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抗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到2013年2月的14例大面积烧伤并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结果14例中运用VSD治疗的7例治疗抗感染治疗效果显著,而未运用VSD治疗的7例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而7例运用VSD治疗的在运用VSD治疗期间比未运用VSD治疗期间抗感染治疗效果显著。结论VSD在大面积烧伤中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VSD) 大面积烧伤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泡灌洗联合抗感染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灌洗吸痰联合抗感染治疗,观察组采用肺泡灌洗联合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结果采用肺泡灌洗联合抗感染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采用肺泡灌洗联合抗感染治疗的效果远优于常规灌洗吸痰联合抗感染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肺泡灌洗 抗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照射肺俞穴与抗感染同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肺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患儿,采取单纯抗感染治疗,观察组46例患儿,采取微波照射肺俞穴治疗的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采取微波照射肺俞穴与抗感染同步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小儿肺炎 微波照射 肺俞穴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探讨PCT、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的AECOPD患者及门诊稳定期患者,测定CRP、PCT等,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对AECOPD患者根据指南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AECOPD组与稳定期COPD组PCT、C-R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抗感染治疗前后PCT、C-R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CRP水平的检测,在AECOPD的病情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PCT C-RP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血清降钙素原引导抗感染治疗 对于心衰合并肺炎老年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纳入 2017 年 11 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于口服抗感染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由此为临床用药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到本门诊妇科就医的患者口服抗感染类药物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替硝唑片连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以及甲硝唑片分别占用药频度(DDDs)的前3位;盐酸头孢他美脂分散片连同阿奇霉素分散片以及氨苄西林胶囊分别占日均费用的前3位;盐酸头孢他美脂分散片连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以及替硝唑片在金额排名中分别占前3位;甲硝唑片以及替硝唑片连同氧氟沙星片在这12种门诊妇科扣分感染类药物中占序号比是最大的;阿奇霉素分散片连同盐酸头孢他美脂分散片以及氨苄西林胶囊是序号比最小的。结论:本服务中心妇科门诊以用途广泛、有效、安全的口服抗感染类药物在临床的使用量大、频度高,并且对用药经济性进行了较好的掌握,用药情况相对比较合理。同时由于盐酸头孢他美脂分散片其价格相对较高,我们在对其控制使用。

  • 标签: 妇科 抗感染 用药频度 排序
  • 简介:摘要血液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儿是一组特殊的疾病人群,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此类患儿应先进行危险分层及耐药菌感染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尽快启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续根据病原学结果及患儿治疗反应进行抗菌药物治疗调整。以期快速控制感染,降低重症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 简介:肾脏在许多药物的排泄和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上许多抗感染药物需经肾脏排泄。因此,在肾衰竭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时,要考虑到药代动力学因素,对药物使用剂量和使用间隔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

  • 标签: 肾衰竭 抗感染药物 药代动力学 药物剂量 减量方法 用药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了解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将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监察中心的195份抗感染药物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所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等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8岁以下的未成年患者ADR发生率8.1%,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0.9%。喹诺酮类药物ADR发生49例,β内酰胺类ADR发生72例,按照药物使用量(频次)计算,喹诺酮类药物ADR发生率则是β内酰胺类的数倍。静脉输注引发ADR185例,占94.87%,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147例,占70.33%。结论:不同的疾病与给药途径差异是未成年与老年患者ADR发生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ADR与不同抗感染药物药物使用量(频次)有一定联系,但不呈线性关系,将某药物ADR例数在总ADR例数中的构成比等同于ADR发生率是不恰当的;静脉输注引发ADR发生率较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易观察,及早全面发现ADR对其他器官/系统造成损害的方法或标准方面可能还存在缺陷。

  • 标签: 抗菌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我院2005-2006年的归档病历,分析我院这类药物的用药结构、用药合理性等。结果共抽查病历160份,使用抗感染药的病例138例,使用率为86.25%。其中,预防性用药达56.52%,治疗用药达43.47%,静脉滴注给药达73.91%,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0.87%。结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应当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临床医师和药师必须遵循抗生素的使用原则,熟练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减少或避免经验性使用抗生素。

  • 标签: 抗感染药 合理用药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目前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笔者回顾性的调查了2014年6月份从我院出院的1007份病历中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在这1007份出院病例中使用抗感染药物率高达54.32%,抗感染药物收入占医院药品总收入的26.2%,以单联药物的使用居多数,其中有1.46%的抗感染药物使用指征不明;使用抗感染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1.9%;在4.27%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中,真菌感染占17.3%。结论加强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督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感染类药物以免产生疗效不佳,或者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医院感染或者使病患的医药费上涨。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调查分析 合理使用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为了解决日趋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和抗感染问题的需要,大批高效、广谱、耐酶、低毒的新型抗感染药不断供应临床。因此抗感染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对其进行使用现状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环节。为此,笔者随机抽取我院1997年3月18日的门诊处方2498张,对其中使用补液的处方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使用分析 门诊处方 使用现状分析 临床用药水平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为药品管理、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1-2003年度抗感染药物种类、用量、金额和DDDs等进行归类、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我院各年度抗感染药物消耗金额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用药金额比例占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青霉素类药物在各年度用药频度均居首位。不同类别的药物用药趋势不同。结论我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不同类别药物的应用趋势对于医院药品管理、合理使用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2001-2003年 医院 抗感染药物 药品管理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