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抗感染药用药情况以及用药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条件。方法收集我院1年内的门诊呼吸内科的相关处方100份,依据为抗感染处方,对于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总量、用药频率、药物费用以及联合使用情况等进行相应的统计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的100张处方中,抗感染药物处方共90份,占90%,通过处方显示,在实际的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次为青霉素类药物。结论在临床对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青霉素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感染以及炎症反应的发生几率,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但我院1年内的使用情况基本属于合理范围。

  • 标签: 内科呼吸系统 抗感染药物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2013年5月到2016年9月,在我院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WHO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统计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表征。结果抗感染药物可能引发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进而对多个器官造成损伤,受损器官或系统中比例较高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伤。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严格管控,对服用抗感染药物的患者实施严密监测,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出现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发生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120例。方法选取120例抗感染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患者。采用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标准,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不良反应药品种类以及不良反应具体临床表现情况加以分析和统计。

  • 标签: 严重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物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探讨ADR发生因素。方法:对2006年度14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按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19个品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损害,严重不良反应3例。结论:应继续加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尤其加强不易观察的不良反应及慢性不良反应的监测。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社区发生的重要急性感染病,早期充分治疗可以改善预后。临床抗感染实践必须要培养临床微生物思维,即对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的评估。指南推荐的两种方案为CAP治疗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抗菌药物选择的多样化是遏制耐药发生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本文从CAP主要病原体及耐药性的流行病学与个体化评、CAP经验性治疗中两个方案的临床实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案的影响三方面展开阐述具有临床微生物思维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减少CAP中过度的抗感染治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肿瘤患者使用双腔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和单腔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相关并发症差异。方法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2011年1月至12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223例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及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种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相关并发症差异。结果223例患者均为右颈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单腔导管组导管内回流发生率高于双腔导管组(P<0.05);其与穿刺处渗液、导管移位、穿刺处红肿、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在两组中发生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中心静脉置管在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对于肿瘤手术或化疗病人,这两种均是安全有效的置管方式并可在临床安全使用。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肿瘤,化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14-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心衰患者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指导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心衰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抗感染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CRP和ESR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和ESR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 抗感染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患者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收治的脑积水患儿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感染后出现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患儿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1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患儿中,其中10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且在3年随访期内均无病死病例;5例感染患儿均因脑炎后脑积水,并经采集脑脊液样本做细菌培养,结果均呈阳性,经分离鉴定后,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核杆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假单孢杆菌、隐球菌等多种菌种,其中2例患儿为多重菌感染。结论:掌握儿童患者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主要表现,根据采集脑脊液样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是保证其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后感染 细菌培养 药敏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重症患者在动态监测PCT下实施抗感染治疗与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文章选取201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重症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范例,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生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需依据检测指标感染后的不同时间血清PCT浓度展开抗生素治疗,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中患者的炎症临床指标显著比对照组低,比较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95.00%>68.33%,前者高于后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PCT动态检测工作,能够根据患者的数据变化情况展开针对性治疗,不仅能够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应用,也能够大大降低耐药性现象的出现,提升临床治疗效,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动态监测PCT 神经重症 抗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雾化吸入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抗感染药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应该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6月来我院确诊为小儿肺炎患儿86例,按照统计学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位43例,两组均实施药物雾化吸入以及抗感染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排痰方法,试验组采用机械振动排痰方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对其采用机械振动排痰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对患儿生活做出极大的改善,适宜在广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雾化吸入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抗感染药物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展开分析研讨,希望能将所研究理论应用至实践中去,为临床提供有效参照。时下,阿奇霉素因其抗菌谱广泛且临床效果确切,被广泛应用于支原体肺炎、腹泻、一些肠道感染所致的疾病治疗中。但相关研究指出,长期使用阿奇霉素会引发恶心、呕吐、腹泻、过敏等不良反应,此种现象也极大限制了该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那么,如何正确、合理的应用阿奇霉素,在抗感染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便成为了领域专家持续探寻的重要课题。

  • 标签: 阿奇霉素 抗感染治疗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抗感染治疗与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尿路结石伴有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与传统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7.78%(P〈0.05)。结论:采用抗感染治疗和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上尿路结石伴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确切,并发症发的生率较低。

  • 标签: 上尿路结石伴有感染 经皮肾镜取石术 传统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抗感染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6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按照患者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入选者分成参照组及试验组,各种入选人数均为31例,参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手术干预治疗,试验组在手术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取得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差异性。结果比较并发症,试验组6.45%(2/31)明显低于参照组25.80%(8/31),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患者住院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试验组明显少于参照组(3.02±0.52)天<(5.89±1.02)天,(1.56±0.62)天<(3.01±0.51)天,数据差异性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抗感染联合干预,是降低患者并发症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关键,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手术治疗 术后 抗感染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