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浸润乳腺癌由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生物学潜能等方面均不同一组异质性病变所组成。因此,正确浸润乳腺癌分类是判别病变范围、制定最佳治疗计划、评估疗效、判断预后及科研协作交流重要条件和标准。目前,应用最广泛分类方法为WHO乳腺肿瘤分类法,该方法建立在肿瘤组织学类型、分级、病变侵及范围、激素受体状态等基础上。近年来,以基因表达谱和基因芯片为基础提出乳腺癌基因分型发展迅速,初步研究已表明其能更精确地反应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并有利于选择和研究更具针对个性化治疗方法。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分类 TNM分期 组织学分级 组织学分型 生物标志物
  • 简介: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浆细胞疾病引发肺损伤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例难治浆细胞疾病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肺损伤临床资料。结果3例难治浆细胞疾病患者均在应用硼替佐米4~12小时后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衰竭,细菌培养阴性,经验抗细菌治疗无效,大剂量激素治疗可挽救部分患者。结论疾病晚期、高肿瘤负荷可能是难治浆细胞疾病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后引发肺损伤部分原因。

  • 标签: 硼替佐米 肺损伤
  • 简介:目的探索简便可靠紫杉类药物激素预处理方法及重度过敏反应后再输注可能。方法在注药前12h、6h各口服地塞米松10mg,紫杉醇输注前半小时口服苯海拉明50mg,静点西米替丁400mg,肌注异丙嗪25mg。结果共发生与紫杉醇输注相关过敏反应50例,其中36例发生荨麻疹,12例出现面色潮红、胸闷、气急,1例出现头晕、视物模糊、心.悸,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0.3%。结论本组测验结果与国内外报道过敏发生率明显减低,说明该激素预处理方法及发生过敏反应时治疗流程有效.安全可靠。

  • 标签: 紫杉醇 过敏反应
  • 简介:近年来,胃肠道上皮肿瘤分类及诊断中出现了一些变化,给临床及病理诊断造成了混乱.为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出版最新WHO肿瘤分类中[1],对胃肠道癌前病变和癌诊断名称、定义和标准作了一些修改和新规定,其中有些改变与我国目前正在使用名称和诊断标准有较大差异.本文目的就是提出胃肠道上皮肿瘤诊断存在问题并试图找出相关解决办法,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肠道 上皮性肿瘤 分类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食管瘘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共29例恶性肿瘤食管瘘患者,包括食管癌并穿孔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8例,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食管瘘12例,根据瘘不同选择不同治疗措施.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可行和治疗效果.结果21例食管支气管瘘患者中,14例行食管支架置入,2例气管支架置入,5例因瘘口较小仅行空肠营养管置入和胃肠减压.5例食管纵膈瘘患者行内镜下瘘口置管引流及肠营养管置放.3例食管胸腔瘘患者行空肠营养管置放及胸腔闭式引流.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内镜下治疗,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7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镜下治疗恶性食管瘘具有技术可行、创伤小、疗效好特点.对不同恶性食管瘘患者,需要根据瘘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 标签: 食管癌 内镜治疗
  • 简介:为了提高化疗疗效,增加剂量强度是常用方法,但随之而来是并发症增加。多数化疗副作用被重视并得到积极防治,而化疗对肠屏障功能损伤尚存在诸多认识上误区和争议,近年来已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如化疗是否会导致肠屏障功能损伤,肠屏障功能损伤对肿瘤治疗有无影响等。

  • 标签: 肠屏障功能 功能损伤 化疗疗效 维护 化疗副作用 剂量强度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一场大火将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80%树木烧毁。经过一场广泛讨论、争论后,他们决定依靠自然力量恢复自然创伤——不对烧毁森林进行人工“补种”,不清理烧毁树木,一切等待大自然自我修复。2007年我来到这里时,导游引导我们看车窗外枯木秃岭,说:请注意低处,

  • 标签: 森林 力量 自我修复 大自然 树木
  • 简介:不良饮食习惯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出现问题,根源在成年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里特提出“食育”应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以科学营养知识,适合本国国情先进文化,通过各种形式,让国民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 标签: “食育” 孩子 家长 中国农业大学 饮食习惯 营养知识
  • 简介:病案摘要因左上腹部酸胀不适10月余入院.1个月前在外院做B超时无意中发现左上腹肿块,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转来我院.近来体重下降较明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平卧位左上腹略隆起,左锁骨中线肋缘下可及一圆形肿物之下半部分,边缘光整,质中偏硬,无明显触痛,肿块似可推动,随呼吸运动同步不明显,与脾脏关系不大,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左上腹实不均质肿块,直径约16cm,与脾、胃、左肾及胰尾相邻,不能定性;CT扫描提示左上腹后腹膜肿块,与胰腺关系密切,肉瘤可能大;上消化道钡餐及钡剂灌肠肠道外压迫性病变,其余基本正常.

  • 标签: 网膜囊 细胞性神经鞘瘤 误诊 肿瘤 手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孤立粒细胞肉瘤较罕见,本文旨在探讨了解孤立粒细胞肉瘤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例孤立粒细胞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左额叶肿瘤术前误诊为脑膜瘤。行手术全切除,肿瘤累及硬脑膜及临近额眶骨,术后免疫组化确诊粒细胞肉瘤。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术后配合局部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无复发,外周血象无异常。结论:孤立粒细胞肉瘤临床罕见,易误诊为脑膜瘤或恶性淋巴瘤。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对局部浸润可配合放疗,而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者不宜常规化疗,宜长期随访并监测血象,注意出现髓系白血病可能。

