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糖、抑制纤维化因子有关。

  • 标签: 黄精多糖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内皮素-1 型胶原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肾淀粉样变性病的肾脏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50例,观察分析患者的肾脏临床表现,对肾脏损害情况评分。结果患者在初期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后发展成肾功能不全及肾衰竭症状。100例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中有免疫球蛋白轻链型肾淀粉变性病(AL)25(50.0%)例,其中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5(10.0%)例,A型肾淀粉变性病(AA)患者有25(50.0%)例。AL-l患者21(42.0%)例,AL-k患者4(8.0%)例。免疫复合物沉积5(10.0%)例,其中IgA肾病3(6.0%)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4.0%)例,Ⅲ期膜性肾病1(2.0%)例。结论诊断肾脏淀粉样变性病的病因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化学及组织病理学研究。

  • 标签: 病理特点 肾衰竭 原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他汀类药物作为常规降脂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肾功能不全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高危因素。为了给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保护肾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一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抗栓、溶栓等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尿蛋白、尿酸、甘油三酯(TC)、血清总胆固醇(TG)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TC、TG均有所下降;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尿蛋白、尿酸、TC、TG、血清肌酐(Scr)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中患者各项指标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时,加入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尿蛋白、尿酸、TC等水平,使肾脏得到有效保护,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肾脏病 保护作用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探讨活血通络中药方对其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除空白组外,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使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给予化瘀通络中药和厄贝沙坦干预12周,比较血糖、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大鼠血糖含量有所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血清BUN和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络中药方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指标,对于保护肾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冠心丹参滴丸 疗效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绝大多数肾脏疾病的临床统称,临床上将肾损害(病理、血、尿、影像学异常)≥3个月者诊断为慢性肾脏病。慢性肾病具有发病率高、伴发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如未能及时有效施治,以致病情进展恶化,随病程迁延,慢性肾病患者将有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导致尿毒症。研究表明,目前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已超过10%1。目前除药物治疗外,针对蛋白质、糖类、脂质和电解质等的科学饮食护理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合理的营养摄入对减慢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下降速度、缓解其临床症状、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2。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非透析 营养指导 蛋白质 糖类 脂质 电解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腹腔镜肾脏切除术的配合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肾脏切除术患者52例,按照在手术中有无使用腹腔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22例患者实施普通开腹手术,给予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恢复时间与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肝囊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肾脏 切除术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肾脏生化检验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拉网检测和分级检验法检测,将其分别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方法检测时的胱抑素C、血肌酐和尿素氮的阳性率,误漏诊率。观察组患者中如果初次检查违反了分级检验流程,则需在一个月后进行复查,并比较复查结果与初次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比较传统拉网式检测和分级法检测的结果可见,两种方法检测胱抑素C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尿素氮和血肌酐检测阳性率的比较,分级检验法检测结果显著高于传统拉网式检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漏诊率分别为10.7%和2.0%,误诊率分别为7.3%和1.3%,分级法也显著优于拉网式检测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肾脏生化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分级检验法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误漏诊率低,能在短时间内为医师提供有效的诊断结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级检验法 肾脏生化检验 临床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曲尼司特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0例CKD(GFR30ml/mi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曲尼司特组,用药0、4、8、12月时观察临床表现、检测血、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液生化、肾小球率过滤(GFR)结果两组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压、血红蛋白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曲尼司特治疗组GFR下降速率较常规治疗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94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降钙素原和D-乳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有效及死亡比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降钙素原和D-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CRRT治疗脓毒症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明显降低降钙素原和D-乳酸水平,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早期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脓毒症 降钙素原 D-乳酸水平
  • 简介:摘要氧化应激在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等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细胞和组织的潜在损伤。在多种肾脏疾病中,氧化应激是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关键环节,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氧化应激的致病机制、与肾脏疾病的相关性做一综述,从而进一步探讨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进展及预后。

  • 标签: 氧化应激 肾脏损伤 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针对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肾脏病变时,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进行较深入地探讨,并研究在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伴有肾脏病变患者中采用肾活检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收集的26例尿检异常血清肌酐指标升高的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关特征及病理改变特点开展较深入地分析。结果收集的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肾活检后,有14例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占53.9%,其中有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患者2例;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患者12例,占46.2%。肾活检前后患者诊断相符程度有11例,达46.3%。有3例患者发生误诊,误诊率为11.5%。两组患者之间除糖尿病病程、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及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情况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在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伴有肾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通常情况下,只根据临床资料进行鉴别具有较大难度,肾活检对于进一步确定糖尿病同时伴有肾病变患者的疾病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肾损害 病理诊断
  • 简介:终末期肾病加剧了世界医疗资源的负担。现在迫切需要有效的策略,通过肾脏再生来预防进一步的肾损伤以及恢复肾功能。除了防止肾脏损伤,再生受损的。肾组织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也是非常重要的。几种类型的干细胞,包括骨髓来源的细胞,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都可应用于肾脏再生。基于这些研究和知识,我们希望能够创新更可靠的生物工程方法来应用于肾脏再生领域。

  • 标签: 干细胞 生物工程肾 肾脏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经过纳洛酮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来自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而后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治疗后的指标情况。结果在智力评分、生活活动能力和精神状态测评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62.5%。结论纳洛酮可以有效的提升多发脑梗死性痴呆老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提升患者精神状态、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

  • 标签: 纳洛酮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老年病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CT与超声于甲状腺多发结节的定性诊断效用,总结诊断方法。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癌患者50例(共121个结节)分别行CT、超声定性诊断,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85.95%、恶性肿瘤敏感度72.09%,CT诊断74.38%和58.17%,两种方法联合诊断89.26%和7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粗大钙化超声诊断准确率64.71%、恶性肿瘤敏感度75.00%,CT诊断82.35%和100%,联合诊断94.12%和100.00%,三种方法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结节定性检查超声诊断效相对较高,对于钙化结节CT诊断效用较高,CT联合超声可提高定性诊断准确率。

  • 标签: CT 超声 甲状腺多发结节 定性诊断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123-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多发性硬化的CT与MRI诊断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颅脑多发性硬化患者,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其CT与MRI诊断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对比其在患者病症诊断的价值作用。结果32例患者中,CT诊断患者病症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7.5%,28MRI诊断符合率为96.9%,两者对比差异突出,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MRI在颅脑多发性硬化诊断中,准确率更高,诊断价值意义更为突出。

  • 标签: 颅脑多发性硬化 CT诊断 MRI诊断 价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