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博乐欣治疗精神分裂后抑郁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各30例,人组病人在原抗梢神病药物剂量不变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博乐欣25-50mg/d,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末、6周末应用HAMD、BPRS、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2组抑郁症状消失12例(40%),显著改善例(26.7%),改善6例(20%),无效4例(13.3%);1组抑郁症消失1例(3.3%),显著改善2例(6.7%),改普3例(l0%),无效24例(80%)。结论小剂量博乐欣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明显疗效,且耐受好,常规剂量不良反应轻。

  • 标签: 博乐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骨折患者实施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后屈伸范围及生活质量变化。方法以80例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40例,传统石膏固定)和微型组(40例,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手术)。对比术后6个月屈90°、伸180°者构成比、手部功能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微型组术后6个月屈90°、伸180°者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2组手部功能恢复效果分布及优良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组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手部骨折患者利用微型钢板螺钉固定相较于传统石膏固定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屈伸范围,增强手部功能恢复效果,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 手部骨折 屈伸范围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拇指屈肌腱腱鞘炎(dequervain,stenosynovitis,DQT)患者腱鞘注射治疗过程中产生疼痛,以便更多患者乐于接受腱鞘注射(tendinoussheathinjection,TSI)治疗。方法收集咸水沽医院疼痛门诊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行TSI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4针头注射治疗,B组使用6针头注射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减轻,痛苦小,心率波动范围小,表情痛苦少,体动少(p<0.05)。结论4针头行腱鞘注射治疗,减轻了患者痛苦,更加安全,增加了患者依从,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 拇指屈肌腱腱鞘炎 腱鞘内注射 4号针头
  • 简介:摘要《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是我国中医疾病分类国家标准,它应用促进了中医临床诊断规范化和标准化,能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内外交流。要搞好中医编码工作,必须了解开展这项工作意义,配备必要专业书籍,工作人员要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学习,要熟练掌握TCD编码规则和方法。

  • 标签: 中医病证 编制原则 分类代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认知疗法在精神科病房康复护理中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之间我院精神科病房收治130例康复期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除按常规护理和治疗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外,额外采取观认知疗法。结果患者在接受观认知疗法干预治疗后,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等指标均出现明显好转,差异显著(P<0.05)。结论观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社会兴趣和个人卫生,促进其病情和社会基本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康复护理 内观认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00例癫痫精神障碍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收治100例癫痫精神障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60例,女40例,对其进行有效地护理。结果100例癫痫精神障碍患者经过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80例(80%),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8例(18%),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2例(2%),护理总有效率98%。结论给病人更多关心和帮助及人性化护理,使精神病人能早日康复,减少精神残疾,减轻社会负担。

  • 标签: 癫痫性精神障碍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沟通对精神科患者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精神科收治精神疾病患者68例,分为两组。其中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3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治疗沟通,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DS及SAS评分)。结果观察组SAS评分(32.47±5.68)、SDS评分(34.54±6.12)低于对照组(41.29±5.31),(42.63±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沟通有利于改善精神科患者消极情绪,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好转,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精神科疾病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乳头状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鼻腔鼻窦乳头状瘤6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进行鼻镜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面部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在临床上采用鼻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等特点,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减少复发率,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调查研究以探讨脊柱外伤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骨水泥成形术脊柱外伤压缩骨折患者21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为期1年术后走访,计算各拟纳入潜在危险因素(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折数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渗漏)患者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年龄40岁以上、BMI指数>28、多发骨折、骨水泥注入量>5cm、术中骨水泥椎间渗漏是导致脊柱外伤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严格把握适应证,以获得最佳愈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 骨水泥成形术 邻近椎体新发骨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十九大虽然早已闭幕,但是产生十九大精神却一直在影响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十九大召开,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站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会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站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起点上,高瞻远瞩,向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健康情况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重要标志。

  • 标签: 十九大精神 疾控工作 契合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首发或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其与精神症状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017年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首发或未经系统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32名,口服利培酮控制精神症状,共观察6周,所有入组被试于入组时及干预6周后均由专业神经心理测量技师对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cardsortingtest,WCST)测查。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变化,分析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结果干预前后患者WCST测评结果(RA、CC、RC、RE、RF、RP、RPE、NRPE、FM)分值无显著差异(t=1.018,0.000,-1.197,1.661,-0.471,1.394,1.423,0.440,-1.673,P均>0.05);干预6周后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症状分均显著降低(t=48.441,40.668,29.602,52.761,P均<0.001);干预前RA与阳性症状分正相关(r=0.403,P=0.014),余WAST各项与精神症状无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抗精神病药使用无关;阳性症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正相关;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症状有效。