  • 标签: 粒细胞肉瘤 颅内 诊断 治疗
  • 简介:创伤脊髓损伤(traumaticspinalcordinjury,TSCI)多见于交通事故、砸伤、摔伤、运动损伤等,由直接作用于脊柱或脊髓机械损害所致,可导致全身多器官、系统长期功能紊乱,甚至永久功能改变,如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致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全球呈现高发生率与高致残率。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理过程 减压术 外科 治疗学
  • 简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联合举办"第十五届全国经椎弓根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将于2015年4月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同时安排学员进行尸体标本(或模型)操作训练。

  • 标签: 经椎弓根内固定 脊柱固定 学习班 《中华骨科杂志》 脊柱外科专家 中华医学会
  • 简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联合举办"第十五届全国经椎弓根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固定新理念研讨会"将于2015年4月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作专题报告,同时安排学员进行尸体标本(或模型)操作训练。

  • 标签: 椎弓根内固定 脊柱外科 海军总医院骨科 中华医学会 尸体标本 北京市宣武区
  • 简介:目的提高对膀胱乳头瘤(IPB)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3例IPB临床资料,29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结果病人术后生存良好,30例获得随访3mo~2a,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IPB是一种少见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 标签: 膀胱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治疗
  • 简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为WHOⅢ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为WHOⅣ级,美国NCCN2007指引中建议,对于高级别胶质瘤应最大范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者,应予放疗±同期化疗±辅助化疗;而若证实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者,则应予放疗+同期化疗+辅助化疗。关于高级别脑胶质瘤靶区勾画尚无定论。我们收治一例右侧额叶混合胶质瘤(部分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部分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于外院行肿瘤全切术,术后经多学科讨论后认为应予放疗加替莫唑胺同期化疗及辅助化疗。本文就此病例放疗靶区勾画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脑肿瘤 胶质瘤 放射治疗 临床靶区 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三种不同范围淋巴结清扫术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方法自Medlline、EMBASE、OVID、CochraneControlledTzialsRegisterdatabaaes和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有关胃癌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s)文献.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菩萃分析专用软件包RevMan4.2进行菩萃分析.结果经质量评估后有关于10个RCT15篇文献符合本研究要求被纳入分析.单纯Meta分析结果显示,D2根治术与D1根治术相比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方面,D2根治术高于D1根治术;仔细分析各RCT质量和考虑可能存在偏倚后,结果显示有经验外科医生宴施D2根治术是安全.并且可以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同时Meta分析显示,尽管D2根治术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D2+PAND)与D2根治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无差异,但D2+PAND术式5年生存率并没有提高.结论D2根治术应作为进展期胃癌患者标准根治术式.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清扫 菩萃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neutralizationsystem,Dynesys)用于腰椎退行滑脱治疗早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像学改变。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对17例明确诊断为腰椎退行滑脱单节段病变患者进行了后路椎板开窗减压,Dynesys系统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11例;年龄53~72岁,平均61.3岁。手术节段分布:L3/4间隙3例,L4/5间隙10例,L5/S1间隙4例。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通过术前及随访时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比及椎间活动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固定失败。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5.4个月。VAS腰痛评分:术前5.9±2.7,末次随访1.8±1.2;VAS腿痛评分:术前3.1±2.4,末次随访1.2±0.9。ODI指数:术前(39.4±17.3)%,末次随访(14.8±11.2)%。术前及随访时所有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间高度比:术前2.5±1.2,随访时2.8±1.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活动度:术前(4.6±1.5)°,随访时(1.8±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系统固定是轻度腰椎退行滑脱一种早期疗效满意治疗选择。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乳头状瘤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认识。方法:回顾分析46例膀胱乳头状瘤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随访患者。结果:4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膀胱乳头状瘤,其中1例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2例合并局灶性恶变;术后均行膀胱灌注治疗,术后生存良好,随访3个月-5年,肿瘤复发者1例,其余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膀胱乳头状瘤是泌尿系少见良性肿瘤,易合并移行细胞癌,很少复发,预后良好;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及病理活检;TURBt术是其标准治疗方法;术后应膀胱灌注并定期复查膀胱镜,以防治尿路上皮癌发生。

  • 标签: 膀胱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移形细胞癌 膀胱灌注
  • 简介:背景:复发是肿瘤致死主要原因。因导致肿瘤复发基因组学改变不同于原发肿瘤,所以复发肿瘤至少有一部分会失败。为探索这一假设。我们对23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在初治和复发切除标本外显子进行测序。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肿瘤复发 基因突变 变异 治疗 原发肿瘤
  • 简介:神经系统肿瘤尤其是胶质瘤,生长于脑,我们对其发生和发展外因一无所知。然而,近一、二十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胶质瘤属多基因病变,其发生与发展受多种基因调节。这些基因不仅与细胞生长周期调节、细胞生存与死亡调节、细胞转录和生长倍增调节相关,而且还与细胞癌变启动、肿瘤细胞病理形态变化、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和抗药性、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敏感性有关。为了促进对神经系统肿瘤生物学了解,现将胶质瘤分子遗传学基本表现及其对肿瘤治疗学影响作一简要介绍。星形细胞瘤有TP53、LOH17p、PDGFR、EGFR、P16、RB等基因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瘤有LOH19q、1p、4q等基因改变;少突星形细胞瘤主要为LOH19q与1p改变,部分肿瘤也有TP53和LOH17p基因改变,室管膜瘤则与LOH22基因及NF2和MEN1基因有关。以星形细胞肿瘤为例介绍其分子基因学对肿瘤病理形态学、侵袭和转移、凋亡和抗药及放疗影响。通过这一介绍可对胶质瘤分子基因学或分子病理学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提高对神经肿瘤WHO(2000)新分类认识,了解按此新分类作诊断对肿瘤治疗重要

  • 标签: 神经系统肿瘤 胶质瘤 分子遗传学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