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UNM检查对眼挫伤影像结果分析,了解眼挫伤损伤特点和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到2019年4月我院住院和门诊56例64眼眼挫伤患者行UBM检查,主要观察角膜,房角,虹膜及睫状体。结果:角膜水肿40例42眼(65.63%);房角后退25眼(36.06%);前房不同程度积血18眼(28.13%);虹膜根部离断11眼(17.19%);睫状体脱离6眼(9.38%);睫状体离断4眼(6.25%)。结论:UBM能够准确发现患者眼挫伤前段的细微结构的变化,明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UBM 眼球钝挫伤 临床诊断
  • 简介:(辽宁省锦州市亚东眼病医院辽宁锦州121000)摘要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研究对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0例(40眼),分两组于术前、术后一、三个月分别进行UBM观察。方法分别于术前、术后1、3个月时,应用UBM观察两组眼前节结构的改变,随访时间1~3个月。结果1、两组术前与术后相比,ACD、AOD500、TCPD术后变大,均有显著性差异(PACD=0.000;PAOD500=0.000;PTCPD=0.000);PTCPD=0.000),两组术后一个月和三个月之间相比ACD、AOD500、TC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2、术后ACD改变与术前ACD值呈负相关。3、两组之间术后眼压较术前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前房明显加深,房角明显加宽,眼压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 标签: 白内障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房角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波生物显微镜(UBM)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眼前节结构改变及临床效果。方法 24例白内障合并(31眼)青光眼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记录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数目、抗青光眼数量及术后并发症。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UBM检查中,测量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房角隐窝面积(ARA)和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并观察术后滤泡形态。采用偏差分析、秩和Wilcoxon测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t测试进行重复测量.结果31只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BCVA分别为(0.620)± 0.39、0.68 ± 0.29、0.64 ± 0.36、0.60 ± 36)和术前(0.19 0)± 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UBM检查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对象,依据急性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急性组与慢性组,均接受UBM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除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外,两组患者UBM定量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UBM定性分析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M检查,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助于鉴别区分急性与慢性,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应用价值高。

  • 标签: UBM检查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房角关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例根据UBM检查按术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分3组,术前全身或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房角开放情况、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此类患者术前进行UBM检查,可以依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术后可通过UBM检查预计远期疗效,UBM检查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技术操作安全,结果满意,且易于推广。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超声生物显微镜 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