  • 标签: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镜下微波治疗难治鼻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患者中选择难治鼻出血患者98例,以随机均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分别使用传统填塞法治疗和鼻镜下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另外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并发症发生率为8.2%、复发率为4.1%,对照组分别为81.6%、28.6%、3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高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镜下微波治疗难治鼻出血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微波 难治性鼻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一例遗传凝血因子VII(coagulationfactorVII,FVII)缺陷症家系基因突变类型。方法:检测凝血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FVII基因全部外显子和其侧翼以及启动子进行分析,寻找基因突变;将含突变序列克隆入pGEMT-easy质粒载体中,对所得两条染色体相应序列分别测序,以确定不同突变在染色体上分布。应用限制切酶MspI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相应基因片段进行酶切分析,证实测序所发现突变。结果:先证者在8外显子上有两种基因突变:11348位C→T突变和11349C→A突变。pGEMT-easy质粒克隆测序结果显示上述两种突变位于不同染色体上。为不同染色体同一编码区Arg(CGG)304Trp(TGG)和Arg(CGG)304Gln(CAG)双重杂合突变。其父亲、母亲分别为11349位G→A和11348位C→T杂合突变;先证者弟弟FVII基因为正常野生型;其哥哥和3个子女均为杂合突变。PCR辅助限制酶切证实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基因突变。结论:先证者FVII基因突变为不同染色体同一编码区Arg304Trp和Arg304Gln双重杂合突变,此种突变类型组合尚属首例。

  • 标签: 双重杂合性突变 Arg304Glh Arg304Trp 遗传性凝血因子VII缺陷症 基因突变 实验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癫痫发作分类、症状及治疗。方法抽选我院收治42例癫痫患者,对其实施针对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31例显效,9例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实施针对治疗,能够提高癫痫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癫痫 分类 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脑外伤导致癫痫危险因素多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42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综合临床资料,分析脑外伤导致癫痫危险因素。结果开放脑外伤患者癫痫发生率为42.9%,闭合脑外伤患者癫痫发生率为14.3%,开放组明显高于闭合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挫裂伤伴脑血肿、弥漫轴索损伤、单纯硬膜下血肿、单纯硬膜外血肿以及凹陷性骨折患者癫痫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见颅内明显异常者,对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脑外伤患者癫痫发生率为7.7%,中度脑外伤患者癫痫发生率为21.1%,重度脑外伤患者癫痫发生率为30.0%,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与中度组,对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继发颅感染,其中3例在感染后出现癫痫,此前未见癫痫发作;1例颅感染前后均有癫痫,且感染后癫痫症状加重。结论脑外伤导致癫痫危险因素有很多,癫痫发生率与脑外伤类型、部位、严重程度以及继发颅感染等均有一定关系,临床治疗时应积极消除危险因素,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外伤 癫痫 危险因素的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外伤导致昏迷患者给予急诊科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所接收108例外伤导致昏迷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具体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5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采取急诊护理指导,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51例(94.44%),对照组为44例(81.48%);实验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40例(74.07%),对照组为52例(96.3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存活率50例(92.59%),对照组为42例(77.78%),实验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外伤导致昏迷患者给予急诊科护理指导,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存活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更加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水平。

  • 标签: 外伤 昏迷患者 急诊科 护理指导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工作风险预防机制。方法采用加强护患之间沟通以及加强护理工作人员风险教育并且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预案,进一步强化护理风险识别、评估和处理效果,同时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结果大幅度地降低了护士在工作中风险发生。结论只有加强护患之间沟通以及加强护理工作人员风险教育,才能发挥护理风险管理作用和意义,最终达到提升护理品质目的。

  • 标签: 精神病科 医院/组织和管理 扩理工作/组织和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孤立占位病变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45例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孤立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术前均接受过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总结肺孤立占位病变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肺孤立占位病变符合率为75.56%;45例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CT检查诊断肺孤立占位病变符合率有待提升,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征象复杂是导致误诊率较高主要原因,对于难以确诊病变综合应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和诊出率。

  • 标签: 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 误诊 原因 诊治策略
  • 简介:早期胃癌诊断重要和临床价值虽经反复强调。但目前国内临床对早期胃癌诊断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在临床工作中,亟需提高镜机会检查中早期胃癌发现率。

  • 标签: 早期胃癌 内镜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中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法疗效及安全。方法抽取我院开展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患者70例,回顾分析患者资料,以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抗痴呆治疗)20例、研究组50例。结果在治疗第4周末时,研究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周末及第8周末时,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中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够获取理想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可在临床中借鉴。

  • 标签: 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抗精神病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