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留置导尿的指证、置管后的规范管理,以及拔管对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影响进行综述,指出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尽早拔除尿管是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导尿管 留置时间 置管指证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患者在接受急诊治疗过程中实际候诊时间、心理候诊时间并总结对应干预措施。方法 以我院急诊科在2022年9月24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间接收的急诊患者774例为对象,盲选均分为2组,对照组387例,在急诊治疗期间按照常规形式干预,观察组387例,在急诊治疗期间设置导医并护理人员全程接待,分析两组差异。结果 结合对两组心理候诊时间、实际候诊时间对比,均存在有差异,P

  • 标签: 急诊病人 心理候诊时间 实际候诊时间
  • 简介:摘要:在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属于最重要的操作方式,在输液过程中,对于留置针的使用位置需要格外注意,否则对于输液效果会造成不利影响,还会诱发诸多并发症。尤其在以往大量的研究中发现,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的进针位置,对于留置时间会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就不同的进针位置展开深入研究,为后续提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 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开放性外伤患者50例,均使用清创缝合术,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手术后每1~2天换一次药)和对照组(手术后每天换一次药)。比较两组患者痊愈率、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痊愈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门诊换药间隔 伤口愈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同时不存在电离辐射,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体多个部位的检查,但人体存在一些T2值超短的物质,如骨皮质、肌腱、韧带、肺组织等,使用常规磁共振成像序列无法对这类组织进行成像。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超短回波时间(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ltrashort echo time,MRI-UTE)序列的应用使短T2组织成像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年来MRI-UTE序列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超短回波时间序列 短T2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 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并研究延长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 分析实施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60例患儿的穿刺操作方法及护理方法,观察首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首次次穿刺成功率95.00%,留置时间3-5d,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结论 充足的事前准备,熟练的穿刺技巧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穿刺失败,在通过完善的穿刺后护理可尽可能的延长留置时间,避免重复穿刺,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小儿静脉留置针 穿刺技巧 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检验科采集血液标本60例,在其放置时间1h、2h、4h后进行检测,观察不同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会影响血液中不同细胞的计数。结论 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在临床检验中应尽快对血标本进行化验,提高化验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液化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5月检验科采集血液标本60例,在其放置时间1h、2h、4h后进行检测,观察不同放置时间对血液化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血液标本放置不同时间会影响血液中不同细胞的计数。结论 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在临床检验中应尽快对血标本进行化验,提高化验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液化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惠州市气温对湿疹门诊人次的影响。方法从惠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湿疹门诊数据,同期气象因素(日均气温、相对湿度)数据源自广东省气候中心的86个气象站点。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环境温度暴露对湿疹的滞后效应,采用自然平滑样条函数控制湿度的非线性混杂。结果惠州市皮肤病防治所4年内共报告湿疹门诊254 053人次,日均就诊173.89人次。日均气温与湿疹日就诊人次呈“U”型关联。低温段温度每降低1 ℃,湿疹发病风险上升2.20%(1.19%~3.21%),高温段温度每升高1 ℃,湿疹发病风险上升2.35%(1.24%~3.5%)。全人群中有1.60%(0.44%~2.68%)的湿疹门诊次归因于低温天气,即归因人次为4 065(1 128~6 798);6.33%(1.40%~10.87%)的湿疹门诊人次归因于高温天气,即归因人次为16 082(3 557~27 616)。结论高温和低温暴露均与湿疹就诊风险增加有关。

  • 标签: 湿疹 日均气温 时间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快速通道护理对脑卒中治疗时间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宁波市中医院急诊科救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方法护理措施;实验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急诊快速通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从入院到确诊、从确诊到治疗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后遗症评分标准和安全态度调查评分。结果:实验组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诊断、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 快速通道护理 脑卒中 救治时间 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的价值。方法 采纳本院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入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以随机法实施分组。其中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接受针对性临床护理路径,对比组间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退热时间、惊厥停止时间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惊厥 高热 小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中对于缩短时间所产生的积极价值。方法:抽取急诊科接救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74例作为分析对象,均等分组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7例)。观察组接受护理方法是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评价指标:病情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形成对比,P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危重症 预见性护理 抢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脏复发的风险因素以及时间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肾内科住院且经肾活检确诊的LN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随访资料。按照入选者发生临床缓解后是否再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法分析LN患者肾脏复发的风险因素。用复发风险时间曲线图分析LN患者肾脏复发风险及时间分布。结果共814例LN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30.24±10.90)岁,男性112例(13.8%);完全缓解419例(51.5%),部分缓解395例(48.5%);复发组367例,首次肾脏复发时间为治疗缓解后的(3.21±2.70)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0.976,95% CI 0.966~0.986,P<0.001)、AI评分(HR=1.039,95% CI 1.013~1.065,P=0.003)、诱导治疗后缓解状态(HR=0.671,95% CI 0.504~0.894,P=0.006)以及诱导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量(HR=1.297,95% CI 1.115~1.508,P=0.001)、A-dsDNA(HR=1.450,95% CI 1.139~1.846,P=0.003)、补体C3(HR=0.223,95% CI 0.128~0.389,P<0.001)是LN患者诱导治疗后肾脏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复发风险时间曲线图呈单峰状,复发高峰时间在维持治疗后第2年,不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时间类似。结论年龄、肾病理AI评分、诱导治疗后缓解状态、24 h尿蛋白量、A-dsDNA及补体C3是LN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LN患者肾脏复发的高峰时间段为维持治疗的第2年。

  • 标签: 狼疮肾炎 病理学,临床 复发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既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但随着组织窗影像学评估方案日益成熟,再灌注治疗时间窗不断被延长。目前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已延长至发病后9 h,并且有望进一步延长至24 h。同时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大血管闭塞伴大核心梗死及远端中等直径血管取栓治疗的临床研究均在火热进行中。文中就组织窗影像评估方案的种类和超时间窗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用药种类、针对不同类型血管闭塞的取栓治疗及超时间窗桥接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超时间窗卒中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卒中 脑梗死 神经影像学 再灌注治疗 超时间窗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急性脑卒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的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的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MRI图像。采用ITK-SNAP软件对DWI上高信号梗死区和FLAIR上对应的急性梗死区进行分割,并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平台(artificial intelligent kit,A.K.)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和降维,最终使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确定发病时间相关的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评估其在发病时间预测中的价值,并与人工识别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筛选出10个(7个DWI特征及3个FLAIR特征)与卒中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人工识别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显示DWI-FLAIR不匹配预测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63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67、0.622。ROC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训练集患者发病时间的AUC为0.97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2、0.950;预测测试集患者发病时间的AUC为0.91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8、0.852。结论基于DWI和FLAIR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为临床静脉溶栓治疗的选择提供影像指导。

  • 标签: 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发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