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情况与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收集我院2003年~2005年抗感染药物的用药金额,以DDD为指标对用药频率.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DDD排序中,2003年、2004年头孢菌素类(CEPs)抗感染药物连续位居首位,2005年硝咪唑和硝基呋喃类抗感染药物跃居首位;在金额排序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β-LTMs)占全部抗感染药品销售金额的比例较高,抗感染各类药物金额连续3年的构成比无大的变化,基本稳定。结论:医院抗感染用药结构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提高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水平。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约定日剂量(DDD) 用药频度(DDDs) 日用药金额
  • 简介:感染性疾病在人类各种疾病中,种类最多,危害最大.死亡率最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年的报告,患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各类死亡人数总和的33.3%!外科感染指需要手术的感染性疾病以及外伤或外科手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它占各种感染的比例很大。外科手术病人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强调围手术期用药,这是所有的预防性化疗中最重要的领域。

  • 标签: 围手术期 抗感染药物 预防性用药 术后感染
  • 简介:药品生产者使用不正当的促销手段,引导或误导医务人员不合理用药。一些医生往往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盲目追求用药数量,追求新药、贵药等等。某些医院临床上普遍存在抗感染药物使用剂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使用次数增加(每天次数),致使治疗效果非但不增加反而减小,也给许多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同时又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医药代表 药品促销造 抗感染药 药物滥用 耐药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ADR)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82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在病人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合并用药、剂型、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等方面对抗感染药物ADR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年龄、性别因素中以老年人、女性发生不良反应为多;剂型中,以静脉注射粉针剂的不良反应为最高,占到57%,明显高于其他剂型。结论抗感染药物的ADR同药品种类及剂型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医师当予以高度关注,以促进用药安全。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各种感染性疾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维生素D是机体抵抗感染的核心调控因子。在人类固有免疫系统和天然黏膜屏障功能中,活性维生素D触发抗微生物信号通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抗和抑制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发的感染。同时,活性维生素D也调控超敏反应,减轻器官、组织免疫损伤等病理生理过程。大量研究提示,维生素D从多个方面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对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维生素D的抗感染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但仍需要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本文重点复习综述维生素D抗感染的免疫调控机制。

  • 标签: 维生素D 感染 免疫 抗微生物肽
  • 简介:目的:分析101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原因,更好的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对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年所收到的101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分析研究.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累及的9个器官-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结论:随着抗感染药物品种和使用的不断增加,其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抗感染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5例。两组均采用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排痰法,试验组则采用机械辅助排痰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平均住院天数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试验组咳嗽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肺炎患儿实施机械辅助排痰联合抗感染治疗,可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控制临床症状和制作,促进治疗效果。

  • 标签:   机械辅助排痰 抗感染治疗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别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7天、14天、21天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5%、78.5%、95.4%;患者治疗期间共出现4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结论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根据经验型抗感染药物治疗能够提高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原微生物检验在抗感染经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 2019 年 3 月到 2019 年 5 月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案例。随机选取痰液标本 1000 份、尿标本 1000 份、脓液和伤口拭子标本 1000 份以及 500 份血培养阳性标本。总结 病原微生物检验在抗感染经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结果: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最高的为痰液标本,对于不同标本而言在阴性杆菌、阳性杆菌方面的检出率差异较大,数据对比有意义, P < 0.05 。 结论:病原微生物检验在抗感染经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显著,基于检验结果采取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具备较高实践性,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抗感染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奇霉素的不同给药途径对儿科抗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抗感染患儿128例,按照治疗方式分组,阿奇霉素口服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静脉注射为观察组,每组64例,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均相对较高(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见效时间比对照组快,不良反应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奇霉素口服或静脉注射都会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静脉注射见效更快,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安全性高。

  • 标签: 阿奇霉素 儿科感染 给药方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在抗感染经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4例住院患者,时间2021年03月-2022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2例,行经验治疗,观察组42例,行微生物检验后用药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住院患者临床治疗中引入微生物检验,展开针对性治疗,能够提升感染防治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抗感染 经验治疗
  • 简介:1病历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76例急性化脓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普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后抗感染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有9例。并发率为23.6%,治疗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3例,并发率为7.9%,对照组的并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化脓阑尾炎患者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并根据治疗结果选择适当的就抗生素进行治疗,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化脓阑尾炎 手术治疗 术后抗感染治疗 治疗效果